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的书评 (3655)

十二 2015-07-09 16:00:28

假如我们在青春期的时候就死了

说实话,这不是一本阅读体验很愉悦的书。 开篇,作者就让女主角莉迪亚死了。 一个青春期的美丽女孩,成绩优异,父母兄长疼爱,是什么让她选择了在别人酣睡的深夜走向了湖面,最后落水而死。 故事从莉迪亚的父母开始。一个哈佛华裔学生,家庭赤贫,他靠着天赋一路学霸到了哈佛...  (展开)
张天翼 2015-07-21 21:37:29

在令儿女感到窒息绝望这件事上,母亲更有天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开篇第一句话:莉迪亚死了。 在主角猝逝之后,悲痛的亲人探寻死因,回忆逝者,以当下与回忆两条线穿插,辅以众人的自省自责,这是非常讨巧的故事结构,较出名的例子是卡洛琳•帕克丝特的《巴别塔之犬》:失去妻子的丈夫期望让狗开口说出真相。电影方面此类故事更多,如《天佑...  (展开)
徐小萌 2016-10-16 19:50:21

超越性的洞察是好故事的灵魂

读《无声告白》的时候,总会想起《包法利夫人》——伍绮诗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她像福楼拜一样,在日常甚至庸常的人生中,发现人性深处最具普遍性的动机和主题。于是,我们在阅读《包法利夫人》的时候,时时都会惊恐地发现,其实自己心中也有一个包法利夫人。《无声告白》用敏...  (展开)
meiya 2015-07-15 20:47:39

自由的爱才是灵魂需要的爱

这本书我只看了大半,便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家人和心理咨询的朋友们听,我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叙述这个故事,还要告诉他们,这本书的开头是从哪里开始的,这故事的结构是如何精巧,作者的叙述是如何高明……而他们每一个人听完我的讲述,都对这本书感兴趣,这足以...  (展开)
mi4444d 2015-07-10 17:10:23

关于爱与失去,以及我从未告诉你的秘密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无声告白》是一本光芒万丈的小说。 伍绮诗历时六年,写下她的第一部作品,一经出版便获得了令所有人艳羡的成就:横扫欧美各大榜单,还获得了2014美国亚马逊最佳图书第一名。既叫好又叫座,面世至今,仍然在排行榜上占据傲人的排名。 外界光环之下,...  (展开)
荞麦 2015-06-29 21:50:41

我为什么不喜欢这本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切的一切,都对得恰恰好。 比如:玛丽琳的母亲热爱厨房,而她想当医生。她希望莉迪亚当医生,而莉迪亚倒挺爱外婆留下的那本食谱。 比如:作为华裔的詹姆斯最终还是跟一个华裔助理出轨了。 总之一切几乎都是对称着发生的。更近乎一种编剧技巧。人物命运被操控得非常狭窄。 小...  (展开)
韩瑟姆 2015-08-18 03:41:40

论学会游泳的重要性(另附本书基情线-内斯and杰克分析)

莉迪亚死了,被淹死了,在她对自己许下新的承诺,决定重新开始之后。她原以为自己已经克服了一直以来存在于内心的各种恐惧,包括自己不会游泳这一项,所以她跳下木舟,准备横渡湖心,打破旧的,迎来新的。 可她不会游泳,所以她沉在了湖底,开始了无声告白这个故...  (展开)
W小姐(吴桐) 2015-07-23 13:48:37

无声告白—— 被爱羁绊的人生

刚看完《无声告白》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确切的感受。只是觉得,对于人物的人格和内心的表述,作者把握得十分准确。 然后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了。 隔了一些日子回想起来才觉得,其实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我。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最普通的女性的命运。故事的悲剧性在于,有...  (展开)
张躲躲 2015-07-27 14:28:59

不如我们从新来过,从死亡开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开头一下子让我想起加缪的《局外人》。“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一样的单刀直入,简洁有力。 这个“他们”指的是莉迪亚的父母、哥哥和妹妹。莉迪亚是个刚刚过完十六岁生日的女孩。接下来的故事就由这个女孩的死展开,...  (展开)
harmenyinn 2015-06-28 19:08:44

害怕失去所爱,却又渴望着自由

伍绮诗用这本写了6年的这本小说告诉你:喏,这就是家庭,一个带着中国味道的美国家庭。我甚至觉得她在讲述家庭上有了点李安的味道,在看似融洽的生活中却有着无声的忍受,人们愿意因为爱的承诺而妥协、牺牲,会因为害怕失去而顺从。可是,爱的倾斜成为沉重的负担。书中的一些描...  (展开)
多搁辣椒少放盐 2015-07-12 21:13:38

汉娜知道为什么

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正是今年高考出分、考生填报志愿的关头。听爸妈说,今年又有失意的考生选择了轻生。好事者传言,勾勒出了这女孩的轮廓。不错,一个莉迪亚。平日里品学兼优,成绩一直不错,高考时失误,一本线都没上,受不了打击,绝尘一跃,生命在一片血色中化为乌有。 也...  (展开)
林愈静 2015-08-06 09:31:29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无声告白>是那种让人忍不住一气读完的书,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悬疑罪案小说,但结构安排上,可谓技艺精湛,引人入胜。从作者取材来看,一本处女作,伍绮诗选择故事发生在1977年,可以说是精明之举。避开现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背景,却又集合了女权,种族歧视,婚外恋,同性恋,青...  (展开)
奥德赛的暗流 2015-07-08 13:18:35

悲剧的起源

在莎士比亚的世界里,悲剧分为命运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前者是无常的强大世界对弱小人类的捉弄和摧毁,后者则是人类自身的缺点所导致的灾难——悲剧的中心总是人类,然而如果真以人类为中心去考虑的话,所有悲剧的来源其实只有一个——无知,亦可以说是佛教中所说的“无明”。 ...  (展开)
刘乐心 2015-06-26 12:21:41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们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挣扎,在内心嘶吼着不满,甚至会学电影里的不羁青年在醉酒的夜晚,对着空旷的天空大喊:“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可是,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 莉迪亚在绝望的时候选择了死,似乎在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她才终于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莉迪...  (展开)
邓安庆 2015-09-22 13:53:32

如何温柔地杀死那个中国女孩

小说家创作一部作品,经常是有个“引子”的。这个引子,可以是小说家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的一段话,看到的一个场景,或者闻到了一股熟悉的气味,这些在外人看来根本不会留意的细节,却正正好击中了小说家的创作欲望,此时引子就会变成“种子”,生根发芽,伸枝展叶,最终长出一株...  (展开)
wlhui 2015-07-06 11:51:41

总要有人讲出来

本书的英文名《那些我从未告诉你的事》,就是这本书的概括。那些事,是近在咫尺的亲人也未必了然于心的,甚至,仍然充满了误解。透过这个少数族群的题材,作者所写的乃是人类共同的处境。人的沟通是可能的吗?如果不能,那就让作家让这一切实现,于是就有了这本《无声告白》。 ...  (展开)
殷梨亭 2015-08-03 14:02:28

对爱与自由的新解——评伍绮诗《无声告白》

出乎意料,是我读完《无声告白》这部小说的直接感受,没想到当下竟有如此深刻、精准、独特的作品。而能读到它,消化它,理解它,把它纳入自己的生活,则让我感到幸福。 首先惊讶于这部小说讨论的主题之多元。显而易见的当然是种族问题,也就是詹姆斯和妻子玛丽琳之间最“根本性...  (展开)
黑色镜框 2015-07-30 14:37:15

Everything the book has told you

Lydia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伍绮诗的第一部小说以这两句开头,可谓是用心良苦。“Lydia死了”:故事还未开始,结局就已昭然若揭,却给全篇留下巨大悬念:Lydia是谁?她怎么死的?为何而死?读者将在作者的带领下用一整本书去寻找答案。“可他们还不知道”:看似是...  (展开)
Dango 2017-05-18 07:58:19

爱不是强加

从一开始就很喜欢这本书 不仅是因为写作技巧 更是因为所传达出来的感情 一个十六岁少女莉迪亚忽然失踪 由此引出她父母的故事 正是种族歧视严重的时期 所以他们一家人显得突出 她的父母其实迥然不同 却因为对方身上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而被吸引 莉迪亚沉溺于湖水 没有人知道是什...  (展开)
小A 2015-07-19 19:00:14

《无声告白》:精致巧妙的情节编排

《无声告白》:典型性格的碰撞,精致巧妙的编排 2014年的美国小说《无声告白》之所以能引起国内读者的关注,主要有2个原因:美国众多图书排行榜都把本书列为2014年最好最值得关注的图书,并且作者伍绮诗(Celeste Ng)是一位华裔女性。围绕本书的好评大多提及故事的移民奋斗主...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82 183 后页> (共3655条)

订阅无声告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