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创作者
· · · · · ·
-
朱苏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转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1992年回北大法学院执教至今。先后发表论文、书评100余篇,出版过个人专著、文集和译著20余部,包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译著,2009)《并非自杀契约》(译著,2010)《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2011)《走不出的风景》(2012)《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译著,2014)。
目录 · · · · · ·
新版序
修订版自序
序
什么是你的贡献?(自序)
致谢
第一编变法与法治
变法,法治及本土资源
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
附录:从文学艺术作品来研究法律与社会?
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
再论法律规避
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关于法律文化的一点思考
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启示
市场经济形成中的犯罪违法现象
第二编司法问题研究
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
关于抗辩制改革
《秋菊打官司》的官司、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
附录:关于贾桂花案件的几个民法问题
第三编
法学研究的规范化
法学研究的规范化、法学传统与本土化
什么是法理学?——《法理学问题>译后
读《走向权利的时代》——兼论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的一些问题
读劳伦斯·却伯的《美国宪法》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
法学本科教育的研究和思考
附录: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
· · · · · · (收起)
修订版自序
序
什么是你的贡献?(自序)
致谢
第一编变法与法治
变法,法治及本土资源
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
附录:从文学艺术作品来研究法律与社会?
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
再论法律规避
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关于法律文化的一点思考
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启示
市场经济形成中的犯罪违法现象
第二编司法问题研究
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
关于抗辩制改革
《秋菊打官司》的官司、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
附录:关于贾桂花案件的几个民法问题
第三编
法学研究的规范化
法学研究的规范化、法学传统与本土化
什么是法理学?——《法理学问题>译后
读《走向权利的时代》——兼论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的一些问题
读劳伦斯·却伯的《美国宪法》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
法学本科教育的研究和思考
附录: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员的高度流动性和城市化使人们更多同陌生人进行交往,使犯罪违法有了可乘之机。一般说来,处于陌生环境的个人对他人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无法产生一种切身的责任感和道义感,这就使他或她更易于从事一些在家乡或熟悉环境中所不为的行为……而另一方面,高度的流动性也使违法犯罪者有更多可能逃脱社会的制裁,包括舆论的制裁和正式的法律处罚,而这种逃脱反过来又可能刺激更多的和更严重的违法犯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8页 -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马克思的这两个概念是一种哲学范畴,强调的是政治法律活动与社会经济生产方式的统一性和同构,因此为我们分析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提供了一套工具,而不应当将之作为对社会事实的客观描述,或当作社会事实本身。许多人有这种误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人也喜欢 · · · · · ·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2 条 )
> 更多书评 62篇
论坛 · · · · · ·
朱苏力:司法执法的活动只能也必须服从社会的舆论 | 来自智术师 | 2022-10-01 16:35:56 | |
朱苏力:历史上的司法行政不分现象并非一种愚昧的体现 | 来自智术师 | 2022-10-01 16:31:51 | |
朱苏力对中国古代司法的美好想象 | 来自智术师 | 2022-10-01 16:19:01 | |
用苏力的本土资源观点看中国法律历史 | 来自山河故人 | 2020-11-25 18:03:36 | |
仅有一个简单的疑问 | 来自歪wl🍌 | 1 回应 | 2020-10-10 00:50:4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8.1分 168人读过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8.5分 230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37°暖书单(一) (37°暖)
- 娱乐法研究 (十一月的雨)
- 法学 (叙拉古之惑)
- ❾书单:守望的精神角落:淘书之乐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31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评论:
feed: rss 2.0
12 有用 直接进攻 2020-03-03 03:49:32
看得我写了一本笔记,所有空地方都愤慨地写观点,太想对抗了,不服有很多,当然,我确实佩服苏力的敏锐和博杂,丰富,而后包容,而后苛刻,而后踩实了自己的观点,坚硬如水泥。当然前半部分尤其是秋菊和很多农村法制的观点我并不认同。
76 有用 獭斋 2018-12-25 11:42:22
在需要明确对错的时候,朱苏力常常用法社会学或法经济学打太极。“有利”和“高尚”这两个概念不应该强行分开。在分析问题时,也应该对法律条文有基本尊重。在改革上,不应当指望只发展了四十年的幼年法学去尊重本土资源,在操刀向己时还痛哭流涕实在可耻。所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法治反改革的。
27 有用 柏艾伦🖖 2015-09-20 17:48:33
惭愧而庆幸到今天才第一次完整读苏力老师的专著。虽然在阅读过程中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无法控制地一直在反驳,但应当为苏力老师的艰苦学习、独立思考鼓掌。精神可嘉,然并卵。最后再次庆幸自己在那样的年纪师从周先生入门法理学。
5 有用 虚舟 2016-05-04 21:14:00
很难相信这是在20年前写出来的。 读到 《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的时候,发现是在自己出生前后写成的,有种莫名的奇妙感。
4 有用 杨念孜 2015-12-02 22:05:13
生命只有向后看才能懂其意义,而人必须向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