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译者: 陈尘
出版年: 1997
页数: 197
定价: 6.0元
丛书: 世界小说名家名篇名译·大众丛书
ISBN: 9787503308864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译者: 陈尘
出版年: 1997
页数: 197
定价: 6.0元
丛书: 世界小说名家名篇名译·大众丛书
ISBN: 9787503308864
作者简介 · · · · · ·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齐名,三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三巨头”。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与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地下室手记》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他是谁,都喜欢做他愿意做的事,而根本不喜欢像理性与利益命令他做的那样去做事;他愿意做的事也可能违背他的个人利益,而有时候还肯定违背。纯粹属于他自己的随心所欲的愿望,纯粹属于他自己的哪怕最刁钻古怪的恣意妄为,有时被刺激得甚至近乎疯狂的他自己的幻想——这就是那个被忽略了的最有利的利益,也就是那个无法归入任何一类,一切体系和理论经常因它而灰飞烟灭去见鬼去的最有利的利益。所以这些贤哲们有什么根据说,每个人需要树立某种正常的,某种品德高尚的愿望呢?他们凭什么认定每个人必须树立某种合乎理性的、对自己有利的愿望呢?一个人需要的仅仅是他独立的愿望,不管达到这独立需要花费多大代价,也不管这独立会把他带向何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页 -
这乐趣正是出于对自己堕落的十分明确的意识:是由于你自己也感到你走到了最后一堵墙;这很恶劣,但是舍此又别无他途;你已经没有了出路,你也永远成不了另一种人;即使还剩下点时间和剩下点信心可以改造成另一种人,大概你自己也不愿意去改造:即使愿意,大概也一事无成,因为实际上,说不定也改造不了任何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世界小说名家名篇名译·大众丛书 (共20册),
这套丛书还有
《百万英镑》,《热爱生命》,《卡尔美拉》,《谢尔盖神父》,《套中人》 等。
喜欢读"地下室手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地下室手记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地下室手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3 条 )




不是书评的书评-读「地下室手记」有感
你自命不凡,但其实一直默默无闻。 你长相平庸,你的两眼总是毫无神采,你被丢在人群里没人会注意到你。 你很努力的想要改变自己,你想在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于是你总是做出一副“饱读诗书”的样子,但你自己知道其实你读的书大部分都是囫囵吞枣完全不加思索。 你总认为自...
(展开)

我们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臭虫
在本书里反复出现了“臭虫”的隐喻,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那个以人忽然变成昆虫而知名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一般我们认为,卡夫卡思想的源泉有一部分是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者的作品在某种微妙的互文中形成了映射:在卡夫卡的世界里,人被忽然抛入异化的现实中,在故事的开始...
(展开)
论坛 · · · · · ·
这个译本与人文版的译文何为如此相似? | 来自tjliu | 1 回应 | 2012-03-05 |
求购此书>///< 请发豆邮给我吧!谢谢您 | 来自DreamsChild | 2010-01-2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6 )
-
漓江出版社 (2012)9.2分 7356人读过
-
暂时无货, 4天前曾上架
-
Bantam USA (1920)9.3分 215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9.4分 2405人读过
-
暂时无货, 4天前曾上架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8.7分 55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地下室手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xsdl 2019-06-25
体验不好,哪天重读
1 有用 东山 2010-12-10
强
1 有用 CY 2017-12-12
一直很想读的一本书,关于自我的摧残与一次次希望的推开。
1 有用 山鬼 2011-01-06
ztmd看不下去了!
1 有用 海右风歌 2016-03-18
伟大的作品。我是一个有病的人……我是个凶狠的人……这样的开头太经典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康德式的美与崇高最精彩的一次嘲讽。这本书本来是回应《怎么办?》的,但她的哲学意味远远超过了论战本身。有次我和童明老师聊起来陀翁,他说俄国人为车陀之辩争论了一百年,苏联解体后才认同了陀翁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对于我这样的崩坏了的理想主义者而言,更能体会陀翁的良苦用心。
0 有用 小龙卷风 2021-02-24
2021-02-24,在电脑上读了一遍,准备在kindle上再读一遍。 2021-02-26,在kindle上读完了。坐着读,在小房间里来回走着读。读得好压抑。
0 有用 brgctdb 2021-01-24
..
1 有用 早早 2020-06-23
“我这个人有病!”开篇即高能。愚蠢与聪明,高尚与卑鄙,恶毒与仁爱,懦弱与勇敢……各种人性的深刻复杂描绘,如影子般笼罩、反观着自己。犹如疯子在夜路中横冲直撞般的叙述。被吓到、但很难不被吸引。
2 有用 天道酬勤 2020-04-12
与其说它描绘了一个典型社会的典型人物,不如说它写出了人类在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人文命题。
1 有用 xsdl 2019-06-25
体验不好,哪天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