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Libgen中文书籍上传计划 (甜河)
- 2016年购书目录 (思郁)
- 绝版 (yurerum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类纪里的艺术:斯蒂格勒中国美院讲座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恶鸟 2020-08-15 15:14:03
制造了新概念,也就造就了新空间,但仍不是究极的
1 有用 象倌 2020-03-05 14:48:13
斯蒂格勒把欲望的源头放在了一个普遍的但又不可争论与证明的神秘中,它是在必要的错失中个人生成的领会。斯蒂格勒有意地拒绝使用西方和基督教式的用语:爱;我想他是在避免上帝的符号中掺杂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在上帝的死中已遭到了审判,却依然滋长在尸体之中。但欲望与爱毕竟无法等同,过分的无菌反倒使得欲望的力量孱弱,从而无法在土地之中生根。或许,我们应该庆幸上帝之死,神的不存在反倒使得自身纯净无瑕,神不会应自... 斯蒂格勒把欲望的源头放在了一个普遍的但又不可争论与证明的神秘中,它是在必要的错失中个人生成的领会。斯蒂格勒有意地拒绝使用西方和基督教式的用语:爱;我想他是在避免上帝的符号中掺杂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在上帝的死中已遭到了审判,却依然滋长在尸体之中。但欲望与爱毕竟无法等同,过分的无菌反倒使得欲望的力量孱弱,从而无法在土地之中生根。或许,我们应该庆幸上帝之死,神的不存在反倒使得自身纯净无瑕,神不会应自身的不存在而无法成为普遍之爱的对象,至少我们很难做到在神秘中无对象地投射欲望。爱同时包含着方向与距离,但欲望不是。(误)(我莽撞了) 欲望是不可能的,它是变成了绝对的分离本身的不可能性。不渴望与它所渴望的东西相融合的欲望。 (展开)
1 有用 Rhinover 2020-07-13 15:28:31
更加结合当下的一本,算是对于斯蒂格勒术语黑话的复习材料了。将人类实践“艺术”化的视角更加带有旁观者的目光,非常“第三持存”式的外化感与物质感。对不存在的欲望对象的“反转”,从这个角度上理解自我固化和想象力丧失好像更说得通一点。
3 有用 豆友65040403 2020-06-25 17:51:43
大部分内容不知所云;喜欢几个点:1.把无产阶级化描述成savoir-faire和savoir-vivre的消亡;2.重申亲自实践作为一种理解和阅读的必经之路;3.对感知的破坏是由消费主义对注意力系统性重组开始的。
4 有用 Kaiho 2019-09-17 21:34:35
斯蒂格勒关注的问题:当所有知识都被机械化了,那种集体的个体化过程还如何可能?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斯蒂格勒追随了康德的美学,将审美判断理解为反思判断,它能够将最不同寻常的“神秘”从最寻常的事物中投射出来,这一内在性的投射构成了反思判断的基础。反思判断不是规定性判断,它是潜在的普遍,却永远无法实现为普遍,也永远无法在判断行为中被决定性完成。因为作为其对象的神秘之物总是保持为未实现、有待到来的状态,总是在... 斯蒂格勒关注的问题:当所有知识都被机械化了,那种集体的个体化过程还如何可能?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斯蒂格勒追随了康德的美学,将审美判断理解为反思判断,它能够将最不同寻常的“神秘”从最寻常的事物中投射出来,这一内在性的投射构成了反思判断的基础。反思判断不是规定性判断,它是潜在的普遍,却永远无法实现为普遍,也永远无法在判断行为中被决定性完成。因为作为其对象的神秘之物总是保持为未实现、有待到来的状态,总是在缺失的形式中展现自身,故而它只是打开了一个无限的跨个体化线路的许诺。这样的无限预存的许诺兑换了那一集体个体化行为的可能,所以斯蒂格勒内里其实是个风投分子。他的技术哲学的逻辑:技术将人工品无限化,同时也将它们的接受者无限化,最终超越人工品本身的目的性,将他们投身到一个永未到来的、无限预存的许诺当中。 (展开)
0 有用 顽皮的板儿牙 2023-01-24 00:06:07 天津
1. 整天念叨emo的人,应该看看确诊了神经症的人,是如何在认识到工业化、数字化现实正在使人的感性无产阶级化、废人化的同时,还在坚持尝试将毒素转换生成为药引的。这种存在哲学才算英勇! 2. 用负熵负人类学,反列维-斯特劳斯式忧郁;用关怀的经济学,反营销的力比多经济学真是喜闻乐见! 3. 差在掉书袋。看到后面见缝插针地塞各种人名儿,真是觉得,既然已经都了解这么多思想了,不如把对前人的批判体系做得精致... 1. 整天念叨emo的人,应该看看确诊了神经症的人,是如何在认识到工业化、数字化现实正在使人的感性无产阶级化、废人化的同时,还在坚持尝试将毒素转换生成为药引的。这种存在哲学才算英勇! 2. 用负熵负人类学,反列维-斯特劳斯式忧郁;用关怀的经济学,反营销的力比多经济学真是喜闻乐见! 3. 差在掉书袋。看到后面见缝插针地塞各种人名儿,真是觉得,既然已经都了解这么多思想了,不如把对前人的批判体系做得精致一些,比如批康德审美判断、判断力批判那块,接着怀特海对entity主体性的后康德式本体论建构,再接现象学意向性客体,这样再提出自己的技术“药性”概念,比这种天女散花式批判要更容易进入哲学史吧。当然了,体系粗糙也是“讲座体”的固有局限。 (展开)
0 有用 柚恩不吃糖 2023-01-20 14:53:43 浙江
补标,说实话之前看的时候确实没看懂多少,有空重读吧……
0 有用 幽魂 2023-01-11 09:46:56 重庆
除了学术话太多没毛病,但是本来就是讲座,所以没任何毛病。不过讲道理。
0 有用 芮娜娜 2022-12-27 14:14:54 云南
四川本地的文化氛围越来越精彩了
0 有用 源 2022-12-24 13:33:11 四川
讲座是关于数码时代普遍无产化状况下的审美判断和元电影、书写、屏幕与欲望之间的关系。斯蒂格勒认为艺术品只有当它在感性上影响我们时才发生作用,康德辩称这种与感性的邂逅类似道德律则,他称其为审美判断。 个体的感性生活却由科技推动的现代工业异化,将自主的身体交给机器的自动化,即“无产阶级化”,重复而高效的机器取代手工的实践知识,导致普遍的参与丧失,资本再通过算法与大数据操纵,将所有独特性都压制到可计算性... 讲座是关于数码时代普遍无产化状况下的审美判断和元电影、书写、屏幕与欲望之间的关系。斯蒂格勒认为艺术品只有当它在感性上影响我们时才发生作用,康德辩称这种与感性的邂逅类似道德律则,他称其为审美判断。 个体的感性生活却由科技推动的现代工业异化,将自主的身体交给机器的自动化,即“无产阶级化”,重复而高效的机器取代手工的实践知识,导致普遍的参与丧失,资本再通过算法与大数据操纵,将所有独特性都压制到可计算性里,通过欲望而加快流通与消费,实现全球性控制。 人类纪也是一种“熵纪”,实现对所有价值的不可持续的均化的虚无主义,以及一种强制性的“价值重估”的跳跃。数码自动装置已绕开人类心灵的慎思功能,在消费者和投机者间建立系统化的愚昧和普遍化的麻木状态,即汉娜·阿伦特所说的我们时代的特征:有教养的庸俗之普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