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包含无限思想的书,造就了一个无限的蒙田。都说《蒙田试笔》的成功是作者人格的成功,两者是分不开的;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古老却永远现代。蒙田指出荷马诗歌的空前绝后,是最初的也是最完美的。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像《蒙田试笔》这样一本书,在散文世界中,可能会再出现,也可能永远不再出现?
首先将蒙田介绍到中国的,是梁宗岱老师。Essai一般通译为“随笔,漫笔、小品”,但宗岱师译为“试笔”,看来最为传神。1933年7月,他写成《蒙田四百周年生辰纪念》,连同一篇译文,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创刊号上。他对蒙田推崇备至,认为这是“一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学和伦理思想。1935年郑振铎先生主编的《世界文库》收入了他的二十一篇翻译,以《蒙田散文选》为总题,分放第七至第十二册。
此后宗岱师继续翻译及修改,共得二十余万字手稿,可惜全部毁于“文革”,只有已发表的译文流传下来,...
一部包含无限思想的书,造就了一个无限的蒙田。都说《蒙田试笔》的成功是作者人格的成功,两者是分不开的;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古老却永远现代。蒙田指出荷马诗歌的空前绝后,是最初的也是最完美的。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像《蒙田试笔》这样一本书,在散文世界中,可能会再出现,也可能永远不再出现?
首先将蒙田介绍到中国的,是梁宗岱老师。Essai一般通译为“随笔,漫笔、小品”,但宗岱师译为“试笔”,看来最为传神。1933年7月,他写成《蒙田四百周年生辰纪念》,连同一篇译文,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创刊号上。他对蒙田推崇备至,认为这是“一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学和伦理思想。1935年郑振铎先生主编的《世界文库》收入了他的二十一篇翻译,以《蒙田散文选》为总题,分放第七至第十二册。
此后宗岱师继续翻译及修改,共得二十余万字手稿,可惜全部毁于“文革”,只有已发表的译文流传下来,也就是这本集子所收的三十六篇。数量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囊括蒙田全集第一卷的精华。译文古雅而不拘一格,尽得蒙田之风。
蒙田试笔的创作者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相信人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如一,而最易做到的是变幻无常。 我们不是在走路,而是在漂流;受到河水的挟制,根据潮水的涨落,时而平静,时而狂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强迫他人意志的暴力中,依我看,首先应该避免的是对女人贞操的暴力,因为这种暴力必然含有肉欲成分;由于这个原因,拒绝也不是彻底的拒绝,被迫之中或多或少有点儿自愿。佩拉吉亚和索弗洛尼亚两人都得到圣位,佩拉吉亚为了逃避士兵强暴,带了母亲和妹妹投入河里;索弗洛尼亚为了逃过马克桑修斯皇帝的胁迫,也自杀而死。宗教史颂扬很多这样的圣女事例,她们在死亡中寻求保护,抗拒暴君准备对她们进行的污辱。 未来的世纪可能庆贺这个时代出了这么一位学者,而且还是巴黎的学者,不厌其烦地奉劝我们这个世纪的妇女,遇上这类事感到绝望之后,做什么也不要走这样可怕的极端。我以前在图卢兹听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他没有把那个故事编在他的集子里使我感到遗憾,有一位妇女被几名士兵干了以后说:“感谢上帝,这辈子总算有这么一次,我不用感到有罪而着实满足了一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塞亚岛的风俗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蒙田试笔"的人也喜欢 · · · · · ·
蒙田试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2 条 )




序言驴头不对马嘴;注释繁杂

> 更多书评 7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8.6分 1398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1993)9.0分 3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6)8.6分 250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2)8.6分 36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书架(外国文学) (嘉树)
- 大三上。书单。 (涤生)
- 蒙田作品及研究书单 (游荡的布鲁姆)
- 2016后半年书单 (进击的kkaka酱)
- 阳光罗诺工作室 (Soler索莱尔H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蒙田试笔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阿当 2016-03-25 16:47:23
《试笔》是蒙田的自画像。蒙田反反复复地刻画着自己,借此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0 有用 LouisColin 2018-10-22 11:34:23
“最大度的容忍,最高度的自尊。”像行过一片绚烂静谧的秋日花园。
3 有用 仲曰 2018-05-07 11:15:31
蒙田最好的译本了,可惜了那毁掉的20多万字
0 有用 missjae 2011-08-30 14:08:02
虽然因为内容涉及的历史典故、人物真真不了解导致读的磕磕巴巴(完全个人原因),有些也还不能完全理解,但书中的很多看法现今看来仍具进步意义。
0 有用 龙云泽中 2010-05-28 15:27:58
翻译看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