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
原作名: A Japanese Mirror: Heroes and Villains of Japanese Culture
译者: 倪韬
出版年: 2018-4
页数: 312
定价: 6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理想国译丛
ISBN: 9787542662019
内容简介 · · · · · ·
★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26)——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由内田康专文导读,以“亚文化”为关键词,梳理日本在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大量地吸收、模仿外来文化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精辟地点出日本文化静谧、沉稳,同时庸俗、下流的独特魅力。
★ 《日本之镜》对日本的神话传说、电影、戏剧、文学、艺术进行深刻又有趣的探讨,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极端且矛盾的文化特性。伊恩·布鲁玛以幽默风趣的文笔,带领读者窥见日本大众文化中色情、暴力、变性等元素背后,追求美及自我解放的意图。
★ 《日本之镜》聚焦于日本的流行文化,通过各类漫画、女扮男装的宝冢歌剧团、演艺圈的偶像明星,到黑帮、色情、家庭等各式电影,伊恩·布鲁玛都揭示隐藏其后的日本传统文化、...
★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26)——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由内田康专文导读,以“亚文化”为关键词,梳理日本在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大量地吸收、模仿外来文化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精辟地点出日本文化静谧、沉稳,同时庸俗、下流的独特魅力。
★ 《日本之镜》对日本的神话传说、电影、戏剧、文学、艺术进行深刻又有趣的探讨,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极端且矛盾的文化特性。伊恩·布鲁玛以幽默风趣的文笔,带领读者窥见日本大众文化中色情、暴力、变性等元素背后,追求美及自我解放的意图。
★ 《日本之镜》聚焦于日本的流行文化,通过各类漫画、女扮男装的宝冢歌剧团、演艺圈的偶像明星,到黑帮、色情、家庭等各式电影,伊恩·布鲁玛都揭示隐藏其后的日本传统文化、民族性、社会氛围,以及自我认同,也解释了为何这些流行文化或励志向上,或怪诞荒唐,或血腥低俗,卻都能在商业及文化传播上異軍突起,取得成功。
★ 获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大英文非虚构”读者票选之书。
【内容简介】
强调礼节、秩序及仪式,温柔文雅、合群顺从的日本人,其大众文化中却处处糅合了极端病态的暴力与色情美学。以“家庭”为价值判断的核心,对“母亲”“父亲”形象的期望、幻想,造成日本人对性别的焦虑与矛盾。男性对“母性”的渴望、对女性力量的恐惧,以及对女性性欲的忧虑,通过谷崎润一郎、吉行淳之介、沟口健二、铃木清顺等人的作品展现无遗。而重视合群、强调集体的日本人,个人内心情感与自我主张在社会规范与社会期许面前毫无作用。群体和人际关系的束缚,造成在义理人情之前,道德、法律都需退让,进而说明日本人往往缺乏个人责任承担意识的民族性。
《日本之镜》通过对电影、戏剧、文学、艺术和神话传说鞭辟入里的分析,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这些两极又矛盾的文化特性,同时勾勒出日本人如何映照出自身的样貌。无论是黑泽明的电影、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文乐《忠臣藏》、宫本武藏的传说,或是黑帮片与家庭剧,伊恩·布鲁玛都信手拈来,幽默风趣地探索有如镜子般反射出现实的戏剧性幻想。他对日本大众文化中病态怪诞的行为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释,让读者能理解这个被迫温文尔雅的民族如何借由“人为”的风格化与仪式感,寻求压抑自我的解放。
【名家推荐】
本书列举了当代日本流行文化的怪象,从拥有庞大发行量和充斥荒诞暴力元素的色情漫画,到多愁善感的黑帮片和流浪者电影,无所不包。笔触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纽约时报》
文笔大胆,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日本之镜》融会了大量涉及两性的奇闻轶事,让人在读得津津有味之余,不免泛起阵阵不适感。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是从日本的神话展开论述,清楚何时应拉开幕布。
——《新政治家》
大开眼界……本书是对(日本人)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这两大问题的一项探索,既怪诞诡奇,又充满智慧……实在是妙笔生花。
——《每日电讯报》
《日本之镜》呈现了一名游客最想看见的真实日本,他应该把这本书放进行李袋中。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这本精彩绝伦的文化研究和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一样,用电影探索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但布鲁玛更进一步利用电视剧、漫画和黑白情色片强化他的分析……迷人的民族掠影。
——《卫报》
这本书精妙地解释了日本混合的国家体制和文化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柯克斯评论》
日本之镜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介绍】
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生于荷兰海牙。曾担任《远东经济评论》和《旁观者》杂志记者,为《纽约时报》《新闻周刊》等报刊撰写关于亚洲的政治和文化评论,并曾任教于牛津、哈佛、普林斯顿、格罗宁根等大学。现为《纽约书评》主编、纽约巴德学院保罗·威廉斯教席之民主、人权和新闻学教授。出版的著作有《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创造日本:1853—1964》等。2008年被授予“伊拉斯谟奖”以表彰他“在欧洲对文化、社会或社会科学做出的重要贡献”,同年以其卓越的著作帮助美国读者理解亚洲的复杂性而获得“肖伦斯特新闻奖”。2008年和2010年被《外交政策》杂志列入“全球顶尖思想家”。
【译者介绍】
倪韬,1985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学士,现从事新闻工作,任英文报纸Shanghai Da...
【作者介绍】
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生于荷兰海牙。曾担任《远东经济评论》和《旁观者》杂志记者,为《纽约时报》《新闻周刊》等报刊撰写关于亚洲的政治和文化评论,并曾任教于牛津、哈佛、普林斯顿、格罗宁根等大学。现为《纽约书评》主编、纽约巴德学院保罗·威廉斯教席之民主、人权和新闻学教授。出版的著作有《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创造日本:1853—1964》等。2008年被授予“伊拉斯谟奖”以表彰他“在欧洲对文化、社会或社会科学做出的重要贡献”,同年以其卓越的著作帮助美国读者理解亚洲的复杂性而获得“肖伦斯特新闻奖”。2008年和2010年被《外交政策》杂志列入“全球顶尖思想家”。
【译者介绍】
倪韬,1985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学士,现从事新闻工作,任英文报纸Shanghai Daily评论员。
目录 · · · · · ·
新版序言
初版序言
第一章 神之镜
第二章 永恒的母亲
第三章 神圣的婚姻
第四章 恶女
第五章 活的艺术品
第六章 卖身的艺术
第七章 第三种性别
第八章 硬派
第九章 忠心的家臣
第十章 黑帮和虚无主义者
第十一章 取笑父亲
第十二章 漂泊的灵魂
第十三章 结语:一个温文尔雅的民族
注 释
索 引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日本之镜"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日本之镜"的人也喜欢 · · · · · ·
日本之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9 条 )
> 更多书评 39篇
论坛 · · · · · ·
第一章有助于理解草帽歌的电视剧《人证》 | 来自儼然不在 | 2021-10-09 15:18:37 | |
第九章有助于理解电影《色戒》 | 来自西峰秀色 | 2018-10-31 11:36:0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Pantheon Books (1984)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金城出版社 (2010年4月)7.5分 269人读过
-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7.4分 188人读过
-
博雅書屋 (2008)7.3分 3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理想国译丛 [MIRROR] 完整书单 (理想国imaginist)
- 理想国译丛[MIRROR](已出版书目) (Yursler_钰)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理想国2018书单 (理想国imaginist)
- 2018华文电影图书 (妖灵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日本之镜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西峰秀色 2018-10-31 13:33:49
各位,《日本之镜》看完了。我觉得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很大,给我补了一课。收获不小。 所谓日本的文化,投射在幕布上的幻想世界,江户时代的歌舞伎,红尘女,其影响力对工业化时代,在日本战败前后,都影响至深。但日本人在充满仪式感的艺术表现中,皆充满暴虐,血腥和变态色情,也有忠于内心,维系传统道德,追求纯真的一面,这些表达有着云泥之别,但其原则是建立在“涉及人际关系的恰当行为守则”而非至高无尚的“绝对... 各位,《日本之镜》看完了。我觉得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很大,给我补了一课。收获不小。 所谓日本的文化,投射在幕布上的幻想世界,江户时代的歌舞伎,红尘女,其影响力对工业化时代,在日本战败前后,都影响至深。但日本人在充满仪式感的艺术表现中,皆充满暴虐,血腥和变态色情,也有忠于内心,维系传统道德,追求纯真的一面,这些表达有着云泥之别,但其原则是建立在“涉及人际关系的恰当行为守则”而非至高无尚的“绝对性禁止”的条框之中。是变通的,有弹性规范来“型塑”个人行为。只要在坚守表面光鲜外表的“建前”的情况下,私下无论多么“龌鹾”或在自我编织的幻想世界如何放任自流,表达“本音”,都无可指摘。 (展开)
9 有用 闹热的牛刀 2018-06-05 12:24:39
如果你看过《零年》和《面具下的日本人》,这本书就不用看了。
3 有用 巨米雨 2020-03-11 16:38:51
可读性很高,作者不客气的敢写,翻译得也很好,对日式之美有滤镜的特别值得一看,对自杀式的纯净素直的推崇和对狡黠的计谋心计的反感造就了日本某些方面看似矛盾的现象(神风特攻队和忠臣藏),以及一方面对隐忍的崇尚而一方面对道德的无绝对定义的(道德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也造成了日本式的变态(?),那种绝不出头甘愿融为集体一员的归属感还有对母亲这个角色的依赖眷恋,是“甜蜜、朦胧的白色梦境,是飘绕着发香和奶香的温暖... 可读性很高,作者不客气的敢写,翻译得也很好,对日式之美有滤镜的特别值得一看,对自杀式的纯净素直的推崇和对狡黠的计谋心计的反感造就了日本某些方面看似矛盾的现象(神风特攻队和忠臣藏),以及一方面对隐忍的崇尚而一方面对道德的无绝对定义的(道德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也造成了日本式的变态(?),那种绝不出头甘愿融为集体一员的归属感还有对母亲这个角色的依赖眷恋,是“甜蜜、朦胧的白色梦境,是飘绕着发香和奶香的温暖酥胸。”就像我们看到唯美日本中的超越常理的自制和自制背后高度紧张一触即发的不伦。 (展开)
2 有用 欢乐分裂 2021-11-12 12:58:35
因时代语境的局限性,今日看来某些段落难免膈应,虽不无携有西方猎奇/自以为是的视角和解读的途径/切入点仍不失借鉴意义;整体结构很明晰,从“创世”神话潜入“爱丽丝之镜”,从一开始就奠定神道教作为支点,并确立其双面性在文化属性/社会阶层/人际关系全方面的覆盖,前半着重女性,中段诉诸“第三种性别”,后半聚焦男性,较全面地观察审视日本大众文化的表象和深层。 “痛苦和狂喜、性爱与死亡、崇拜与恐惧、洁净与污秽。... 因时代语境的局限性,今日看来某些段落难免膈应,虽不无携有西方猎奇/自以为是的视角和解读的途径/切入点仍不失借鉴意义;整体结构很明晰,从“创世”神话潜入“爱丽丝之镜”,从一开始就奠定神道教作为支点,并确立其双面性在文化属性/社会阶层/人际关系全方面的覆盖,前半着重女性,中段诉诸“第三种性别”,后半聚焦男性,较全面地观察审视日本大众文化的表象和深层。 “痛苦和狂喜、性爱与死亡、崇拜与恐惧、洁净与污秽。”这些貌似对立的情绪不仅是节庆的核心元素,更能精准描摹女性/神祇、情感/婚姻、英雄/庸众、个人/集体、死亡/情欲、义理/秩序之间勾连与平衡;今村昌平将日本现代化表层视作幻象,大量援引三岛由纪夫和日影黄金期以佐证,性与死是唯一的自由,美能净化死的污秽。 (展开)
3 有用 Laputa 2018-10-03 18:23:46
一些论述有趣,但是仍然碎片化,日本依然作为西方视角下的矛盾存在。在西方强大的话语霸权下,碎片化不可避免。另,从大众文化扭曲的表征(镜像)中看到的是日本精神还是日本观众的趣味?
1 有用 失望的奥利瓦🌈 2024-12-03 08:49:29 新加坡
这本书似乎也加入了“日本人论”的大合唱(笑)。副标题确实该改成“日本文化中的男人和女人”。作者对日本文化的描述是非常“前俄狄浦斯”的,就差直说日本男人都是需要女人无微不至的母性关怀的长不大的巨婴了。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结成密不透风的蛛网,内心的隐秘欲望只能在与现实完全无涉的虚构中发泄,这也正是其得到宽容的原因。这种虚构通常表现为对不曾存在的往昔的追忆,也会呈现“前性别”的样貌,美少年崇拜和宝冢男役其实... 这本书似乎也加入了“日本人论”的大合唱(笑)。副标题确实该改成“日本文化中的男人和女人”。作者对日本文化的描述是非常“前俄狄浦斯”的,就差直说日本男人都是需要女人无微不至的母性关怀的长不大的巨婴了。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结成密不透风的蛛网,内心的隐秘欲望只能在与现实完全无涉的虚构中发泄,这也正是其得到宽容的原因。这种虚构通常表现为对不曾存在的往昔的追忆,也会呈现“前性别”的样貌,美少年崇拜和宝冢男役其实是一体两面。日本的英雄往往是(失败的)“反动者”。当然也不乏过时或刻板印象之处,比如“无能的父亲”我怀疑仅仅反映了一部分昭和社畜的生存状态。当时引用了这么多日本电影作为例证,今天再写一本类似的应该全是日本动漫了吧。 (展开)
0 有用 布洛贝尔人 2024-11-17 15:47:26 北京
有些牵强。但喜欢对于美与道德无关的解释,取笑爸爸的地方也很有趣。2024.7-8的,补一下……
0 有用 酸温暖 2024-11-11 22:14:07 北京
非常畅读
0 有用 Sakura 2024-11-05 14:17:02 四川
对于昭和时代的母(女)亲(性)形象的讨论非常有启发,这份传承虽说直到令和也没有完全消散,总的来说就是,在日本家庭环境下,最理想和最被期待的母亲就是包含一家人全部的自我牺牲(贞洁洁净)和自我毁灭(淫荡污秽)而产生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在母亲身上被交融,使得母亲可以轻而易举的被凝固成一个可以被轻易触及的“乌托邦”。而黑帮的故事秩序其实可以看做是“母亲”的一种替补模拟,用时下更为通俗的描述就是剧情需要一个... 对于昭和时代的母(女)亲(性)形象的讨论非常有启发,这份传承虽说直到令和也没有完全消散,总的来说就是,在日本家庭环境下,最理想和最被期待的母亲就是包含一家人全部的自我牺牲(贞洁洁净)和自我毁灭(淫荡污秽)而产生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在母亲身上被交融,使得母亲可以轻而易举的被凝固成一个可以被轻易触及的“乌托邦”。而黑帮的故事秩序其实可以看做是“母亲”的一种替补模拟,用时下更为通俗的描述就是剧情需要一个象征的“男妈妈”(剧情中往往是个外来者或者一个他人眼中的叛徒)。一个不太恰当的反向比喻大约是国内耽美文化(此处指相对狭义的国内早期定义)中的某个特定人设故事剧情种类在耽美文化(此处指谷崎润一郎等最原始的“广义定义”)发源地11区的本地化表达(虽然客观来说,后者出现的时间远比前者早了很多)。 (展开)
0 有用 喵叔 2024-10-30 10:44:05 北京
作者是真喜欢日本,写了好几本关于日本文化的书。通过一些传说、历史以及当下的影视作品来反映日本人的性格。标题上写本书探讨的是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但其实在书中只占了不到一半的内容,其他部分则是关于日本人的集体主义的性格、色情和黑帮文化等等。有点杂乱,也有点浅显和模棱两可,也许是作者当时对日本了解还不太深入吧,还是经常带入西方人的视角。比如“平庸的父亲”这个形象,唔,日本的父权还是很强势的,只是在影视... 作者是真喜欢日本,写了好几本关于日本文化的书。通过一些传说、历史以及当下的影视作品来反映日本人的性格。标题上写本书探讨的是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但其实在书中只占了不到一半的内容,其他部分则是关于日本人的集体主义的性格、色情和黑帮文化等等。有点杂乱,也有点浅显和模棱两可,也许是作者当时对日本了解还不太深入吧,还是经常带入西方人的视角。比如“平庸的父亲”这个形象,唔,日本的父权还是很强势的,只是在影视作品中反抗一下罢了,作者竟然当真(真是个老外)。整体感觉比《菊与刀》更贴近一点真实的日本吧,但毕竟成书也有40年了,跟现在的日本对比,还是差太多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