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茧》是一部以80后一代人的视角直面祖辈、父辈恩怨纠葛的转折之作,通过一桩骇人罪案层层抽丝剥茧的漫长过程,将几代中国人的现实际遇与心灵困境展开在读者面前。某种意义上,《茧》提供的是一部关于创伤记忆‘代际传递’的小说。主人公李佳栖与程恭,一位是负罪者,一位是复仇者,因袭着巨大的创痛,既徘徊在历史边缘,又主动与周围世界疏离……与张悦然此前的作品相比,《茧》的结尾更多显露出作者的善意,这部小说如同病历档案,同时也提供了一份康复记录。
茧的创作者
· · · · · ·
-
张悦然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张悦然,14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并引起巨大反响。至今已出版小说作品有:《葵花走失在1890》、《十爱》、《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红鞋》、《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昼若夜房间》、《月圆之夜及其他》,主编主题书《鲤》系列等。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后 记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后 记
丛书信息
· · · · · ·
张悦然作品集(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葵花走失在1890》《十爱》《樱桃之远》
。
喜欢读"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茧"的人也喜欢 · · · · · ·
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1 条 )
论坛 · · · · · ·
看完只记住了“陈莎莎”,并且特别想知道从她的角... | 来自tphtph | 2 回应 | 2024-09-26 12:26:05 |
小说中的地点、建筑在济南都是真实存在的吗? | 来自做梦大王 | 4 回应 | 2024-01-18 23:41:44 |
程恭爷爷到底是不是佳栖爷爷害的呀。。。 | 来自浅草 | 3 回应 | 2022-11-26 17:54:10 |
为什么佳栖这么喜欢做爱?从少女时期就是。 | 来自见少 | 4 回应 | 2021-09-26 23:34:47 |
大家是更喜欢《茧》还是《水仙》呢 | 来自瑜儿与月亮🌙 | 1 回应 | 2021-09-24 23:02:2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Editions Zulma (201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4)7.5分 96人读过
-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17)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World Editions (202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热门图书 (豆瓣读书)
- 新书速递 (豆瓣读书)
- 黄书 (丝绒陨)
- 《收获》长篇 (辛亥)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茧的评论:
feed: rss 2.0
17 有用 一弱 2016-07-20 22:45:09
有难度,有深度,有温度。
33 有用 笨笨兔 2017-04-07 10:34:03
这么多年了,张悦然都没有进步,还是《水仙已乘鲤鱼去》的格局和调调,大段大段繁复冗长的回忆叙述,啰嗦,无尽的啰嗦,自恋,无尽的自恋。多视角第一人称叙事也已经用烂,非但丝毫不新颖,反而给阅读造成了不流畅不愉快的感觉,阅读体验极差。通篇的“我爸爸,我妈妈,我爷爷,我奶奶”,换个人物出来又是“我爸爸,我妈妈,我爷爷,我奶奶”,这种叙述方式非常低级。不是一个故事套入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套上什么文革、前苏联解... 这么多年了,张悦然都没有进步,还是《水仙已乘鲤鱼去》的格局和调调,大段大段繁复冗长的回忆叙述,啰嗦,无尽的啰嗦,自恋,无尽的自恋。多视角第一人称叙事也已经用烂,非但丝毫不新颖,反而给阅读造成了不流畅不愉快的感觉,阅读体验极差。通篇的“我爸爸,我妈妈,我爷爷,我奶奶”,换个人物出来又是“我爸爸,我妈妈,我爷爷,我奶奶”,这种叙述方式非常低级。不是一个故事套入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套上什么文革、前苏联解体之类的历史大事件就算一个好故事了。因为它的本质核心还是作者自己那些小情调小忧伤。这么多年了,张悦然还是没有从青春疼痛的茧里钻出来,也是挺失败的。 (展开)
62 有用 如斯杂念 2016-07-31 23:50:36
前两章值八分,但我真是太讨厌第一人称的男女主了,各种以伤痕的名义伤害身边的人,你童年有创伤,底线就可以这么低吗
23 有用 魏小河 2016-08-04 23:35:47
太幸福的人可能不会喜欢这本书。
37 有用 carrie柔光 2016-08-11 12:08:25
在强迫症驱使下读完。女主:所有人都得以卑劣、庸俗、精神异常来供养她——一位仙女的恋父情结。男主:论一个(自以为是)备胎的自我修养。人物扁平单向到可笑,从十来岁孩子口中说出“灵魂的动静”“要很多很多的爱”难道不尴尬么?书中嘲讽“模仿出来的痛苦和疯狂”,却坐实了作者本身的经验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