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我在2006年春季学期给研究生开设的“哲学史方法论”课的讲课录音。这门课每周一次,每次三个小时,常常拖堂到近四小时,一共讲了16次。在收入本书时,有两次没有收入进来,一次是关于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导言》的,由于当时录音未能录上,没有留下资料;另一次是谈中西怀疑论的比较的,由于考虑到不想使本书篇幅太大,而且该讲演在别的地方作过多次并已收入到了其他文集,为避免重复,删掉了。于是还有十四讲,都是根据我已往发表的有关方法论的文章而作的讲演。本次哲学史方法论课,由于是最近的一次,所以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多年来思考的积累使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巴不得一口气把所想到的都倾倒出来,总觉得时间不够,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如果把所讲的不加删节全部收进来的话,估计全书要超过50万字。但是奇怪的是,这门课不但没有人感到厌烦,没有人打瞌睡,而且由于课堂开...
本书是我在2006年春季学期给研究生开设的“哲学史方法论”课的讲课录音。这门课每周一次,每次三个小时,常常拖堂到近四小时,一共讲了16次。在收入本书时,有两次没有收入进来,一次是关于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导言》的,由于当时录音未能录上,没有留下资料;另一次是谈中西怀疑论的比较的,由于考虑到不想使本书篇幅太大,而且该讲演在别的地方作过多次并已收入到了其他文集,为避免重复,删掉了。于是还有十四讲,都是根据我已往发表的有关方法论的文章而作的讲演。本次哲学史方法论课,由于是最近的一次,所以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多年来思考的积累使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巴不得一口气把所想到的都倾倒出来,总觉得时间不够,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如果把所讲的不加删节全部收进来的话,估计全书要超过50万字。但是奇怪的是,这门课不但没有人感到厌烦,没有人打瞌睡,而且由于课堂开放,什么人都可以进来,找个位置坐下来听,所以听众有越来越多之势,甚至有一种热烈的气氛,高峰时达到一、两百人。其中有外系的,也有外校的,不但有研究生、教师,还有个体户、小商人、职员。有从西安专程赶来的书商,也有每个星期六坐火车来武汉,听完课又赶回长沙的湖南师大的研究生。每次课后,学生们都有一大群跟着我边走边谈,问问题,一直送到家门口,时常还在我家门口展开一场临时的讨论会,形成武汉大学校园中的“一景”。我知道这门课的缺陷就是没有更加深入的课堂讨论,本应该留出时间来让大家发表意见、互相切磋。但如果这样干,恐怕就不能讲这么多新内容了,所以我宁可把讨论放到课后回家的路上进行(大约有20分钟),学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的创作者
· · · · · ·
-
邓晓芒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89年任教授,199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武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代表性成果有专著9部:《思辨的张力》(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合著,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黄与蓝的交响》(合著,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冥河的摆渡者》、《灵之舞》、《人之境》、《灵魂之旅》、《新批判主义》、《康德哲学诸问题》;译著7部: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89年任教授,199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武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代表性成果有专著9部:《思辨的张力》(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合著,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黄与蓝的交响》(合著,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冥河的摆渡者》、《灵之舞》、《人之境》、《灵魂之旅》、《新批判主义》、《康德哲学诸问题》;译著7部: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杨祖陶校,全套书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康德《实用人类学》、《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康德三大批判精释》(合译),胡塞尔《经验与判断》(合译);发表论文(含译文)20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一项。
目录 · · · · · ·
绪论
第二讲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第三讲
论历史感——现代解释学的启示
第四讲
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
第五讲
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
第六讲
辩证逻辑的本质
第七讲
关于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第八讲
西方哲学史中的实体主文和非实体主文
第九讲
胡塞尔现象学导引
第十讲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第十一讲
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吉说方式比较
第十二讲
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
第十三讲
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文偏向的检讨
第十四讲
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的十大文化错位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 人论三题 8.3
- 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 8.5
- 西方哲学史 8.5
- 康德哲学诸问题 8.3
- 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 8.3
- 新批判主义 8.3
- 邓晓芒讲黑格尔 8.4
- 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 8.3
- 思辨的张力 8.6
- 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 9.3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西方现代哲学的走向及中西文化的异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我看的邓晓芒先生的第二本书,依旧直指哲学的本质。这本书中不仅告诉读者西方思维的本质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讲述了为什么自由是西方文化的本质,如何运用西方思想去思考;还讲述了中国文化具有被动性,中国没有哲学是因为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在中国古代只有技术没有科学,...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这个介绍有意思 | 来自Benjamin | 2009-02-28 12:35:49 | |
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书 | 来自飘刀 | 2008-12-13 13:07:3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9.4分 454人读过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9.3分 15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哲学】 (爱玛·包法利)
- 我的校园藏书 (休小谟)
- 学人文丛-邓晓芒 (白露@思勉)
- 邓晓芒 (太常引)
- 能找到的西方哲学史读物 (禾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Fay 2011-06-25 00:04:56
这种方法论比计量史学更对我胃口。
0 有用 蝉 2014-04-04 20:31:08
: B1-03/7464
1 有用 Kombocha 2008-11-20 22:38:49
精神只当它在绝对的支离破碎中能保全其自身时才赢得它的真实性
10 有用 黎遠遠 2010-04-13 19:24:30
晓芒的离开是武大巨大的损失
0 有用 火山城池 2011-10-13 13:20:03
看不懂。。。不评价了
0 有用 -z 2024-07-19 14:42:35 北京
感觉更条理、明白了。
0 有用 陈美芳˙Ꙫ˙ 2023-08-26 12:46:35 湖南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人们便力求探讨认识论上的真理、绝对真理,尽量排除“意见”。现象学要求对科学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真理”概念进行一种彻底的反思和追溯,返回到古代思想的源头,即认为真理就是“显现”出来而被“看”到的东西,是直接被给予的、自明的东西,其他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并由此得到彻底理解的,是由“看”的各种不同方式决定的。因此要“回到事情本身去”,直接地去“看”。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方法论,因为...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人们便力求探讨认识论上的真理、绝对真理,尽量排除“意见”。现象学要求对科学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真理”概念进行一种彻底的反思和追溯,返回到古代思想的源头,即认为真理就是“显现”出来而被“看”到的东西,是直接被给予的、自明的东西,其他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并由此得到彻底理解的,是由“看”的各种不同方式决定的。因此要“回到事情本身去”,直接地去“看”。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方法论,因为他把“存在”问题存而不论,并试图从本质直观中推出存在,主张本质先于存在。在后来的现象学家们、“存在主义者”如海德格尔和萨特那里,“先验自我”的自为存在是现象学的直观对象,不是从世界的存在中推出人的存在,而是由人的最直接、最贴切和切身的存在(体验)中推出万物的存在(意义)。 (展开)
0 有用 张梅曲 2023-04-13 21:34:57 四川
邓老个人的思想应该尽在其中了。最和最应该深入人心当然属事物の对自身否定、事物の“去是其所不是”的自由。鼓励人参与现实的运作乃至追求自己的私欲,邓毫不掩饰自己是入世的人。不过也有很多说法该被超越了比如对现代汉语的盲目自信。由于是语音转的文字,不适合细究而尤适合浏览/小模块化地抓重点读/重复地回读。四、五、六讲最佳。十四讲第二例末尾“中国人只有惨剧意识”,很好奇这个说法最早起源在哪难道真就在这里。文化... 邓老个人的思想应该尽在其中了。最和最应该深入人心当然属事物の对自身否定、事物の“去是其所不是”的自由。鼓励人参与现实的运作乃至追求自己的私欲,邓毫不掩饰自己是入世的人。不过也有很多说法该被超越了比如对现代汉语的盲目自信。由于是语音转的文字,不适合细究而尤适合浏览/小模块化地抓重点读/重复地回读。四、五、六讲最佳。十四讲第二例末尾“中国人只有惨剧意识”,很好奇这个说法最早起源在哪难道真就在这里。文化错位可再加一个“真理”。 (展开)
0 有用 楼水近 2022-05-31 11:23:43
大体认同邓切入黑格尔的路子。 对马恩的征引偶尔牵强,给人神神叨叨的观感;为人文传统辩护颇多,但树立的批判靶子未免太简陋了些,自然科学不是这样的草包。 定位尴尬:串讲实录脉络模糊,私货难辨,既不宜入门亦难助力进阶。
1 有用 猫大仙 2021-08-30 19:58:42
读其中第三讲《论历史感——现代解释学的启示》,邓晓芒的长处是能够把复杂的道理讲明白,但这些东西未必是他独发新意。以及我要是早点读这篇文章就好了,反驳错误观点的最好办法是把该观点放回某种历史的谱系当中,而本文提供的谱系正为反驳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相对主义而提供了这一谱系:从黑格尔到伽达默尔的历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