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894年夏,中日之间爆发了近代以来两国的首次大战。以此为界,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面临亡国的危机;日本则一跃成为东亚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这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战争究竟缘何而起?其间经历过怎样的复杂过程与时局变迁?此后的东亚情势又何去何从?日本当代著名历史学者大谷正利用大量文献档案,从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媒体史、社会史等多个角度切入课题,将一场复杂的甲午战争展现在读者眼前。
甲午战争的创作者
· · · · · ·
-
大谷正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大谷正,1950年生,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毕业,日本专修大学文学部历史科教授,专攻日本近代史,出版专著《近代日本的对外宣传》《兵士与军夫的日清战争》,另合著有《日清战争的社会史》等书。
目录 · · · · · ·
序 章
第一章 战争前夕的东亚
一 朝鲜的近代与天津条约体制
二 日本与中国的军备扩张
第二章 从出兵朝鲜到日中开战
一 甲午农民战争与日中两国的出兵
二 开战前日中两国政府的困境
三 日中开战
第三章 占领朝鲜半岛
一 平壤之战
二 黄海海战与日本国内形势
三 甲午改革与歼灭东学农民军
第四章 侵略中国领土
一 第一军与第二军的大陆侵略
二 “文明战争”与旅顺屠杀事件
三 冬季战斗与谈和提议
第五章 战争体验与“国民”的形成
一 媒体与战争:报刊、新技术、随军记者
二 地方与战争
第六章 《马关条约》与侵占台湾
一 条约签订与“三国干涉还辽”
二 台湾的抗日斗争、朝鲜的义兵斗争
终章 何谓“甲午战争”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 战争前夕的东亚
一 朝鲜的近代与天津条约体制
二 日本与中国的军备扩张
第二章 从出兵朝鲜到日中开战
一 甲午农民战争与日中两国的出兵
二 开战前日中两国政府的困境
三 日中开战
第三章 占领朝鲜半岛
一 平壤之战
二 黄海海战与日本国内形势
三 甲午改革与歼灭东学农民军
第四章 侵略中国领土
一 第一军与第二军的大陆侵略
二 “文明战争”与旅顺屠杀事件
三 冬季战斗与谈和提议
第五章 战争体验与“国民”的形成
一 媒体与战争:报刊、新技术、随军记者
二 地方与战争
第六章 《马关条约》与侵占台湾
一 条约签订与“三国干涉还辽”
二 台湾的抗日斗争、朝鲜的义兵斗争
终章 何谓“甲午战争”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当时欧洲的发达国家,造大炮是颇为普遍的事情,但日本由于技术水平低下,国内铜资源十分丰富,故选择了性能偏低的青铜来铸造大炮。鉴于将在道路难行的朝鲜作战,第五师团与第三师团的炮兵联队采用了山炮编制,面步兵则普遍使用单发的村田枪。 与之相比,清军使用的野炮、山炮均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钢铁制品,步兵的枪支亦是从德国进口或模仿德国制造的国产枪,同时配备了德国最新的连发枪,故在武器水平上占据着上风在平壤之战中,清军曾有效地利用先进武器让日军陷入困境。所以若认为甲午战争时日军在武器装备方面更加强大,显然是不正确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占领朝鲜半岛 -
在旅顺沦陷之后,第二军参谋长井上光大佐曾在给参谋次长川上操六的信函中报告称,清军在旅顺战死2500人,在旅顺与金州之间地段战死2000人,故其死亡总数为4500人。而据欧美社会的新闻报道,在发生旅顺大屠杀之后,日军大本营的参谋总长有栖川亲王曾在12月20日给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的书信发 出过如下问责:“旅顺口陷落之际,第二军妄加杀戮,杀尽捕缚 之俘虏、又夺掠人民之财货,颇显野蛮之状。”这显然是针对第 二军在旅顺所进行的无差屠杀、滥杀俘虏和实施掠夺的行为 要求其进行解释。 时此、大山岩在回答中仅承认了前两项,且辩解称其原因在于旅顺城区的士兵与平民“混杂难辨”,杀害俘虏乃是为了予以惩戒。而对于第三项事实则彻底否认了。据此我们至少可以判断认为,第二军司令部虽然曾努力进行过各种尝试,罗列了“战斗时正处黄昏”“清军土兵曾脱下军服混入民间”等理由,但对于屠杀的事实却是不否认的。 旅顺半岛的柳树屯与苏家屯附近是一片狭窄的袋状地形,故当时清军残部的突围逃脱较为困难。不过日军因为兵力偏少,也不具备阻止清军突围的能力,所以旅顺守备部队的姜桂题、徐邦道、程允和及其属下将士大多顺利地撤到了北方,与位于金州北面盖平的宋庆部队会合。 据此可以总结认为,当时的遇难者人数不太可能超过10000更不可能达到20000的规模,但日军在旅顺及其周边杀害的清军土兵极有可能超过4500名,其中不仅有在战斗中阵亡的将士,也有被屠杀的俘虏以及平民,妇女、儿童、老人亦包含在内。这应是确定无疑的事实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侵略中国领土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启微书系(共60册),
这套丛书还有
《打造消费天堂》《朝贡与利润》《法律与书商》《知识的秩序与环流》《异国事物的转译》
等
。
喜欢读"甲午战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甲午战争"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元老 7.4
-
- 日俄战争 7.1
-
- 龙马史 7.5
-
- 江户开幕 8.0
-
- 出云与大和 7.1
-
- 花之忠臣藏 7.8
-
- 从赫尔利到马歇尔 7.5
-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 7.4
-
- 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 8.7
-
- 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6.9
甲午战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中央公論新社 (2014)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所谓知识的另一种 (自娱者小五)
- 【书】人人,事事 (自娱者小五)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9 (Dao里个Dao)
- 近期国内引进的日本史 (東山鹿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甲午战争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nobodyknows 2020-06-05 12:53:20
朝鲜问题是导火索,朝鲜也是人员伤亡最大的一方;日本宣传成‘文明对野蛮的战争’,希望向西方国家展示自己已经进入文明国家之列,但旅顺大屠杀完全暴露了自己野蛮的一面;日本完成了民族主义到国家民族主义的转变,从战前的狂热,战中的自发参军,战后的庆祝,之后对外战争成为全民中心;日俄战争的种子已埋下,俄国主导干涉还辽,势力侵入朝鲜,日本所获赔偿基本用于扩军
3 有用 张杰客 2020-02-05 10:41:43
资料翔实和客观的再现了甲午战争前后日方的备战情况,比如辎重队这种战场上很重要却很少见书面的、以及涉及到的随军媒体、招募士兵、征用马匹都是以往没有读到过的,可见经此一役,日本不但形成了“国民”锐变,也为近代史日方成为一霸奠定了基础。本书内容不算多,基本点到为止,涉及到的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媒体史、社会史等多个角度。也第一次让我发现了,虽然甲午战争是日本胜利了,但是在外交上却完全失败了。虽然不是研... 资料翔实和客观的再现了甲午战争前后日方的备战情况,比如辎重队这种战场上很重要却很少见书面的、以及涉及到的随军媒体、招募士兵、征用马匹都是以往没有读到过的,可见经此一役,日本不但形成了“国民”锐变,也为近代史日方成为一霸奠定了基础。本书内容不算多,基本点到为止,涉及到的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媒体史、社会史等多个角度。也第一次让我发现了,虽然甲午战争是日本胜利了,但是在外交上却完全失败了。虽然不是研究者,但读到新的资讯还是很有收获的。 (展开)
14 有用 一桥阿尼玛 2019-04-03 22:04:25
首先,译者好人刘峰是真的牛,刘老师太厉害了。。说书吧。新的东西原田敬一书里也有,不过关于媒体的部分更细致,关于纪念碑之类的少。陆奥神话什么的固然不可信,不过外交公关比清政府强多了。国外作战部队总是不听话,这几乎就是固定格式。战争的确不只是在战场,战地补给运输,后方动员宣传,战争考验的是整个国家机器的聚合与转动。除去一些小的细节,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很宽很新的好书。
18 有用 Swallow 2019-03-30 00:13:12
语言简洁明了,没有日本学者常见的拖泥带水,视角很有意思:一是国内介绍甲午战争时很少注意到的问题,即甲午战争源于朝鲜试图摆脱中日,独立自主进行近代化的起改革、起义与革命(朝鲜民族主义的觉醒时刻);二是补充了国内史学界对日本政府的战时外交和日本陆军军事行动、战略及后勤布局等很少留心的内容。 就我个人来说,唯一不满的就是有一章明明叫“国民的形成”,但是并未谈多少这些问题,而后文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即在甲... 语言简洁明了,没有日本学者常见的拖泥带水,视角很有意思:一是国内介绍甲午战争时很少注意到的问题,即甲午战争源于朝鲜试图摆脱中日,独立自主进行近代化的起改革、起义与革命(朝鲜民族主义的觉醒时刻);二是补充了国内史学界对日本政府的战时外交和日本陆军军事行动、战略及后勤布局等很少留心的内容。 就我个人来说,唯一不满的就是有一章明明叫“国民的形成”,但是并未谈多少这些问题,而后文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即在甲午战争中作为近代民族和近代国家的“日本”的诞生也没有做太多讨论,可能是篇幅问题吧,建议结合其他有关日本近代的书籍放在一起看。(个人首推岩波新出的“日本近现代史”丛书,共十本,由于翻译问题,建议大家选着看) 作为一本入门书,以及对最近日本研究成果的总结来说,是非常出色的了。 (展开)
9 有用 甚小望远镜 2019-10-04 21:33:44
用流行的后现代语言可以把本书的见解概括为:并不存在一场单数的甲午战争,而必须是复数的甲午战争。东学农民战争,日朝战争,中朝战争(这点书里没提),日清战争,日台战争,只有完整认识到甲午战争的这一“复数性”,人们才有可能把握这场战争以及近代东亚历史的整全图像,而这是一幅纠缠的、至少在民族国家时代永远不可能得到定解的图像。在这里我们就遭遇到了分叉历史。所谓分叉历史,不是解释学层面的语词,而就是存在论层面... 用流行的后现代语言可以把本书的见解概括为:并不存在一场单数的甲午战争,而必须是复数的甲午战争。东学农民战争,日朝战争,中朝战争(这点书里没提),日清战争,日台战争,只有完整认识到甲午战争的这一“复数性”,人们才有可能把握这场战争以及近代东亚历史的整全图像,而这是一幅纠缠的、至少在民族国家时代永远不可能得到定解的图像。在这里我们就遭遇到了分叉历史。所谓分叉历史,不是解释学层面的语词,而就是存在论层面的语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