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一季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兰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法国天才诗人诗人,象征主义大师,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他用谜一般的诗篇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过去,如果我记得不错,我的生活曾经是一场盛大的宴席,筵席上所有的心都自行敞开,醇酒涌流无尽。 一天夜里,我把“美”抱来坐在我的膝上——我发现她苦涩惨淡——我便对她恨恨地辱骂。 我把自己武装起来,反对正义。 我逃走了。女巫,灾难,仇恨,啊,我的珍奇财富都交托给你们了! 我终于使人类的全部希望在我脑子里彻底破灭。我像猛兽一样跃起,把一切欢喜统统勒死。 我叫来刽子手,垂死之际,紧紧咬住他们的枪托。我召来种种灾难,我在黄沙、血水中窒息而死。灾难成了我的神明。我直直躺在污泥浊水中。罪恶的空气再把我吹干。我对疯狂耍出了种种花招。 春天给我带来白痴的可憎的笑。 可是,最近,当我几乎又要弄出最后一次走调的时候,我想到要寻回开启昔日盛宴的钥匙,在那样的盛宴上我也许能恢复食欲。 仁慈就是这把钥匙。——这样的灵启证明我是做梦! “你还是做你的豺狼去,……”,魔鬼叫着,给我戴上如此可爱的罂粟花环。“带着你的贪欲,你的利己主义,带着你所有的大罪,去死吧。” 啊!我得到的太多了:——不过,亲爱的撒旦,我求求你,不要怒目而视!你是喜欢作家缺乏描写才能和说教才能的,这几页可悲的纸片是我这个被人打入地狱的人的手记,在几分怯懦来到之前,我把它们撕下来交给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我该受雇于谁?该崇拜哪一个畜生?该攻击哪个圣像?该撕碎哪些人心?该讲什么谎言?——我该踏着怎样的血前进? 还是提防正义吧。——艰辛的生活,还有麻木不仁,——把手擦干,掀起棺盖,坐进去,闷死。这样,没有衰老,没有危险:恐怖不属于法国。 ——啊!我被抛弃到这种程度,简直可以向任何圣像奉献出我追求完美的狂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现代散文诗名著译丛(共12册),
这套丛书还有
《夜之卡斯帕尔》《隐形的城市》《夜之卡斯帕尔》《黄金幻想》《拉丁美洲散文诗选》
等
。
喜欢读"地狱一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地狱一季"的人也喜欢 · · · · · ·
地狱一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0 条 )

《灵光集:兰波诗歌集注》编辑手记
《灵光集》出版前压力最大的那段时间,我信誓旦旦地对同事姐姐说:这本书出版后,我一定要写一篇编辑手记,题目就叫——《我是一名90后编辑,我想做一本“老气横秋”的书》。 后来,当我拿到这本实际上与“老气横秋”一词毫不沾边的书后,回头看看自己立下的“豪言壮语”,忽觉...
(展开)


《灵光集:兰波诗歌集注》译者序
我们召唤他,而他远行在外…… ——《灵光集·神灵》 兰波的诗歌是一个谜,《灵光集》(Les Illuminations)更是一个谜。 首先,创作年份无法确定。有些研究者认为应该在1872—1873年间,这是兰波的“通灵时期”。持这一观点的研究者同样认为,《灵光集》的创作先于《地狱一季...
(展开)

> 更多书评 6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8.6分 4821人读过
-
Gallimard (1999)9.6分 34人读过
-
花城出版社 (2004)9.0分 1966人读过
-
吉林出版集团 (2008)8.9分 108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条人的书单 (belakangmati)
- 世界散文作家100 (RMR)
- 「Patti Smith 推薦的四十本書」 (殊途)
- 花城现代散文诗名著译丛(两辑) (Tyger Tyger)
- 非汉语诗集 (把吴钩看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地狱一季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打火机煮书 2021-01-16 09:30:03
恢宏。迷乱。谵妄。 好喜欢言语炼金术那一章。 “找到了! 什么?永恒。 那是融有 太阳的大海。”
2 有用 FInItas 2018-04-05 17:01:03
当然我不懂。
6 有用 珈琲貓少女 2020-02-29 23:54:42
🇫🇷「Ma vie ne fut que folies douces, c'est regrettable. /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蘭波《地獄一季》 📍2/29/20
35 有用 善良的蝮蛇 2017-08-03 01:09:06
作为一个现代人回头看这种东西,只能说他当时的挣扎,精神危机,灵魂的撕裂都doesn't matter了。这逻辑大概还不如尼采。这位朋友可能对科学有一些神奇的误解。靠通灵是无法成为盗火者的,还不如踏踏实实当个科学家。最后他去非洲冒险,应该是终于直面了虚无吧。
9 有用 archimboldi 2019-02-27 13:47:30
把身体扭成九节,在经言里狂舞,龙骨爆裂,在十字架上受刑。他是那个普罗米修斯吗?未必。但是通灵人盗火者确实可以联系更多,不管是更早远的诺瓦利斯,巴朗施,戈蒂埃就波德莱尔的创作阐述通灵论,波德莱尔的感性语言,及至影响后代的超现实派阿波利奈尔,神启和交感一直都有所寻溯,中世纪的僧侣菲奥雷的那一位,先知撒母耳,兰波的通灵主张创新一种“宇宙语言”与《魔笛》的圣殿相比范围更大,“未知”非神,但并不是反神。更痉... 把身体扭成九节,在经言里狂舞,龙骨爆裂,在十字架上受刑。他是那个普罗米修斯吗?未必。但是通灵人盗火者确实可以联系更多,不管是更早远的诺瓦利斯,巴朗施,戈蒂埃就波德莱尔的创作阐述通灵论,波德莱尔的感性语言,及至影响后代的超现实派阿波利奈尔,神启和交感一直都有所寻溯,中世纪的僧侣菲奥雷的那一位,先知撒母耳,兰波的通灵主张创新一种“宇宙语言”与《魔笛》的圣殿相比范围更大,“未知”非神,但并不是反神。更痉挛嬗变只是更理想化罢了。他超出浪漫主义了吗?那也未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