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亚洲周刊》“2013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新浪网“2013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
在这本书中,吴晓波提出了两个也许会引起争议的结论:
第一,最近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倒不如说是两千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我们迄今仍有陷入历史的闭环逻辑的危险;
第二,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陷”,是一个“建设性结果”,它与维持千年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
.
※内容简介※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
《亚洲周刊》“2013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新浪网“2013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
在这本书中,吴晓波提出了两个也许会引起争议的结论:
第一,最近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倒不如说是两千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我们迄今仍有陷入历史的闭环逻辑的危险;
第二,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陷”,是一个“建设性结果”,它与维持千年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
.
※内容简介※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的创作者
· · · · · ·
-
吴晓波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主要出版著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等。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目录 · · · · · ·
崛起或崩溃,是一个问题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谁家的“大势”?
两个研究工具及两个结论
第一讲 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
被严重误读的“士农工商”
· · · · · · (更多)
崛起或崩溃,是一个问题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谁家的“大势”?
两个研究工具及两个结论
第一讲 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
被严重误读的“士农工商”
“放活微观,管制宏观”
“盐铁专营"的始作俑者
鼓励消费的异端思想
“以商止战”与和平称霸
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
第二讲 商鞅变法: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鼻祖
以农立国:第一个在土地改革中尝到甜头
军爵制度:打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平民社会
郡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政治雏形
强国逻辑: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基之人
毛泽东:“百代都行秦政法”
第三讲 汉武帝变法:顶层设计的集大成者
“文景之治”的成就与后果
刘彻:大一统制度的集大成者
产业改革:铸钱、盐铁与酿酒
流通改革:均输与平准
税收改革:告缗令与算缗令
变法造就第一个“半亿帝国”
变法的负面效应及争论
盐铁会议与“桑弘羊之问”
第四讲 王莽变法:第一个社会主义者的改革
变法背景:世族经济威胁中央集权
改革三战场:财政、货币和土地
最惨烈的改革结果
刘秀对世族开战的失败
“桃花源记”的经济学诠释
第五讲 世民治国:最盛的王朝与最小的政府
科举制以及世族势力的式微
李世民解决吏政、兵政之患
关于专营政策的反复与争议
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
刘晏变法:专营制度的归来
民间工商资本的五条出路
第六讲 王安石变法:最后的整体配套改革
“杯酒释兵权”的政策利弊
宽松与禁榷并举
士绅经济的定型
千年第二回的“延和殿廷辩”
最后一次整体配套体制改革
“改革标本”王安石
“世界时间”里的变法
第七讲 明清停滞:大陆孤立主义的后果
四大基本制度的恶质化
铁桶阵:对外闭关锁国
散沙术:对内男耕女织
城市化率的下滑
对“自转惯性”的预警
陷入官商泥潭的工商经济
被枪炮打破的“超稳定结构”
第八讲 洋务运动: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
洋务运动不是一场“迟到的运动”
以铁路为例:发展与稳定的取舍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国营与民营的取舍
中日对比: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商人与知识精英在体制外“会师”
立宪运动: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选择
洋务运动的制度性遗产
第九讲 两个民国:从极度自由到“统制经济”
四个基本制度的全面崩坏
空前强大的民营经济
地方自治的试验
被欢呼回来的独裁者
国民党的经济主张
挤压民间资本的五种办法
1945年之后的经济政策失误
第十讲 计划经济:从自负到自毁的大试验
上海试验:计划经济的体系雏形
“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经济的建设模式
七年消灭私营经济
两次自毁性的经济运动
回收土地:政府的三大收益
“文化大革命”:紊乱十年
第十一讲 改革开放(上):没有蓝图的改革
第三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增量改革:由农民发动的工业化运动
中央政府的角色:放权与非均衡战略
地方政府的角色:积极参与和冒险支持
“哪里是改革的主战场”
物价闯关:转折点上的“意外失利”
80年代:“一切改革都从违法开始”
第十二讲 改革开放(下):集权主义的回归
分税制:从增量改革到整体改革
1998年的“三驾马车”
国有企业的绝地复苏
“大国崛起”与朱氏逻辑
从铁本案到四万亿计划:第六次“国进民退”
发展与公平:2013年的双重困境
结语 回到历史的基本面
一个不容置疑的前提:“统一文化”是一切自由化改革的边界
两个永恒性的主题:分权与均富
三个最特殊的战场:国有经济、土地和金融业
四股前所未见的新势力:互联网、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和自由知识分子
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种国家治理逻辑与西方的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原理,存在内在的冲突性。 “统一文化”是一切自由化改革的边界。这是一个十分痛苦的结论,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其他的抉择。 两个永恒主题,分权与均富。历代经济治理往往落入一开放就搞活,一搞活就失衡,一失衡就内乱,一内乱就闭关,一闭关就落后,一落后再开放的闭环逻辑。 三个特殊战场,指国有经济、土地及金融业。金融业开放是市场自由化的最关键性战役。国有银行利用政策手段获得惊人暴利,民间不满在吴英案可见一斑。“千开放,万开放,不如让我办银行”,民营银行的再度归来应可以期待。未来十五至二十年,制造业的出口能力、城市化红利、内需消费的井喷及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全民运气,都为改革打开一扇不小的“时间窗口”。 四股新势力:互联网、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和自由知识分子。 观察与分析工具: 四大利益集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产阶层、有产阶层。 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中央地方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控制模式、精英控制模式及宏观经济制度模式,呈现为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4页 -
在经济史,乃至整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变法都是一个转折点,在变法之前是一个中国人,变法之后是另外一个中国。这场变法持续到第57年,北宋就灭亡了。变法之前的中国,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国家,是一个敢于攻击别人的国家。变法以后的中国,就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国家,一个更愿意闭关锁国的国家,甚至国民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以外,其他三项都出现在宋朝。宋代的工商业非常发达,经济和企业制度方面的创新也很多,有很多新鲜的事物最早出现在宋代:中国最早的股份公司,最早的一批职业经理人,最早的期货贸易,纸币,人口第一次超过一个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跌荡一百年 8.9
-
- 激荡三十年 9.0
-
- 浩荡两千年 8.6
-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8.3
-
- 去依附 8.9
-
-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9.5
-
- 中国改革三部曲 8.9
-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 9.3
-
- 大败局Ⅱ 8.5
-
- 大衰退年代 8.8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0 条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小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此类书,总会跟着心潮澎湃一下,书里不断暗示读者所在国家的历史如此源远流长,文化如此璀璨,而我们所处的时代又是何等的伟大,仿佛我们自身也跟着伟大起来。 作者毕竟不是学历史出生,民国之前的章节总觉得写得不够入味,很多地方只一笔带过,越往后看,就... (展开)
历史下的蛋会孵出一只什么样的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三年前,读许知远的《醒来》,在他寻求重新认识110年来自己祖国那洋洋洒洒的几十万字里,抱歉的记忆力最终只让我遗憾地记住一句话:“单纯的历史事件不会重演,但是人们在应对挑战与挫折时的反应,却可能遵循类似的模式。” 三年后,读吴晓波的新作《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这...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8.6分 1119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豆瓣五星图书【经济学】 (爱玛·包法利)
- 蓝狮子图书 (蓝狮子图书)
- 罗七喜的图书 (罗七喜)
- 我的经济类电子书 (wizar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45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熊猫の大叔🌈 2022-05-20 23:23:55
从《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到《秦制两千年》,再到这本《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过往的秦汉、唐宋、明清、民国,谁都没有跳出周期性的“开放—关闭—再开放—再关闭”这一历史规律。一开就乱,一关就死,无限闭环。开放引来自由和革新,但开放的边界,是稳定和统一。支撑统一的力量,是计划和集权。这样紧张的矛盾,在可预见的未来,似乎无解。
8 有用 楊福健 2018-09-16 13:11:14
经济绝离不开政治。 稳定与发展是经济的两大主题。 古代中国相对封闭,家天下,因此稳定压倒一切。 近代世界经济互连,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发展是硬道理。 但发展只是硬道理,而稳定压倒一切。 私有经济的占比和组成成分长久地被控制着抑制着,在古代主要是为维护国有经济,维护政治统治,如今亦是。 当然因为无形的手总会失灵,所以宏观调控是必须的,国有经济确是必需的。 核心在于私有经济的占比与成分,要不能撼动政... 经济绝离不开政治。 稳定与发展是经济的两大主题。 古代中国相对封闭,家天下,因此稳定压倒一切。 近代世界经济互连,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发展是硬道理。 但发展只是硬道理,而稳定压倒一切。 私有经济的占比和组成成分长久地被控制着抑制着,在古代主要是为维护国有经济,维护政治统治,如今亦是。 当然因为无形的手总会失灵,所以宏观调控是必须的,国有经济确是必需的。 核心在于私有经济的占比与成分,要不能撼动政治/经济稳定,又要为经济注入活力与动力。 (展开)
23 有用 Chenlyang 2017-01-10 21:25:43
所谓“对古人怀有温情与敬意”之心境…
1 有用 杨仙童 2023-02-28 20:03:03 贵州
炒冷饭,汇集其他人的观点的大杂烩。
37 有用 天行健 2017-02-18 11:36:16
2017.2.18 吴晓波是一个另类的史学家,读他的书从不会觉得枯燥乏味,阅感极似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的刻画一个个人物,又在不知觉之间转换更迭;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面,我们在研究各种股票商品的供需基本面之上,还要从历史的宏大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给出的“中国不会萧条,甚至能够保持增速 ”的惊人判断,源于他对中国历代执政者对于稳定的最大诉求的深刻认... 2017.2.18 吴晓波是一个另类的史学家,读他的书从不会觉得枯燥乏味,阅感极似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的刻画一个个人物,又在不知觉之间转换更迭;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面,我们在研究各种股票商品的供需基本面之上,还要从历史的宏大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给出的“中国不会萧条,甚至能够保持增速 ”的惊人判断,源于他对中国历代执政者对于稳定的最大诉求的深刻认知。 吴晓波不是一个历史学家,所以他无法给出惊世骇俗的观点;但是他很聪明地扮演一个历史的整理者,让我们俗人摆脱了每日纷繁复杂新闻的干扰,舒舒服服地吸收这千百年来的波动与循环,天道与轮回,谢谢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