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他表示,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yue自我。在本书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本书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头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著有《自卑与超yue》《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2
第二章 思想和身体 /24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46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67
第五章 梦 /88
第六章 家庭影响 /113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146
第八章 青春期 /171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186
第十章 工作的问题 /222
第十一章 个体和社会 /235
第十二章 爱情和婚姻 /247
· · · · · · (收起)
第二章 思想和身体 /24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46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67
第五章 梦 /88
第六章 家庭影响 /113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146
第八章 青春期 /171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186
第十章 工作的问题 /222
第十一章 个体和社会 /235
第十二章 爱情和婚姻 /24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没有勇气改变现状,用自欺的方式麻痹自己。 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摒开不谈。自卑者限制自身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在困难面前犹疑、彷徨甚至退却。 获取优越感而不是改进情境。 他们隐藏起来而不为人所见的,则是超越一切、好高骛远的目标,和不惜任何代价以凌驾别人的决心。 一个人如果不敢在外界随心所欲地应付其爱情问题,他便无法成功地解决此问题。由于他的不安全感,他从未把他的兴趣扩展至他最熟悉的少数几个人之外。他怕跟别人相处时,他就不能再依照他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受的教养告诉他:自己的愿望是有天生就被实现的权利的,而他们也从不知道:他们能凭自己的努力,在家庭的范围之外,赢取温暖和爱情。 在任何孩子身上,我们都可能造成奥迪普斯情结。我们所需要的,是让他的母亲宠惯他,不准他把兴趣扩展至别人身上,并要他的父亲对他冷漠而不关心。 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那么他一定会走向悲观之途,并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 只有合作的人才会作出充满希望及贡献良多的奋斗,才能真正增进我们的共同情境。 神经病患者在开始奋斗时,就已受到阻碍,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始终留在很低水准,困难会相对的增大。 正常人在特定方向的努力被阻挠后,他能找到新的门路,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钻牛角尖。”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就无路可走了。“ 每一个问题儿童,每一个神经病患者,每一个酗酒者、罪犯或性变态者,都采取了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他们认为是有约的地位。他们不可能抨击自己的病症,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目标,就应该有这样的病症。 目标一改变,心灵的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他不必再用旧有的习惯和态度。适合于新目标的态度会取代之。 有许多人在卷入爱的漩涡时,都觉得自己很软弱。在某些方面看来,他们是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5页 -
所谓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 每一个神经病患者多多少少都会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及跟整个情境的接触。他想要和生活中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保持距离,并将自己局限于他觉得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以此方式,他为自己筑起了一座窄小的城堡,关上门窗并远隔清风、阳光和新鲜空气,虚度一生。至于他是用怒吼、呵斥或是用低声下气来统治他的领域,则是视他的经验而定。如他会在他试过的各种方法里,选出能够最有成效地达成其目标的一种。有时间,他如果对某一种方法觉得不满意,他也会试用另一种。然而,不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目标却是一样的——获取优越感,而不是努力改进其情境。 没有哪一个人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已经接近能够完全控制其环境的最终目标。生命太短,我们的躯体也太软弱,可是生活的问题却不断地要求更丰硕及更完善的答案。我们不停地提出我们的答案,然而,我们却绝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无论如何,奋斗总是要继续下去的,但是,只有合作的人才能真正地增进我们的共同的情境。 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主要是由我们的缺乏肯定性而来。 事实上,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挠时,他便能另外找寻新的门路。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就走投无路了。” 他们不可能抨击自己的病症,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目标,就应该有这样的病症。 有许多人在被卷入爱的漩涡时,都觉得自己很软弱。在某些方面看来,他们是不错的。只有优越感目标为“我决不能软弱,我决不能让大家知道我的底细”的人,才会躲开爱情的相互依赖关系,造成始终无法接受爱情的后果。你常常能注意到:当他们觉得有陷入爱情的危险时,他们便会把这种情况弄糟。他们会讥笑、嘲讽、并揶揄可能使他们陷入危险的人。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帮助这些用错误方法来追求优越感的人呢?追求优越感是每个人的共性。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便能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表示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 全部原文摘录
自卑与超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30 条 )





论长成一个正常人有多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让你变得不正常的因素 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是弗洛伊德还是阿德勒都承认过往对现在的影响。一个人的先天条件、生长环境、童年经历甚至接触的人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的三观和处事方式。而这几个部分中又分别包含了很多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出问题都...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0 )
-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10)7.5分 14834人读过
-
Oneworld Publications (2009)8.9分 51人读过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7.9分 7208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7.8分 5182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自卑与超越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不长肥肉夫斯基 2024-08-16 08:38:43 上海
读到第7章,索然无味了,中文译名和书的主旨内容关联不大,不太懂为什么不直译原书名
0 有用 蜥蜥 2023-10-26 21:16:16 广东
有些观点还是有些片面,但瑕不掩瑜,在阅读过程中,很有启发性!还有一点想说的是,因为这本书太过经典,各个翻译的版本,分段五花八门。
0 有用 泡椒喵~ 2020-03-30 11:33:45
真是打发时间一天看完,书不厚,翻译的很一般,书上的道理都懂然而能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
0 有用 Ring_Ring_Ran 2019-05-12 23:38:30
读这本书的时候 我的睡眠 非常的不错👌
0 有用 青城山下 2019-08-18 11:27:04
读这本书使我多少感到了一些平静,但我知道,想要与内心的自卑和平共处,靠读一两本书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