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镜的书评 (35)

矛盾的日本:镜外的“建前”与镜中的“本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翻得有些漫不经心,简单做了一篇读书笔记。或有理解不到位,或有阙漏之处。在我看来,作者借大量日本电影和文学佐证其观点,反之也为日本电影艺术做了注脚。 第一章:神之镜 日本民族性格与神道教教义血肉相连。在创世女神伊邪那美的呕吐物中诞生了金属神,粪便中诞生了土神,... (展开)
Take Notes | 爱与性是永远的温柔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前觉得理想国M系列很深奥,一直不敢读。这次选的《日本之镜》整体感还是很流畅的,可读性很强,让我对M系列又恢复了信心。 怎么说呢,Ian Buruma就是用学术的方式解释了日本文学与影视剧作品的内核,本质上和我从事的安利工作差不多(误)。吃下不少安利的同时,的确有“啊原... (展开)
戏剧化想象和刻板化现实的荒诞和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造成不适感的除了开始几章超级重口味的日本神话回顾之外,还有掺杂在字里行间莫名眼熟的各种设定。是的,伊恩·布鲁玛讲的当然是日本的事情,但是很多地方总是若隐若现的有着中国式的影子。譬如关于花街柳巷的那些描述,典雅如赋比兴的高段文字、或许还牵扯到些许引经据典的调... (展开)
这下比较容易理解《失乐园》与《感观世界》了
这下比较容易理解《失乐园》与《感观世界》。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若松孝二拍摄的《无水之池》(‘水のないプール’,1982)一片中。一个地铁站的年轻检票员发现了强奸女青年的绝佳办法。他在夜间潜入她们家中,用皮下注射器在房间里喷洒氯仿。待姑娘适度昏迷后,他就能为所欲为...
(展开)

我从《日本之镜》中读到了什么?
首先出乎意料的一点是,日本是母系文化社会。从神话故事开始,女性便具备更加强大的力量。在之前的成长经验中,我被灌输的印象是日本是一个男权主义盛行的国家,日本男人居高临下,对家庭中的妻子发号施令。职场上,男女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在日本也尤为严重。 然而,自远古神话故...
(展开)

日本之镜的照镜人、反光和成像
本书的意境,光凭一句话便可概括:“戏剧化的想象力和光怪陆离的世界是一个同现实平行的空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现实的背面,同镜中像一样难以触及,转瞬即逝。” 冯友兰曾经说过中国哲学的特征是“超道德”,也就是完全不涉及主观和情绪的哲学,也就是以完全彻底的客观的道德...
(展开)

《日本之镜》:来自东方的“集体无意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日本,西方人眼中的神秘东方,中国人的心神向往之,到底有什么独特魅力?如果说,简单了解日本历史有牛津通识读本《现代日本》,浏览日本文化有《菊与刀》,那么本书《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大概就是用更加现代人的视角去理解日本流行文化,并试图由此对日本人“... (展开)
完全诠释了日本奇怪的审美变态的爱的民族文化的根源
完全诠释了日本奇怪的审美变态的爱的民族文化的根源 典型的谷崎式男主人公会膜拜踩他的那只脚。女人踩得越重,他的恋足癖就越深。这一情色游戏愈演愈烈,有时真会让人一命呜呼,而这无疑叫人更加亢奋(frisson)。在谷崎后期创作的人物身上,这点尤其明显,譬如《钥匙》(‘鍵...
(展开)

裙底剧场的恶人与英雄
“女人大致分担她们在许多社会里所担当的两种传统角色:母亲和妓女。二者在日本都极为重要。虽然这两种角色之间的区分在日本社会比在世界其他地方都要严格,但其仍有相似之处。塑造它们的无疑是男性的幻想。” 本书题为”恶人与英雄“,意在探讨如同”菊与刀“般、细腻优雅和冷...
(展开)

不过是故作高深却不值一看的西洋镜
书名叫《日本之镜》,大致概括内容,就是从上世纪的各种日本电影、街头刊物中去捕捉日本流行的亚文化,从中摸索这个民族的性格。 总的而言,作者虽然把自己认定的线索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分类,然后提出相应的观点,但是太肤浅。 全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各种电影故事情节的简单铺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