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品方: 磨铁·铁葫芦
原作名: VOICES FROM CHERNOBYL
译者: 方祖芳 / 郭成业
出版年: 2015-11
页数: 281
定价: 42.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S.A.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集
ISBN: 9787536076860
内容简介 · · · · · ·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真实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件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 -------------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作者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当地幸存者
人类史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真实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件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 -------------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作者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当地幸存者
人类史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
★《纽约时报》——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伦敦时报》——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每日电讯报》——从受访者的独白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无论离这些事件有多远,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海啸不仅是由我们人类所造成的,而且还永无止尽。如果你对未来抱有好奇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中的切尔诺贝利是个充满极端与未知的地方,一个现代科技发展造就的戏剧世界。
★《出版人周刊》——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国家》杂志——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这本杰出著作,忠实地记录着她那些白俄罗斯同胞的生命与死亡。本书终于将在美国上架……这是无与伦比的见证。
★《书目杂志》——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 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因为独立报导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她还曾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不能公开露面。2000年,她受到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协助迁居巴黎,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获得2015年...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 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因为独立报导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她还曾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不能公开露面。2000年,她受到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协助迁居巴黎,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记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目录 · · · · · ·
【序 幕】
孤单的人声 006
【第一部/死亡之地】
我们为什么记得 026
和活人、死人聊些什么 029
一生写在门上的人 036
回来的人 039
辐射长什么样 054
没有歌词的歌 058
三段关于家园的独白 059
祈祷时才真切展现自己的灵魂 069
士兵合唱曲 072
【第二部/活人的土地】
古老的预言 092
月光下的风景 096
耶稣死亡时牙痛的人 098
关于一颗子弹的三段独白 104
生活中为何不能没有契诃夫和托尔斯泰 112
战争电影 117
大叫 126
新国度 128
书写切尔诺贝利 137
谎言和真相 144
人民的声音 155
【第三部/出人意料的哀伤】
我们不知道的事:死亡能有多美 168
铲子和原子 172
测量 180
可怕的事总是悄悄发生 183
答案 191
回忆 194
对物理学的热爱 197
昂贵的萨拉米香肠 203
自由与梦想平凡地死去 206
死亡的阴影 213
畸形的婴儿 219
政策 222
苏联政府护卫者的独白 228
指示 230
人竟然可以拥有无尽的权力来支配他人 234
我们为什么爱切尔诺贝利 242
儿童的声音 247
孤寂的声音 253
后记 269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的人也喜欢 · · · · · ·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04 条 )





论坛 · · · · · ·
当时核泄漏后,为什么遇难者不愿撤离呢? | 来自Mayday | 5 回应 | 2024-08-24 19:18:55 |
为什么会有难民逃难到切尔诺贝利? | 来自黄婷婷(恋爱中 | 5 回应 | 2023-08-26 06:34:58 |
为什么作者在全书最后一句写“我觉得自己像是记录... | 来自星星坠入梦境🌟 | 7 回应 | 2023-08-24 19:42:55 |
这本是《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的口述史》的再... | 来自Fay [Olivia] | 4 回应 | 2022-10-23 00:58:42 |
幼儿园里的沙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 来自大米 | 4 回应 | 2022-02-26 19:31:1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Picador (2006)9.2分 175人读过
-
花城出版社 (2014)9.2分 30309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8)9.0分 10080人读过
-
凤凰出版社 (2012)8.5分 14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的评论:
feed: rss 2.0
18 有用 舞旋 2016-11-27 23:10:25
很好读但读来颇为沉重。特别详尽真实全方位的展现了另类的战争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中的人物事。太可怕也太沉重了。无法战胜的核灾难和防不胜防的人祸,所有的亲历者都是受害者。强权政治集体主义下的牺牲精神看起来激动人心让人热血沸腾但同时令人发凉恶心,从我们到学会我,这是一个多么心酸的过程。废弃的房屋推翻的土地猎杀的动物发黑的雨,依旧美丽的森林和日落,舍不得离开的切尔诺贝利老人,害怕受歧视的切尔诺贝利人,政治... 很好读但读来颇为沉重。特别详尽真实全方位的展现了另类的战争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中的人物事。太可怕也太沉重了。无法战胜的核灾难和防不胜防的人祸,所有的亲历者都是受害者。强权政治集体主义下的牺牲精神看起来激动人心让人热血沸腾但同时令人发凉恶心,从我们到学会我,这是一个多么心酸的过程。废弃的房屋推翻的土地猎杀的动物发黑的雨,依旧美丽的森林和日落,舍不得离开的切尔诺贝利老人,害怕受歧视的切尔诺贝利人,政治战争避难的难民依旧生活在这里。回来后逐渐走向死亡的工人军人科学家摄影师记者,他们活在病痛残疾中的孩子,思念丈夫的妻子。政府的保证就像是放屁,稳定和财政才是他们的追求,依旧乐观盲目自信的人群让人泪流满面。核实在是一种恐怖的力量,富于牺牲精神的人们让人心疼,牛奶与伏特加很有战斗民族的特色。健康活着真好。 (展开)
134 有用 Z某人 2016-03-10 00:12:02
个体回忆的片段汇聚成涓涓细流,然而在那个年代,它无法冲破集体的民族狂热,无法冲破国家的铁幕意志。清理者把自己当做祭品献给国家和人民,最后得到的只是残破的身躯,他们什么都不能做,只能躺下来,倒数自己的死亡。
271 有用 烟斗客甲 2016-04-18 16:16:22
三年采访。相当350颗广岛原子弹;受到辐射的消防队员到最后肺和肝的碎片跑出嘴来,有身孕的妻子帮他抠出来之后出生的女儿4小时就死了;鸡冠发黑;有人买切尔诺贝利苹果给丈母娘或老板;种族矛盾激化士兵把刚出生的婴儿扔出窗外;空屋里有小猫和小孩的字条;农民还在挤牛奶收割藏鸡蛋但士兵都要确保把这些倒掉或深埋,风景依然美丽;士兵带回帽子给小儿子一直戴着两年后脑瘤。畸形难活的女儿;反应堆上插红旗;猫狗吃鸡然后狗吃... 三年采访。相当350颗广岛原子弹;受到辐射的消防队员到最后肺和肝的碎片跑出嘴来,有身孕的妻子帮他抠出来之后出生的女儿4小时就死了;鸡冠发黑;有人买切尔诺贝利苹果给丈母娘或老板;种族矛盾激化士兵把刚出生的婴儿扔出窗外;空屋里有小猫和小孩的字条;农民还在挤牛奶收割藏鸡蛋但士兵都要确保把这些倒掉或深埋,风景依然美丽;士兵带回帽子给小儿子一直戴着两年后脑瘤。畸形难活的女儿;反应堆上插红旗;猫狗吃鸡然后狗吃猫;嗅觉关闭;半衰期十亿到一百四十亿年;34万士兵善后上屋顶潜水还有四百矿工;掩埋场里的机械零件被变卖出去;深红色光芒很美但要命;数百公里挖土表掩埋;补助食品再流出去;传伏特加抗辐射大喝其实要补碘;科学家着急但农民不明白;麻雀两年后有了金龟子始终不再出现;清理人归来先有淋巴硬块然后相继出血而惨死。 (展开)
355 有用 yunting 2015-11-29 19:08:07
各种生理反应:心绞痛,胃翻腾,流眼泪。要鼓起勇气才能看下去。
24 有用 虚弱橙 2016-01-23 22:41:38
辐射就是现代科技的幽灵,人们无法感知,而只能服从政治权威。而更为令人心寒的是,许多人们为了躲避战争和政治,宁可流亡到切尔诺贝利辐射之地寻求自由。不得不说诺贝尔文学奖的口味还是比较多种多样的,非虚构作品也时有机会,几十个相互之间本无关联的人物和故事,全部都由切尔诺贝利串联起来,合成一首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