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六点图书
副标题: 关于亲密性编码
原作名: Liebe als Passion: Zur Codierung von Intimität
译者: 范劲
出版年: 2019-11-28
页数: 424
装帧: 精装
丛书: 快与慢
ISBN: 9787567587748
内容简介 · · · · · ·
爱情现象学探讨在卢曼的社会理论整体框架中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从学术生涯伊始,卢曼就涉入这一主题,在1968/1969年冬季学期代理阿多诺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教席时,他选择了“爱情”为授课主题。
卢曼认为,西方的爱情语义学自16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形式变化,反映了造成人格性亲密性日益增长的社会分化。爱情媒介从社会系统中分化而出,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中出现的“激情”语义学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作用的实质是以悖论化代替过去的理想化作为编码路径。可见,亲密关系对于卢曼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是以悖论为生命力的交互作用系统,为了展开恋人间行动/体验的悖论而存在。爱情悖论的系统化能力,间接地提醒人们,不确定性并非秩序的敌人,反而是对冲不确定性的最佳手段,而爱情秩序的存在,也证明某些后现代理论家提出的绝对混沌并不成立。
作为激情的爱情的创作者
· · · · · ·
-
尼克拉斯·卢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1927—1998),与哈贝马斯齐名的当代德国社会学家,比勒费尔德大学社会学教授。作为系统论的代表,他将社会及其不同分支领域视为纯粹由交流构成的诸社会系统,主张一种激进建构主义的理论思考方式,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包括《社会系统》《社会的社会》《社会的经济》《社会的科学》等,《作为激情的爱情》是他最受大众欢迎的一部著作。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章 社会和个体:人格性和非人格性关系
第二章 爱情作为由象征而一般化的交流媒介
第三章 交流可能性的演化
第四章 爱情语义学的演化
· · · · · · (更多)
前言
第一章 社会和个体:人格性和非人格性关系
第二章 爱情作为由象征而一般化的交流媒介
第三章 交流可能性的演化
第四章 爱情语义学的演化
第五章 爱情的自由:从理想到悖论
第六章 激情:过度的修辞和不稳定性的经验
第七章 从风雅到友谊
第八章 引导性差异:快感/爱情
第九章 爱情针对理性
第十章 通向个体化的路上:18世纪的酝酿
第十一章 性的纳入
第十二章 不可交流性的发现
第十三章 浪漫主义爱情
第十四章 爱情和婚姻:论再生产的意识形态
第十五章 今日如何?问题和替代方案
第十六章 爱情作为互渗入系统
术语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此意义上,爱情作为媒介本身不是情感,而是一种交流符码,人们根据这一符码的规则表达构成、模仿情感,假定他人拥有或否认他人拥有某种情感,如果相应交流得以实现,还能让自身去承担所有的后果。早在17世纪——我们在后面篇章中还会提及人们就完全意识到,无论如何强调作为激情的爱,实际上都关涉一种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能够被扮演,还在人们启航去寻找爱情之前,这种行为模式就能活生生呈现在眼前;即是说,在人们找到伴侣之前,这个行为模式就可以用作导向,让人知晓事情之重大意义,另外,它也可以让伴侣的缺失被感知到,甚而成为命运。爱情一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空转运行,以一种一般化的寻找模式为导向,这种模式让选择变得较容易,但是对于情感的深度实现可能造成阻碍。正是根植于符码中的意义提升,使得爱情的学习、征兆的阐释以及表示深情的微小信号之传达成为可能;正是符码让差异变得可以被经验,让无法实现的爱情同样激动人心。 (查看原文) -
现代爱情不再依赖夸张悖论、激情、过度,但是牢牢保持了语义学演化的两大成果,即个体独一性和为爱而爱的信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自由即秩序:卢曼的爱情理论(代译序)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作为激情的爱情"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哲学的开端 8.2
-
- 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 6.8
-
- 造物的文法 8.6
-
- 雅克·德里达研讨班论生死 7.8
-
- 梦想的权利 8.1
-
- 激情与行动 8.5
-
- 词语的肉身 7.9
-
- 路西弗与普罗米修斯 7.5
-
- 爱是什么 7.1
-
- 德勒兹与政治 7.4
作为激情的爱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解放日报:弄懂爱情,才能弄懂卢曼

推荐理由:社会学家卢曼的爱情理论——自由即秩序。

推荐理由:社会学家卢曼讲述爱情现象学。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五南 (2011)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Suhrkamp (1994)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身体-性别研究 (H.弗)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9 (Dao里个Dao)
- Niklas Luhmann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作为激情的爱情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大蓝 2022-04-27 20:02:39
与其说是两个人在谈恋爱,不如说是“社会在谈恋爱”。坠入爱河中的男女更像是被某种精心设置的结构给诱入情网中的,甚至对一个好伴侣的标准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社会创造出一系列美好而带有迷惑力的词汇来竭尽全力维持沟通的延续。 当沉浸在甜蜜太久的男女突然冷不丁地认识到所谓的命中注定和天长地久可能都是社会狡黠的设计时,可能会感到残酷与扫兴。但也只有在跳脱出情境来反思自身的时候,人才是片刻自由的。而且,我们大可不... 与其说是两个人在谈恋爱,不如说是“社会在谈恋爱”。坠入爱河中的男女更像是被某种精心设置的结构给诱入情网中的,甚至对一个好伴侣的标准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社会创造出一系列美好而带有迷惑力的词汇来竭尽全力维持沟通的延续。 当沉浸在甜蜜太久的男女突然冷不丁地认识到所谓的命中注定和天长地久可能都是社会狡黠的设计时,可能会感到残酷与扫兴。但也只有在跳脱出情境来反思自身的时候,人才是片刻自由的。而且,我们大可不必因为理论的冷峻而失却对生活的激情,毕竟,为爱而爱,也就是爱情“自我满足”的真意了。 (展开)
1 有用 北欢于才 2020-11-14 15:19:50
这本书把爱情和社会学结合起来探讨。除入大部分言情小说拥有的极端的浪漫主义,更多的是客观理性地来探讨爱情本身。好书👍让人可以用更加宽阔地视角来理解爱情,性,利益。
40 有用 plumaling 2020-02-11 18:19:23
很有启发。爱情语义学:为痴男怨女提供生活演出脚本。他们在脑中将同一脚本演练了千百遍,只为等待一个理由,让自己心甘情愿在现实中陷入情网,为情受苦。爱情就是借助抄袭来的模式,抄袭来的情感,抄袭来的存在而产生。人们之所以会一见钟情,是因为他们早就学会了一见钟情。
12 有用 Karl 2020-04-16 15:18:41
爱情不需要理论,需要实践
0 有用 好快的刀 2020-10-07 14:55:00
我猜他肯定在法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