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潘丽珍等
出版年: 1996.12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5676357
内容简介 · · · · · ·
蒙田生于1533年,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的母亲是西班牙人的后裔,父亲则是法国波尔多附近的一个小贵族,当时的贵族不看重学问,以从戎为天职,所以蒙田常常说他不是学者;他喜欢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他不治学,只不过是“漫无计划、不讲方法”地偶尔翻翻书;他写的东西也不润色,不过是把脑袋里一时触发的想法记下来而已,纯属“闲话家常,抒写情怀”;我们从他的代表作《蒙田随笔全集》里完全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写作心态和风格,其实他当时万万没有想到,这正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审美情趣。
蒙田在3...
蒙田生于1533年,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的母亲是西班牙人的后裔,父亲则是法国波尔多附近的一个小贵族,当时的贵族不看重学问,以从戎为天职,所以蒙田常常说他不是学者;他喜欢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他不治学,只不过是“漫无计划、不讲方法”地偶尔翻翻书;他写的东西也不润色,不过是把脑袋里一时触发的想法记下来而已,纯属“闲话家常,抒写情怀”;我们从他的代表作《蒙田随笔全集》里完全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写作心态和风格,其实他当时万万没有想到,这正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审美情趣。
蒙田在37岁那年即继承了其父在乡下的领地,一头扎进那座圆塔三楼上的藏书室,过起隐居生活来了。
蒙田把自己的退隐看作是暮年的开始,是从所谓“死得其所之艺术”的哲理中得到启示的。其实他退隐的真正原因是逃避社会,他赞美自由、静谧与闲暇,向往优游恬适的生活,不过他的隐居生活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他除了埋头做学问而外,还积极从事写作,自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逝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陆续写出了这部宏篇巨著,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蒙田的名声在十七世纪已远播海外,在英国,培根的《散文集》就深受蒙田的影响。在十七世纪上半叶那个古典主义时代,有人认为他那结构松散的散文不合人们的口味,然而到了十八世纪,他又声名鹊起,著名作家、哲学家狄德罗欣赏蒙田的散文恰恰在于所谓的“无条理”,认为“这是自然的表现”。有些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思想似乎特别复杂,具有许多不同的层面,因此对于后代的各式各样的人都具有无穷无尽的引力,大概这就是包括蒙田在内的古代大师的秘密。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莎士比亚、苏格拉底、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为《为雷蒙·塞蓬德辩护》,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的哲学思想。
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因此翻译难度相当大。本社积累了组译出版《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功经验,采用了蒙田死后于1595年经过增订的定本,于1993年开始组译,历经四年之久,分成三卷一次推出。这是蒙田随笔的第一个全译本,参与该书的译者都是研究和翻译法国文学富有经验的学者,为译出蒙田随笔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语言魅力,各位译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翻译态度是极为严谨的,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到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论述的有些观点也许未必正确,但读者可以从随笔的总体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作者简介 · · · · · ·
蒙田生平年表
1533 2月18日米歇尔·蒙田在蒙田城堡诞生,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后被送到邻村奶养。
1535—1539 蒙田被交给一位不懂法语的德国医生,由这位医生教他拉丁语。
1536 蒙田的父亲被任命为波尔多副市长。
1539—1546 蒙田在波尔多的居耶纳中学就读。
1544 弗朗索瓦兹·德·拉夏塞涅诞生,她后来成为蒙田的妻子。
1554—1556 蒙田的父亲任波尔多市长。
1554 蒙田被任命为佩里格间接税最高法院的推事。
1557 蒙田进入波尔多最高法院工作。
1558 蒙田结识拉博埃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直至1563年8月拉博埃西逝世。
1559 蒙田陪同弗朗索瓦二世国王巡视巴黎。
1561 蒙田被波尔多最高法院派往巴黎,以解决居耶纳省的宗教叛乱,历时一年半。
1562 蒙田在巴黎最高法院宣誓效忠天主教。
1...
蒙田生平年表
1533 2月18日米歇尔·蒙田在蒙田城堡诞生,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后被送到邻村奶养。
1535—1539 蒙田被交给一位不懂法语的德国医生,由这位医生教他拉丁语。
1536 蒙田的父亲被任命为波尔多副市长。
1539—1546 蒙田在波尔多的居耶纳中学就读。
1544 弗朗索瓦兹·德·拉夏塞涅诞生,她后来成为蒙田的妻子。
1554—1556 蒙田的父亲任波尔多市长。
1554 蒙田被任命为佩里格间接税最高法院的推事。
1557 蒙田进入波尔多最高法院工作。
1558 蒙田结识拉博埃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直至1563年8月拉博埃西逝世。
1559 蒙田陪同弗朗索瓦二世国王巡视巴黎。
1561 蒙田被波尔多最高法院派往巴黎,以解决居耶纳省的宗教叛乱,历时一年半。
1562 蒙田在巴黎最高法院宣誓效忠天主教。
1565 7月,蒙田与波尔多一位议员的女儿弗朗索瓦兹·德·拉夏塞涅结婚。
1568 蒙田父亲去世,他继承父亲的名字和地产。
1569 蒙田在巴黎出版雷蒙·塞邦的《自然神学》的译本。
1570 蒙田卖掉波尔多最高法院顾问的官职,前往巴黎出版他的挚友拉博埃西的几个作品:拉丁语诗、法语诗和一些翻译作品。
1571 蒙田三十八岁,因厌倦官场生活而退隐归家,过起“自由、平静、安闲”的乡绅生活。从此开始撰写《随笔集》。
1572—1574 法国国内战争。国王的三支军队向新教徒进军。蒙田同居耶纳省的天主教绅士们加入其中一支军队。
1574 拉博埃西的《甘愿受奴役》被编入卡尔文派的一本小册子而出版。
1577 纳瓦尔国王封蒙田为侍臣。
1578 蒙田患肾结石症,此病一直伴随他终生。
1579 《随笔集》第一卷编完。开始撰写第二卷。
1580 3月1日,《随笔集》分两卷出版。蒙田去瑞士、意大利治病。在罗马谒见教皇,《随笔集》得到教廷承认。在巴黎,蒙田把他的书赠送给亨利三世,深得后者好评。
1581 蒙田被授予“罗马市民”称号。是年,蒙田当选为波尔多市长,任期两年。
1582 《随笔集》第一、二卷经过修改和增补后再版。
1583 蒙田第二次当选波尔多市长,任期两年。为促使法兰西国王和纳瓦尔国王和解从中斡旋。
1585 瘟疫蔓延波尔多,蒙田被迫离开他的城堡。
1586—1587 撰写《随笔集》第三卷的十三篇文章。
1587 《随笔集》第三卷在巴黎出版。
1588 《随笔集》一、二、三卷的第四版问世。一、二卷共增加了六百处。是年,蒙田认识德·古内小姐。她对蒙田本人和他的著作深表敬佩。从此双方开始往来,德·古内小姐成了蒙田的“干女儿”。
1589—1592 蒙田为《随笔集》新版作准备。该新版增加了一千来处,其中四分之一涉及他的生活、爱好、习惯和思想。从他开始写《随笔集》的二十年来,他的书越来越带有他个人生活和坦白胸怀的色彩。蒙田写作《随笔集》是在向世人暴露自己的思想,他在写书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
1590 蒙田写给亨利四世一封文笔优美的信,这好像是他政治生命的遗嘱。
1592 9月13日,蒙田逝世。留下一本用来出第五版的《随笔集》手稿,蒙田在书页空白处增加了许多内容。
1595 蒙田的干女儿德·古内小姐将蒙田留下的《随笔集》新版整理出版。
潘丽珍 编译
喜欢读"蒙田随笔全集(上中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蒙田随笔全集(上中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5 条 )



> 更多书评 55篇
-
smile (世界旅行者。诗歌、漫游、自由。)
做你自己的事,要有自知之明。当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事时,就会发现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有了自知之明,就不会去多管闲事,首先会自尊自爱,自修其身;就不会忙忙碌碌,劳而无功,不会想不该想的,说不该说的。蠢人即使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从不会满足,智者却满足现状,自得其乐。 若是右边的风景不美,我就走左边。 最美好的生命,是过普普通通、合乎人道的生活。 我们自身的爱心,如果缺少正当的目标,与其...2017-09-30 22:26:27
做你自己的事,要有自知之明。当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事时,就会发现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有了自知之明,就不会去多管闲事,首先会自尊自爱,自修其身;就不会忙忙碌碌,劳而无功,不会想不该想的,说不该说的。蠢人即使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从不会满足,智者却满足现状,自得其乐。
若是右边的风景不美,我就走左边。
最美好的生命,是过普普通通、合乎人道的生活。
我们自身的爱心,如果缺少正当的目标,与其说会劳而无功,毋宁说会变得虚假和轻浮。
犯不着对困境发愁,它们不会理会我们的恼怒。
但是,对我们自己的神经错乱,我们骂得远远不够。
骚动的心灵产生的不是疯狂,就是梦幻。
命运的安排往往与理性不谋而合。
命运的反复无常可能让我们觉得它捉摸不定。难道还有比命运的安排更加明白无误的报应吗?
有时,命运好像看准了时机来捉弄人。
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正确。——米南德
命运在讨回公道方面,胜过了人类智慧订出的法规。
命运是在明白无误地贯彻它特别的恩惠、善意和慈悲。
他一生中变化多端,出尔反尔,叫人无从捉摸。我相信人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如一,而最易做到的是变幻无常。
恶行只不过是放纵和缺乏节制,因而也就不可能始终如一。
我们一般的行动,都是根据我们的心意,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听任一时的风向把我们吹到哪儿是哪儿。我们一会儿改变主意,一会儿又回到那个主意,优柔寡断,反复无常。
我们那么容易表现出矛盾与变化,以致有的人认为我们身上有两个灵魂,另一些人认为我们身上有两种天性,一种鼓励我们行善,一种鼓动我们作恶。
一个人在耻辱中表现怯懦,而在贫困中坚定不移;在理发匠的剃刀下吓破了胆,而在敌人的刀剑前威武不屈,可敬可贺的是这种行为,而不是那个人。
他们漠视欢乐,却怕受苦难;他们不慕荣华,却耻于身败名裂。我们追求一种虚情矫饰的荣誉。
请想一想,做个一成不变的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为野心可以让人学到勇敢、节制、自由甚至正义;因为贪婪也可使躲在阴暗角落偷懒的小学徒奋发图强,背井离乡,在人生小船上听任风吹浪打,学得小心谨慎;就是爱情也可以给求学的少年决心和勇气,给母亲膝下的少女一颗坚强的心。
只从表面行为来判断我们自己,不是聪明慎重的做法;应该探测内心深处,检查是哪些弹簧引起反弹的;但这是一件高深莫测的工作,我希望尝试的人愈少愈好。
你身内和身外都是一片虚妄。只不过,范围愈小,虚妄的程度愈浅。上帝说,“人啊,除了你,每样事物都首先研究自身,并且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了工作和欲望的范围,唯有拥抱宇宙的你是如此空虚,如此匮乏,你是没有知觉的探索者,没有审判权的法官,归根结底,你是这出闹剧的演员。”
野心家必得抛头露面,如同广场上的雕像,这是他们罪有应得,有高官厚禄则无自由,他们连个僻静的退身之处都没有。
我觉得,终身独处要比从不能独处好受得多。
回应 2017-09-30 22:26:27
-
han (千卷蠹书忘岁月 一杯浊酒信乾坤)
1570年,蒙田卖掉法院顾问的职位,回到继承下来的乡下领地,过隐退的日子。那年他37岁。 对蒙田隐退原因最明显的解释是出于政治原因。此外,也有一种心理学的解释,说是因中年危机。 蒙田的危机何在? 死亡。他感到生命有限,来日无多。 蒙田最喜欢的诗人贺拉斯吟道: 我们每个人都被推向同一个地方。 我们的命运在骨灰瓮中躁动, 迟早都会从里面出来, 将我们送上轻舟, 驶乡向永恒的死亡。 死亡无处不在,不可避免。死亡令人...2011-05-17 20:42:52 1人喜欢
1570年,蒙田卖掉法院顾问的职位,回到继承下来的乡下领地,过隐退的日子。那年他37岁。 对蒙田隐退原因最明显的解释是出于政治原因。此外,也有一种心理学的解释,说是因中年危机。 蒙田的危机何在? 死亡。他感到生命有限,来日无多。 蒙田最喜欢的诗人贺拉斯吟道: 我们每个人都被推向同一个地方。 我们的命运在骨灰瓮中躁动, 迟早都会从里面出来, 将我们送上轻舟, 驶乡向永恒的死亡。 死亡无处不在,不可避免。死亡令人恐惧。 可能蒙田感到了气力衰乏。 当青春从我们身上消逝时,我们竟然毫不感到震动。青春消逝,其实也是一种死亡。 如何面对死亡呢? "应让心灵挺直腰杆,顶住死的压力。若能坦然对待死亡,心灵就会控制淫欲和贪婪,制服贫困、耻辱以及其他任何不公正的命运。这是至高无上的自由。" "及早防备,随时准备上路,注意只管自己的事。" 死亡乃是个人的事.所以"我们要保留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空间,犹如店铺的后间,建立起我们真正的自由,和最最重要的隐逸和清净。在那里,我们应该进行自己同自己交谈,毫不涉及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要像没有妻子、儿女、没有财产一样,在那里有说有笑,以便在一旦失去他们的时候,不会有异样的感受。" 这就是死得其所。蒙田说:"但愿死亡降临时,我正在菜园里劳作,对死满不在乎,对我未竟的园子更不在乎。" 蒙田的退隐表明: 对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对自由的熟思。谁学会了死亡,谁就不再有被奴役的心灵,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谁懂得了失去生命不是件坏事,谁就能泰然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
回应 2011-05-17 20:42:52 -
smile (世界旅行者。诗歌、漫游、自由。)
做你自己的事,要有自知之明。当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事时,就会发现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有了自知之明,就不会去多管闲事,首先会自尊自爱,自修其身;就不会忙忙碌碌,劳而无功,不会想不该想的,说不该说的。蠢人即使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从不会满足,智者却满足现状,自得其乐。 若是右边的风景不美,我就走左边。 最美好的生命,是过普普通通、合乎人道的生活。 我们自身的爱心,如果缺少正当的目标,与其...2017-09-30 22:26:27
做你自己的事,要有自知之明。当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事时,就会发现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有了自知之明,就不会去多管闲事,首先会自尊自爱,自修其身;就不会忙忙碌碌,劳而无功,不会想不该想的,说不该说的。蠢人即使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从不会满足,智者却满足现状,自得其乐。
若是右边的风景不美,我就走左边。
最美好的生命,是过普普通通、合乎人道的生活。
我们自身的爱心,如果缺少正当的目标,与其说会劳而无功,毋宁说会变得虚假和轻浮。
犯不着对困境发愁,它们不会理会我们的恼怒。
但是,对我们自己的神经错乱,我们骂得远远不够。
骚动的心灵产生的不是疯狂,就是梦幻。
命运的安排往往与理性不谋而合。
命运的反复无常可能让我们觉得它捉摸不定。难道还有比命运的安排更加明白无误的报应吗?
有时,命运好像看准了时机来捉弄人。
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正确。——米南德
命运在讨回公道方面,胜过了人类智慧订出的法规。
命运是在明白无误地贯彻它特别的恩惠、善意和慈悲。
他一生中变化多端,出尔反尔,叫人无从捉摸。我相信人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如一,而最易做到的是变幻无常。
恶行只不过是放纵和缺乏节制,因而也就不可能始终如一。
我们一般的行动,都是根据我们的心意,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听任一时的风向把我们吹到哪儿是哪儿。我们一会儿改变主意,一会儿又回到那个主意,优柔寡断,反复无常。
我们那么容易表现出矛盾与变化,以致有的人认为我们身上有两个灵魂,另一些人认为我们身上有两种天性,一种鼓励我们行善,一种鼓动我们作恶。
一个人在耻辱中表现怯懦,而在贫困中坚定不移;在理发匠的剃刀下吓破了胆,而在敌人的刀剑前威武不屈,可敬可贺的是这种行为,而不是那个人。
他们漠视欢乐,却怕受苦难;他们不慕荣华,却耻于身败名裂。我们追求一种虚情矫饰的荣誉。
请想一想,做个一成不变的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为野心可以让人学到勇敢、节制、自由甚至正义;因为贪婪也可使躲在阴暗角落偷懒的小学徒奋发图强,背井离乡,在人生小船上听任风吹浪打,学得小心谨慎;就是爱情也可以给求学的少年决心和勇气,给母亲膝下的少女一颗坚强的心。
只从表面行为来判断我们自己,不是聪明慎重的做法;应该探测内心深处,检查是哪些弹簧引起反弹的;但这是一件高深莫测的工作,我希望尝试的人愈少愈好。
你身内和身外都是一片虚妄。只不过,范围愈小,虚妄的程度愈浅。上帝说,“人啊,除了你,每样事物都首先研究自身,并且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了工作和欲望的范围,唯有拥抱宇宙的你是如此空虚,如此匮乏,你是没有知觉的探索者,没有审判权的法官,归根结底,你是这出闹剧的演员。”
野心家必得抛头露面,如同广场上的雕像,这是他们罪有应得,有高官厚禄则无自由,他们连个僻静的退身之处都没有。
我觉得,终身独处要比从不能独处好受得多。
回应 2017-09-30 22:26:27
-
smile (世界旅行者。诗歌、漫游、自由。)
做你自己的事,要有自知之明。当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事时,就会发现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有了自知之明,就不会去多管闲事,首先会自尊自爱,自修其身;就不会忙忙碌碌,劳而无功,不会想不该想的,说不该说的。蠢人即使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从不会满足,智者却满足现状,自得其乐。 若是右边的风景不美,我就走左边。 最美好的生命,是过普普通通、合乎人道的生活。 我们自身的爱心,如果缺少正当的目标,与其...2017-09-30 22:26:27
做你自己的事,要有自知之明。当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事时,就会发现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有了自知之明,就不会去多管闲事,首先会自尊自爱,自修其身;就不会忙忙碌碌,劳而无功,不会想不该想的,说不该说的。蠢人即使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从不会满足,智者却满足现状,自得其乐。
若是右边的风景不美,我就走左边。
最美好的生命,是过普普通通、合乎人道的生活。
我们自身的爱心,如果缺少正当的目标,与其说会劳而无功,毋宁说会变得虚假和轻浮。
犯不着对困境发愁,它们不会理会我们的恼怒。
但是,对我们自己的神经错乱,我们骂得远远不够。
骚动的心灵产生的不是疯狂,就是梦幻。
命运的安排往往与理性不谋而合。
命运的反复无常可能让我们觉得它捉摸不定。难道还有比命运的安排更加明白无误的报应吗?
有时,命运好像看准了时机来捉弄人。
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正确。——米南德
命运在讨回公道方面,胜过了人类智慧订出的法规。
命运是在明白无误地贯彻它特别的恩惠、善意和慈悲。
他一生中变化多端,出尔反尔,叫人无从捉摸。我相信人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如一,而最易做到的是变幻无常。
恶行只不过是放纵和缺乏节制,因而也就不可能始终如一。
我们一般的行动,都是根据我们的心意,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听任一时的风向把我们吹到哪儿是哪儿。我们一会儿改变主意,一会儿又回到那个主意,优柔寡断,反复无常。
我们那么容易表现出矛盾与变化,以致有的人认为我们身上有两个灵魂,另一些人认为我们身上有两种天性,一种鼓励我们行善,一种鼓动我们作恶。
一个人在耻辱中表现怯懦,而在贫困中坚定不移;在理发匠的剃刀下吓破了胆,而在敌人的刀剑前威武不屈,可敬可贺的是这种行为,而不是那个人。
他们漠视欢乐,却怕受苦难;他们不慕荣华,却耻于身败名裂。我们追求一种虚情矫饰的荣誉。
请想一想,做个一成不变的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为野心可以让人学到勇敢、节制、自由甚至正义;因为贪婪也可使躲在阴暗角落偷懒的小学徒奋发图强,背井离乡,在人生小船上听任风吹浪打,学得小心谨慎;就是爱情也可以给求学的少年决心和勇气,给母亲膝下的少女一颗坚强的心。
只从表面行为来判断我们自己,不是聪明慎重的做法;应该探测内心深处,检查是哪些弹簧引起反弹的;但这是一件高深莫测的工作,我希望尝试的人愈少愈好。
你身内和身外都是一片虚妄。只不过,范围愈小,虚妄的程度愈浅。上帝说,“人啊,除了你,每样事物都首先研究自身,并且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了工作和欲望的范围,唯有拥抱宇宙的你是如此空虚,如此匮乏,你是没有知觉的探索者,没有审判权的法官,归根结底,你是这出闹剧的演员。”
野心家必得抛头露面,如同广场上的雕像,这是他们罪有应得,有高官厚禄则无自由,他们连个僻静的退身之处都没有。
我觉得,终身独处要比从不能独处好受得多。
回应 2017-09-30 22:26:2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8.6分 1344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1993)9.2分 35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6)8.6分 245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8.3分 20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经典书目 (贵族时代) (迎风追)
- 望洋兴叹与困知勉行的全集 (都灵布衣)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好大一部头(外国文学) (坏书生)
- 经典书目-贵族篇 (月亮)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蒙田随笔全集(上中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aulmao 2007-12-25 14:22:42
阅读了十年的一套书.
1 有用 伯樵·阿苏勒 2011-10-10 01:48:07
只读完第一册......和第三册部分......
0 有用 樟木 2014-02-04 14:11:21
越过苦涩的语言和艰难的文字,途径夜空里数不尽,闪烁着的星星
1 有用 印奥采 2010-03-14 17:54:20
三卷。我记得是带到学校去看的,老师看见了说“你爱好哲学么?”我才知道哲学就是这样的……/蒙田是洞明的,不是世故,而是想得很清楚的那种睿智。--2010.03.14
0 有用 雅典娜 2006-06-07 20:38:30
以前读很幽默,现在读很深刻。研究西方早期现代性必读
0 有用 skullc 2022-05-30 15:13:07
中卷 2021/10/27读完 下卷 2022/05/30停止
0 有用 前后 2022-01-21 23:05:47
读完第一本,内容与时代差距太大,所以只是文笔看上去很美,束之高阁。
0 有用 CeCi 2021-10-29 22:41:58
很多箴言和短故事,类似于抖音体的精神马杀鸡。
0 有用 黄晶 2021-03-05 00:18:15
大学时期最喜欢的一套人文类书籍之一。
0 有用 小岛 2020-08-28 10:44:42
99年买的 @2013-06-25 12: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