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朴初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原作名: Essentials of Buddhism: Questions and Answers
译者: 赵桐
出版年: 2012-10-31
页数: 28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ISBN: 9787513524926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原作名: Essentials of Buddhism: Questions and Answers
译者: 赵桐
出版年: 2012-10-31
页数: 28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ISBN: 9787513524926
内容简介 · · · · · ·
赵朴初先生本着极其严谨的态度来写作这本小书。他在前言中称:“我喜欢‘小题大做’,而不愿‘大题小做’,更害怕‘有题空做’。”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怀,作者将佛教两千多年的历史源流、高深的教理教义、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深入浅出地概括成为“常识答问”。这本书虽冠以“常识”之名,却 实为一部佛学入门大纲,对于希望了解佛学常识以及对佛学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
本书自初版以来,在中国大陆已印行达几十万册,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等多个外语版本,是当之无愧的佛学经典著作。
佛教常识答问的创作者
· · · · · ·
-
赵朴初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赵朴初(1907—2000),著名社会活动家、佛学家 、书法家、诗人、作家。幼承家学,尤勤于文史哲的研习,大学时代开始探研佛教教义,后从事佛教及社会救济工作。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1952年参加发起筹建中国佛教协会,后任副会长兼秘书长。1980年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等。著有《佛教常识答问》、《滴水集》、《片石集》、《灵山集》等。
目录 · · · · · ·
编辑凡例
译者前言
序
壹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贰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
叁 僧伽和佛的弟子
肆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和复兴
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
附录:巴、英、汉佛教术语对照表
注释
· · · · · · (收起)
译者前言
序
壹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贰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
叁 僧伽和佛的弟子
肆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和复兴
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
附录:巴、英、汉佛教术语对照表
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简单地说,“色"就是各种物质,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身的感觉器官)和色、声、香、味、触五境(境就是感觉对象)等都属于色。受、想、行、识四蕴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觉(感觉苦、乐或不哭不乐等);想是印象(摄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黄、赤、白,是长、短、方、圆,是苦是乐等);行是思维(思维是推动身心活动的力量,所以叫做行);识是了别(对于所认识的对象,予以判断和推理)。佛教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说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单一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的聚合体,而任何要素有是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着的,所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着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这便是无我的简单解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共3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实业计划》《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不够知己》《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
等
。
喜欢读"佛教常识答问"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佛教常识答问"的人也喜欢 · · · · · ·
佛教常识答问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笔记:佛教的基本概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法 相关词汇:“一切法”、“诸法”、“法界”、“佛法”。 “法”字的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 例如水,它保持着它的湿性,它有水... (展开)
不是所有的和尚都不能吃肉
(本文首发微信公号“钓书”,ID:hookbooks。 ←独家书摘和良心荐书请关注) 当我们看到一条河流,一般只注意到了它的清浊、流速、深浅,而很少有人会想到,组成河流的水分子在万亿年前就已形成。如果真的这样想会很奇怪,不是吗?世界的表象纷繁变幻,除非有意调...
(展开)


我居然能看出“问题”了
对于佛教知识,我是个小白。对石窟、寺庙等佛教场所感兴趣,纯粹出于视觉的冲动,是艺术感染力对我的吸引。但看多了也就慢慢有了一些模糊的“常识”。比如释迦牟尼像边,左右站着弟子迦叶和阿难,菩萨文殊和普贤,加上天王和金刚,成为一组佛像的标准组合。 所以当我在大足北山...
(展开)
> 更多书评 50篇
论坛 · · · · · ·
这里是翻译或印刷错误还是我理解错误?连着写了两... | 来自cestveronica | 3 回应 | 2024-01-26 22:56:07 |
佛教的无常,跟科学很像啊 | 来自一条伪咸鱼 | 2017-11-18 21:36:5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北京出版社 (2003)8.7分 2193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1)8.8分 412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8)9.1分 372人读过
-
东方出版社 (2013)8.9分 34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值得看看的一些文史哲闲书 (froggy)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外研社人文社科系列 (燕学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佛教常识答问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昆虫海岛 2021-07-10 20:27:35
这本书的确特别好,很经典很全面很有逻辑,但真的适合入门吗,我看了足足8个月...
3 有用 学到寻源自不疑 2020-12-21 22:54:58
拟作问答之体,取用经典之义。问则循阶序,务赅赡;答则力精审,返典要。大家小书,此之谓也。
2 有用 Cata 2015-01-16 21:31:38
虽然是“常识”,但每到阐释佛法的章节就跪了……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知所云~不过应该没有更浅显的入门书了,能看懂的部分还是很开眼界的。
3 有用 非虛構 2021-06-26 15:33:24
1、戰戰兢兢,如履薄冰。2、佛教的核心是智慧,即對人生真理的思考和徹悟,一切修行方法和儀式都以此為終極目的,其作用是幫助你正確地思考,而非不要思考。今日社會精英信佛教者眾多,但常是滿足於修行和儀式之層面,缺失智慧的核心,在信仰問題上甘當大眾。 人們也許可以由此發問:在信仰問題上的這種不思,是否表明這些人在精神層面上的確是大眾?3、假設你在做夢,一場噩夢,你的身邊躺著一隻老虎,你嚇環了。為了從那個情... 1、戰戰兢兢,如履薄冰。2、佛教的核心是智慧,即對人生真理的思考和徹悟,一切修行方法和儀式都以此為終極目的,其作用是幫助你正確地思考,而非不要思考。今日社會精英信佛教者眾多,但常是滿足於修行和儀式之層面,缺失智慧的核心,在信仰問題上甘當大眾。 人們也許可以由此發問:在信仰問題上的這種不思,是否表明這些人在精神層面上的確是大眾?3、假設你在做夢,一場噩夢,你的身邊躺著一隻老虎,你嚇環了。為了從那個情境逃離,我們可以把老虎趕走,或者向你潑一桶冷水。如果你仔細去想,會發現這兩種方法都不對。為什麼? 因為那桶冷水沒有趕走任何老虎,本來就沒有老虎,是你在做夢。所以佛教的方法通常都像這樣。 (展开)
28 有用 幼禾 2019-06-02 04:03:09
能在十年后出这一本书,是赵老的勇气;细微处却也能看到知识分子被戮杀的部分,不得不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