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rk Kingwell
出版社: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Boredom and the Interface
出版年: 2019-4-30
页数: 216
定价: GBP 22.99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773557123
出版社: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Boredom and the Interface
出版年: 2019-4-30
页数: 216
定价: GBP 22.99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773557123
豆瓣评分
作者简介 · · · · · ·
马克·金维尔(Mark Kingwell),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加拿大非常活跃的社会评论家、资深意见领袖,《哈珀斯》杂志编辑,《环球邮报》《女王季刊》撰稿人。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出版作品19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在1997年获得著名的“斯皮茨奖”,2002年“全国杂志奖—论文写作奖”,2004年“专栏奖”。2018年获封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研究领域:社会与政治哲学、建筑与设计哲学、艺术哲学、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然而,明信片不仅仅是一张图片。我在书中使用明信片作为文字的视觉补充也是这个原因。这些明信片讲述了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明信片是巨大系统的组成元素,所谓巨大系统,即城镇农场系统、邮政印刷系统、旅游业和度假系统、亲朋好友同事的系统等。图像实际上只是在这个集体交流行为的庞大网络中,创造了一个微小的个人信号节点,或者说是载体。当明信片被寄出的时候,背面的留言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事实上,任何逛过周日跳蚤市场的人都会知道,许多明信片上面根本没写留言,只写了个地址。寻求联系,才是寄明信片的真实意图。 这本书正是着眼于我们对联系的追求,以及这个欲望网络中所包含的危险和机会。无聊明信片给了我们几个重要启示。第一个启示,无聊明信片实际上并不无聊。这里有一个动态变化:当我们刚看到那些平淡无奇的图片时,会感到不可思议;随后我们会产生与无聊截然不同的欣赏,或者我们 也可以称之为与看到日的信件所触发的怀感大相径庭的感 觉;紧接着是出人意料的并存时刻,之前的两个想法同时存 在于脑中,形成一种美妙的张力。有趣吗?是的。悲伤吗? R也没错。迷人吗?绝对的因此,无聊明信片从视觉上给了 我们一些提示,它说明了无聊如何更普遍地发挥作用,或者 更准确地说,我们要如何从哲学上的有趣方式来欣赏无聊。 培养这种鉴赏力是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无聊明信片的第二个启示,关于我所说的“界面”( Interface)。由于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由科技主导的,加之我在 讨论中会关注许多技术细节,人们往往会认为界面是计算机 时代特有的。不单如此,人们还倾向于将“界面”这一概念局 限于特定的平台或程序。然而,正如我接下来要说的,单是 算机界面就不只如此,它还包含了用户、用户体验,甚至 使用特定程序时的触觉元素(如滑动、点击、拇指键入等)。 而广之,界面包含了晚期资本主义生活中颇有影响力的社 政治、经济等因素,既有我们手中或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 言 -
我们如何从哲学上的有趣方式来欣赏无聊。培养这种鉴赏能力是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 言
> 全部原文摘录
Wish I Were Here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我知道怎么回事了,但不知道怎么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信息量有点大,我想我需要整理下思路来帮助自己理解。 作者的论述逻辑似乎是这样的:我们都会无聊,于是寻求(多为规避)应对无聊之法,不幸落入“界面”(作者的定义很具启发)和注意力经济的陷阱,得到的只是商品化的自我、破碎的自我,因而更加无聊。该怎么办呢?我们... (展开)
沉迷刷屏、游戏、消费……我们杀死了无聊,但是也杀死了自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会无聊吗?你害怕无聊吗?无聊是人类最寻常的体验之一,却似乎总是让人捉摸不透。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战胜无聊,比如沉迷娱乐、工作、性爱,甚至赌博和吸毒,但是无聊并没有消失,反而变本加厉。 [解剖无聊] 作者:[加]马克·金维尔 王喆、章倜 译 2020年6月 未读 | 天津人民... (展开)
警惕对漫无目的懒散状态的满足
PS. 晕蛋,英文书名居然完全不一样:Wish I Were Here: Boredom and the Interface,Interface被指直用在标题里了。 关于作者 Mark Kingwell,加拿大的哲学教授(看来把这本书分类到哲学分对了)。不是特别有名的样子。一共出版过12本书。其中最有名的是A Civil Tongue: Justic...
(展开)

无聊如深渊,我们终将回报以哲学的凝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无聊,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痛苦体验之一,很多人想要探求其面目: 在电影领域,导演们创作出如《土拨鼠之日》般的电影,探讨当人生永恒重复时,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在哲学领域,叔本华的观点尤其犀利,他说: “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而这两者实际上也是它最终... (展开)
当我们在抱怨无聊时,我们在抱怨什么
第一部分 无聊的境况 精神分析学家亚当·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在他最优秀的一篇论文的开头这样写道:“在繁杂的记忆中,每个成年人都还记得童年那些百无聊赖的时刻,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都不时穿插着一个又一个无聊的阶段:身处悬而未决的状态中,事情虽开始了,却没有任何进...
(展开)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读完《解剖无聊》by马克·金维尔 “后资本主义时代,我们生产自己,消费自己,掏空自己,再填进一个破碎的自己。我们如同《黑客帝国》中的人体电池,燃烧自己,点亮虚拟世界。” 作者将后资本主义时代人们沉迷于界面、手指不断划过屏幕等行为称为新自由主义无聊,直接造成人们...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7.7分 546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Wish I Were Here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Cabin 2020-09-27 00:03:03
结合Covid-19来看非常好虽然感觉很掉书袋。没想到洗澡时随便read screen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一本书,竟对我的毕业论文起了这么大作用,感谢人物公众号哈哈!
0 有用 某然 2024-02-08 10:27:55 美国
只看简介以为是社会学掺点哲学,没想到好硬核的哲学加上大筐的作者个人政治观点...哲学实在不是我的长项,不好评判
0 有用 Augers 2020-10-30 02:10:55
其实吧 这本书比较简短 作者将新自由主义/数字资本主义和无聊情感结合起来,强调无聊的日常性.而且给出了一个“忍受吧”的悲观定位.属于通识类型,比较浅显的观点.
0 有用 ZWT 2021-04-23 21:02:04
A study of boredom – textbook-level frameworks, fascinating overviews, of which boredom is almost everywhere on postcards, a painful dilemma of being stuck on social media connections, and to find out... A study of boredom – textbook-level frameworks, fascinating overviews, of which boredom is almost everywhere on postcards, a painful dilemma of being stuck on social media connections, and to find out no endgame to get rid of boredom due to its structural origins in digital capitalism. Yes, there is (almost) no way out of boredom. (展开)
0 有用 momo 2025-01-28 11:44:41 贵州
这么有意思的选题,结果呈现出来的内容并没有给我很深刻的见解…核心主要关注了互联网和注意力经济对无聊的影响,尽管指出了一种现代特有的,over- stimulation的无聊应对方案和主体性之间的关系,能提供一些启发,但是除了这个之外,其他的可能涉及无聊的生活成分几乎没有提及,有部分推论也有批判学派推理过度有点飘的感觉,整体来说有点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