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潘吉星,我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早在青年时代,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就获得了李约瑟博士的赞誉。目前,潘吉星先生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导师等职;历任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及同志社大学新岛讲座教授。潘吉星先生用中外文发表学术专著17部、论文170余篇,如《中国造纸技术史稿》、《天工开物校注与研究》、《中外科学之交流》、《中国造纸印刷技术史》等,主编《李约瑟文集》。曾获中国图书荣誉奖1项、中国科学史优秀图书一等奖3项、国家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1项、中国优秀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1项,以及各种省部级奖近10项。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造兽糖 凡造兽糖者,每巨釜一口受糖五十斤。其下发火慢煎,火从一角烧灼,则糖头滚旋而起。若釜心发火,则尽尽沸溢于地。每釜用鸡子三个,去黄取清,入冷水五升化解。逐匙滴下用火糖头之上,则浮沤黑滓尽起水面,以笊篱捞去,其糖清白之甚。然后打入铜铫,下用自风慢火温之,看定火色然后入模。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写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名曰享糖,华筵用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胡粉 凡造胡粉,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糊甑缝。安火四两,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入水缸内。未生霜者,入甑依旧再养七日,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黄丹料。 每扫下霜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缸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或如磊块,待干收货。此物古因辰、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俗误朝粉)。今则各省直饶为之矣。其质入丹青,则白不减。揸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胡粉投入炭炉中,仍还熔化为铅,所谓色尽归皂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天工开物(线装、一函三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如果学术研究天工开物,必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做学术研究天工开物,这本书绕不开。尽管它有文革期间思维留下的烙印,但版本的选择与校注的确比较到位。不像一些污七八糟的本子,基本的版本都是瞎选。这个版本是用的明最初刻本(1637年)的插图。 (展开)
读<<宋应星和《天工开物》>>有感..
"乾隆设四库馆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宋应星友人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有反清思想,因此《四库全书》没有收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乾隆以后,也再没有人刊刻此书,因此《天工开物》在清代没有进一步流通。" 【重政轻工的思想也是奠定了清...
(展开)

我看的第一本古代工具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想学习其中对物质的态度。如书前言介绍的,不仅是现代所谓的工具书,更有一种特有的东方文化,天人和一,更细化一些,就是这些日常中的各个方面接触到的从自然到物与人的和谐关系。 里面形容声音会用雌雄,形容药物的主辅会用君臣,很多说法接近小时侯听老人说的口吻,渐渐听... (展开)
有段时间每天都拿来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福州路古籍书店买的,好喜欢好喜欢,那天看到就先坐在那里读了一个小时。后来出门也常带着,虽然很重。 比单看原著的感受要丰富一些,配了丰富的图文与解说。 以前曾经认识学机械的朋友,大家讨论了很久古代的绣花针是怎么做出来的,铁杵磨成针明显是假道学拿来忽悠小朋友的... (展开)
《天工开物》:农耕文明的手作指南
书中自称宋子的宋应星,论其在儒家世界的贡献相比仅仅是个通过科举的读书人,远不能用“子”来称呼自己。但他在手工业方面的贡献完全可以将其与那些大儒们在另一种概念上相比肩,他用超前的眼光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理论与方法,为中国古代依附于农业的手工业留下了宝贵...
(展开)

2017年4月17-22日
2017年4月17日 ——107页—— 2017年4月18日 ——200页—— 有点佩服宋应星。小说诗词不足为道,甚至哲学为政也不足为道,倒是这种实干家的书,写起来非常艰难,可造福世人,但于己出仕无益,也无机会可展现才气,损己利人,世人不爱写。 宋应星科举几十年一无所成,后来在战乱...
(展开)

梅园经典共读小组第七十七期——宋应星《天工开物》共读沙龙讨论纪要
宋应星《天工开物》沙龙预告海报 2024年10月13日下午,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在南京仙林可一书店举办第七十七期沙龙,邀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魏毅老师和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的李昕升老师,和各位师友一起讨论、共读明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这也是小组下半年推出的“科...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9.1分 445人读过
-
Dover Publications (199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2)8.9分 160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02)8.6分 26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天工开物(线装、一函三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