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肯•威尔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Grace & Grit: Spirituality & Healing in the Life & Death of Treya Killam Wilber
译者: 胡因梦 / 刘清彦
出版年: 2013-6
页数: 415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45157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Grace & Grit: Spirituality & Healing in the Life & Death of Treya Killam Wilber
译者: 胡因梦 / 刘清彦
出版年: 2013-6
页数: 415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45157
内容简介 · · · · · ·
美丽、活泼、聪慧的女子崔雅,三十六岁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于是喜结良缘。然而,就在婚礼前夕,崔雅却发现患了乳癌,于是一份浪漫而美好的因缘,引发出了两人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他们煎熬过五年时间,因肿瘤恶化,终而不治。在这五年的艰难岁月里,夫妻各有各的痛苦和恐惧,也各有各的付出;而相互的伤害、痛恨、怨怼,借由静修与修行在相互的超越中消融,并且升华到慈悲与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病者的身体虽受尽折磨,而心却能自在、愉悦、充满生命力,甚至有余力慈悲地回馈,读来令人动容。
在这部死亡日记中,女主人公的叙述与男主人公的解说浑然交织为一体,宛如对话、交流、相互解读,使其内心体验成为真实的生命经验。
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肯·威尔伯是美国后人本心理学家、哲学家。其重要著作有:《万法简史》、《意识光谱》、《性、生态与灵性》等十余种。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如果我终其一生都研究科学,最后我可能只得到一个可悲的领悟,那就是科学并没有错,但它却是残忍地有限与狭窄。 2.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癌症有什么意义这件事上。无论你走到哪里,这个议题都会被提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论,它永远悬在半空,变成生活中无法逃避的主题。治疗癌症这个疾病,每个月只需要几天;治疗癌症所带来的心病,却是一项全职——它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中。它侵袭我们的梦境,不许我们忘掉它。 3.改变生活方式,不是因为癌症,而是因为它们需要改变。 4.阳性的价值观就是制造一些东西,达成某些目的,通常比较有攻击性、竞争性以及等级性:它们总是投射未来,依赖的是原则和判断。基本上,这样的价值观总想把眼前的一切“变得更好”,然而阴性的价值观却是拥抱当下,它们接纳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的本身,而不是他做了什么。它们强调的是关系、包容、接纳、慈悲和关怀。 5.存在与做事、接纳自己与改善自己之间的平衡。存在意味着:放下和让心中的神出现,接纳、信赖、宽恕。做事意味着:负起改变自己的责任,并且全力以赴。以下是一句历久不衰的祈祷文: 请神赐予我祥和,让我欣然接受那些我无法改变的事。请神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那些所能改变的事,并能明辨两者的差别。 6.我愈是爱崔雅,愈是恐惧她的死亡。它一直提醒着我佛法的核心教诲:万事皆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事,只有整体宇宙是永恒的,所有局部都注定要死亡和毁坏。 7.我拥有的唯一支撑就是尽力让自己清醒地明白一切都是短暂的,你之所以爱一些东西正是因为它们是飞逝的、短暂的。我慢慢地明白,爱并不像我一直想象的那样是占有,爱更多的是失去。 8.长青哲学想要研究的便是人类和神性相遇的深层结构。如果你能发现一个真理是印度教徒、基督徒、佛教徒、道家和苏菲智者都赞同的,你就可能发现了某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能告诉你宇宙的真相和最终的意义,它能碰触到人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5年前的一天,我坐在厨房的餐桌旁与一位老友喝茶,他告诉我说他数月前得知自己罹患了甲状腺癌。我跟他讲了我母亲在15年前做了结肠癌手术,现在活得好好的。接着我又向他描述了我姊妹间讨论母亲之所以会得癌症的种种原因。我们最喜欢的解释是:她一直都在扮演妻子的角色,而没有扮演她自己。我们猜想,如果她不嫁给牧场主,可能就会避免摄取导致结肠癌的油脂。此外,我们还有一个比较高明的理论,那就是她的家族都不常表达情感,或许这也是她得癌症的原因之一。然而,我的这位朋友显然对癌症有过更深的思考,他后来说的一席话,深深地影响了我。 “你们难道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吗?”他问道,“你们把自己的母亲当成一个物品,滔滔不绝地谈论着有关她的理论。别人在你身上谈论展示他们的各种理论,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种冒渎。我明白这一点,是因为在我切身的体会中,许多朋友对我罹患癌症,所提出的各种看法,都让我觉得是负担和包袱。他们似乎不是真的关心我这个人,在这样困难的时刻也不尊重我。我觉得他们的各种‘说法’,只是为了交差了事,而不是真的想帮助我。我罹患癌症这个事实,一定对他们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以至于他们必须替它找些理由、解说或意义。这些说法是在帮助他们而不是在帮助我,它们只会带给我许多痛苦。” 我感到极为震惊。我从未看过那些理论背后的真相,也未仔细想过我的理论可能带给母亲什么样的感觉。虽然我们姊妹并没有将这些想法告诉母亲,但我知道她感觉到了。那样的气氛不可能让人产生信赖、开放与求助之心。我突然领悟到,我在母亲最危难的时候,竟然没有给她一点帮助。 我的朋友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我开始以更慈悲的心情面对那些生病的人,以更友善的态度来接触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也更加谦卑。我开始看到我的理论背后除了批判之外,还有更深的恐惧。我不但没有说:“我真的很关心你;有什么事是我能帮忙的?”反倒不断地质问:“你做错了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一味 8.5
-
- 没有疆界 9.1
-
- 万法简史 8.7
-
- 狂喜之后 8.6
-
- 生活就像练习 8.2
-
- 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8.2
-
- 当尼采哭泣 8.9
-
-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8.7
-
- 个人形成论 9.2
-
-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9.5
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2 条 )




她成熟了,她可以死了
一般来说,搞理论的人的文字,常常带有难以猜测的狡猾和冰冷的傲慢,由此方能使人显得莫测高深。 威尔伯是个例外。罕见的例外。 很少有一本书,能像《恩宠与勇气》这般使人安静,使人发呆。 一本旧书,一本同普通三联书稍稍有所不同的本子,在书店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便喜欢上...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9.0分 4590人读过
-
Shambhala (2001)9.4分 104人读过
-
張老師文化 (1998)9.0分 247人读过
-
張老師文化 (2011)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豆瓣五星图书【心理学】 (爱玛·包法利)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二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的评论:
feed: rss 2.0
28 有用 凯斯帆 2015-05-27 21:50:05
不得不说读这本书的确有着自疗的效果,因为跟崔雅所承受的痛苦比起来,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显得微不足道。她的身体饱受癌症蹂躏,精神却越加充盈丰满以致超脱,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这次死亡的劫难对她对肯都是一段修行,也都是噩梦,只不过崔雅在噩梦中精神圆满并永远睡去了,肯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也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经验与历练,他醒了。五年来肯克服了各种内心障碍陪伴着崔雅,其实我不知道这是出于爱还是出于职业冒险的需... 不得不说读这本书的确有着自疗的效果,因为跟崔雅所承受的痛苦比起来,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显得微不足道。她的身体饱受癌症蹂躏,精神却越加充盈丰满以致超脱,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这次死亡的劫难对她对肯都是一段修行,也都是噩梦,只不过崔雅在噩梦中精神圆满并永远睡去了,肯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也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经验与历练,他醒了。五年来肯克服了各种内心障碍陪伴着崔雅,其实我不知道这是出于爱还是出于职业冒险的需要还是出于舆论压力,或者是自我精神历练的需要,总之我不太喜欢肯。尤其他曾经想把崔雅的日记全部烧掉,如果不是写作需要的话我想他不会去看这些日记,因为他肯定不愿重温这场噩梦。这本书截取的崔雅的文字都很动人,但是十几本日记就只摘录了这些文字,那剩下的呢?我感觉我们看到的只是经过肯加工的一个美好的表象。 (展开)
2 有用 浩子菌 2015-04-03 13:50:14
无论作为讲述抗癌病人的故事,还是作为病人与照顾者的指南,抑或作为一则动人的爱情佳话,或者作为对世界伟大的智慧传统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死亡与濒死的检视,以及对灵性发展意义的研究,都是极为成功的。
12 有用 带马头的猫 2016-01-04 05:38:45
我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看,最起码有一年了吧,到最近才看完!每天看一章,最后三章一口气看完的。这本书也是过渡了我从前保守期,盲目的相信宗教,到理智期,撇开别人的观点,只忠于自己的感受,到现在在在向身心统合迈进。当书中说到无须逃避大概就是如此吧。我也是经历了从外界寻求帮助,到把觉察力向里看这个过程。也经历了痛苦的考验。但我心里也清楚,是躲不掉的,那就好好正视我的痛苦。
4 有用 爆仔 2015-12-14 11:32:37
没有摧毁我的,反倒令我更加强壮。
41 有用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16-05-08 21:20:45
周末哪儿都没有去,就在家里重读这本书,最喜欢的威尔伯作品之一。因为它阐释了什么是好的哲学理论。大概在作者看来,最好的哲学理论除了学术上的那一套标准之外,更在于你真实面对这个世界的残忍和痛苦时,它可以帮助你、滋养你,在灵魂的深处。而这本书就是作者用自己和妻子崔雅共同与晚期乳腺癌相处五年的故事来论述长青哲学的结构和含义。崔雅去世的时候,外面刮着巨大的风就好像今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