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Virtue的书评 (25)

恐龙抗狼 2016-02-11 00:08:37 译林出版社2011版

为朝向德性生活的可能性而辩护——《追寻美德》概要

除前序后跋外,全书共十八章,可分三部分,前八章为第一部分,第九章 “尼采抑或亚里士多德?”为第二部分,第十到十八章为第三部分。 追寻德性的讨论(无论是伦理思想史对“德性”概念演变的梳理,抑或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 的现代性辩护)集中于书的后九章,前八章跟...  (展开)
胡明亮 2013-06-23 01:00:09 译林出版社2011版

道德衰败的反思与德性的重构——麦金太尔反自由主义思想

自由主义思想在现代西方政治文化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对此,麦金太尔在《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中指出:“现代政治制度内部的当代争论几乎是排他性地在保守派的自由主义者、自由派的自由主义者和激进派的自由主义者之间展开的。在这种政治制度中几乎没有对制度本身的批判...  (展开)
江绪林 2011-04-25 21:32:45 译林出版社2008版

内容提要

大书,老书(1977)!一本经典的偏激之作,按Kymlica的暗示,是“乡愁般的哀叹”【二版中译,p.502】的代表。 基本内容是这样的:居于主导的,Moore和Stevenson所主张的Evotivism【情感主义:所有的道德判断,都无非是偏好的表达、态度或情感的表达…无所谓真假。 p.12】...  (展开)
恐龙抗狼 2016-01-22 00:48:16 译林出版社2011版

good当为“善目”还是“利益”?

整体上将宋译本在很多地方也还是颇为用心地进行了翻译,整本书的阅读比较流畅,没有浓重的欧化语言的滞碍感,其实阅读此书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伦理学历史和知识的掌握,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铺垫,直接阅读麦金泰尔实在不是很好的选择。 麦金泰尔的几处核心词汇,宋继杰译本也都有...  (展开)
林航 2005-11-13 20:33:1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版

《德性之后》 目录展示

第一章 一个令人忧虑的联想 第二章 当代道德分歧的性质和情感主义的主张 第三章 情感主义:社会内容和社会背景条件 第四章 先前的文化和启蒙运动对道德合理性的论证 第五章 论证道德合理性的启蒙运动为什么失败 第六章 启蒙运动论证失败的某些后果 第七章 “事实”、阐...  (展开)
理一分殊 2020-02-21 21:38:59 译林出版社2011版

李明輝 | 康德論德行義務:兼論麥金泰爾對康德倫理學的批評

摘 要:英國哲學家麥金泰爾在其名著《德行之後》從德行倫理學的立場對康德倫理學提出四項批評,分別針對其「規則倫理學」、「嚴格主義」、「形式主義」,以及其「對於人類理性的貧乏概念」。英國學者歐尼爾、貝朗與阿塔納蘇里斯均指出︰ 麥金泰爾的批評係建立在對康德倫理學著...  (展开)
行影者 2019-06-13 13:59:32 译林出版社2011版

麦金太尔的“破”与“立”——《追寻美德》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道德合理性的启蒙筹划的失败的原因 麦金太尔认为我们继承前人并发展至今的道德体系其实都是一种残存物。最初的完整的结构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体现出来的三重架构,即(A)未受教化的人性概念、(B)理性伦理学的训诫、(C)实现其目的而可能所是的人性概念。而伦...  (展开)
BleuElephant 2017-08-13 22:53:17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

(写了大约3000字,放了几天,丢了,桑心,随便写了⋯⋯) 首先,一个大致的感觉,麦金太尔此书的论述思路类似胡塞尔的“欧洲科学的危机”,讲的是现代道德奠基的失败和古典德性观的复兴,恰如胡塞尔说近代科学的奠基性失败,然而尝试用先验现象学给出关于普遍性的...  (展开)
理一分殊 2023-02-14 11:32:48 译林出版社2011版

朱欣:正义的双重性及人为德性的塑造——论麦金泰尔对休谟正义论难题的阐释

原文刊登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年第六期 摘要 休谟的正义观具有双重性:正义产生的动机具有条件性和特殊性,而正义作为规范具有无条件性和普遍性。麦金泰尔认为二者之间存在逻辑上无法跨越的鸿沟,但他误解了休谟正义论的双重基础,即自利和同情。一方面,正义...  (展开)
2020-04-08 20:13:44 译林出版社2011版

由本书想到的

如果对从古希腊到现代的西方哲学没有深入了解,基本上都不会知道作者在说什么。这本书的大部分篇幅用来批判道德哲学,立论部分主要在第15章,在此章作者把道德表述为一种叙事,我的理解就是,谈道德,不能脱离群体的历史和背景,每个个人同样处在由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生活环...  (展开)
孙丙 2020-10-22 21:42:18 译林出版社2011版

人是叙事的动物

人是叙事的动物,人通过构建一个叙事的统一体来使得自己的行为变得可以被理解,一旦这个叙事统一体无法被构建,人生就失去了意义,其所作所为就变得不可理解。 而人通过什么来构建叙事统一体呢?靠的是传统中本然具有的一系列叙事。换言之,人人都生活在共同体中,共同体通过各...  (展开)
J.T. 2020-01-07 21:00:41 译林出版社2011版

道德的根基

一 是否有一个唯一正确的道德标准?麦金泰尔给出了几个对比的说法:1a. 好处多于坏处的战争是正义的;b. 想要和平就得备战;c. 侵略战争是不义的,解放战争是合理的。2a. 胎儿是母体的一部分,母亲可以决定是否堕胎;b. 堕胎损害婴儿的利益;c. 杀害生命是错的,堕胎是谋杀。3a...  (展开)
第七封印 2006-09-17 11:59:2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版

第一次写 嘿嘿

应当说麦金太尔对于西方道德哲学史的看法比较独特 他能把握住道德标准的流变过程 特别是对道德标准的情感主义选择的深刻见解 还有对思想灾难的设想 都叫人感觉很有共鸣. 中国正处在一个剧烈的转型时期 现在的道德状况 和我们对周围事件的评判标准 也处在一个混乱无序的时期 每...  (展开)
iommi/佛界易入,魔界难进 2024-02-29 10:25:38 译林出版社2011版

After Virtue 1981

《追寻美德》 在一个所有科学都因灾难而被拆解,社会需要重新组合它们的世界中,如果从幸存的知识残片中重新组合,这些科学会是什么样子?作者认为,尽管它们表面上可能相似,但由于缺乏关键假设和态度,它们将失去真正的科学内涵。早期时代建立的道德制度已经被拆解,我们现在...  (展开)
风朵 2023-06-28 00:18:03 译林出版社2011版

伦理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剖析功力了得,尤其是最后一章的论战,被麦氏带着领略了一场伦理学界的思想冲击,读完即感慨于自身学术之浅鄙。 就本书而言,所谓当代伦理学“转向”之关键,就多元主义本身进行的解析不可谓不深刻。站在诠释亚氏的立场上,从史诗伦理开始对伦理学史进行了观念上的重构, 对情...  (展开)
Ewigkeit、钰 2022-02-22 20:39:57

第三版序言

1,由于现代性具有的意识形态性的虚假,所以要从现代的道德文化之外,试图理解这一道德文化。 2,由现代性道德所表述的那些规则,已经被剥夺了它们根源于其中的、可以被理解的语境。语境的实践信念在人类善的安排下制约我们的道德判断。 3,启蒙以来直到现代的道德哲学在为道德...  (展开)
duggxs 2020-12-09 00:14:31 译林出版社2011版

美德伦理的应用空间

在讲武德问题受到如此重视的当下,重读一遍麦金太尔,又上当了,白花时间… 硬憋出来几条启示:1、近年来诸多社会公共问题与国际关系的争论,的确呈现出情感主义的特征。即,技术包装下的“我牛逼,我乐意!” 2、但这也是自由主义主导下价值观纷呈的正常产物,古代传统的共同...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5条)

订阅After Virtue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