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批判哲学的批判 我的哲学提纲
出版年: 1994-1
页数: 533
定价: 1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李泽厚十年集(1979-1989)
ISBN: 9787539611792
李泽厚十年集(第二卷)的创作者
· · · · · ·
-
李泽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经代代相传,长久地浸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论、活动当中了。对孔子、《论语》和儒学,似乎还要做另一种工作,就是对这一“半宗教半哲学”的文化精髓既解构又重建的工作。培育人性感情、了解和区分宗教性私德与社会公德、重视和...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经代代相传,长久地浸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论、活动当中了。对孔子、《论语》和儒学,似乎还要做另一种工作,就是对这一“半宗教半哲学”的文化精髓既解构又重建的工作。培育人性感情、了解和区分宗教性私德与社会公德、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的偶然,乃《论语今读》的重点。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38.“自我意识”是康德哲学认识论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问题,其实质是以唯心主义方式集中提出了人的认识能动性。 39.“主观演绎”充满了心理学的内容,认为主体意识中必须有一种主动的统一性,才能综合感性,由想象而概念。“自觉注意”(对自身操作活动的注意)应是人最早的心理特征。 40.“客观演绎”的哲学内容。康德区分“知觉判断”与“经验判断”;认识的客观性不来自直接的感知,而得自意识的能动性,这是与经验论的重大区别。 41.“先验自我意识”(“先验统觉”)指的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形式。它不能独立存在,只存在于经验意识之中,但它建立起“对象意识”。“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相互依存。 42.康德反对任何形式的“心灵”实体,强调“我思”(“自我意识”)只是认识形式和功能,而非实体或存在。 4S.经由费希特,黑格尔将“自我意识”实体化,客观性与对象化由认识中的同一(康德)交而为现实中的同一(黑格尔),思维、范畴不再只是主体认识的规定,而成了客观存在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能动性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创造世界:参阅57。 44.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批判。改造世界的伟大“自我”,不是精神.意识、思维,首先是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 45.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有观实性的优点,认识的能动性根源于实践的能动性。工艺史、认识论与主客体的区分。 46.旧唯物主义从个体感知的现实性出发,康德、黑格尔从人类意识的普遍性出发,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实践出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至 第十章 -
许多涉及想象的部分就属于主观演绎。它以意识首先表现为“时间意识”这个事实为出发点,描述所谓主体能动性的三种综合:即“直观中把握的综合”、“想象中再造的综合”和“认知中概念的综合”,心理学成分相当突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至 第十章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李泽厚十年集(第二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圣之时也——李泽厚的哲学奠基

李泽厚帮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口,让中国人以中华眼光看待今日世界

康德的分类法(笔记非评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分类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表明康德的分类就是恰当呢?如果认同康德的分类方法,当然可以认同康德的逻辑,但怎么确保呢? 笔记如下 第二章 认识论:(一)问题的提出 53注释,亚里士多德区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54“物自体”学说,核心,其关键是认识论到伦理学的过渡。 55自然科学不...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8.8分 556人读过
-
Springer (2019)暂无评分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8.2分 241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1984)8.0分 5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李泽厚十年集(第二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Xenophon 2010-01-11 00:20:56
李泽厚还是应该有一定地位的
0 有用 一地龟毛 2011-05-15 14:52:27
手头上第二本关于康德研究的中文专著。
0 有用 狂人 2011-01-08 17:46:28
彻底看不懂!
0 有用 古越淳风 2020-04-12 17:24:18
说真的这本书涉及康德哲学著作,理解比较困难,即使是李泽厚介绍自己的哲学体系问答也如雾里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