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卷所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从文自传》及一组有关沈从文生平经历的自叙;二、沈从文为自己的创作集所写的序、跋、题记、艺文题识以及《废邮存底》等谈论文学艺术的文字。
1932年暑假,沈从文在青岛完成了《从文自传》。这部作品出版后曾被周作人和老舍认为是“一九三四年我爱读的书”。《从文自传》讲述的是1902-1922年沈从文进入都市前的人生经历,即沈从文的湘西经历,他曾这样谈及《从文自传》的创作:
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是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
通过写自传来“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追忆,更重要的是在对自我生命的反思中,展开自身与自身的对话,为当下自我寻根,并以此敞开通向未来的路。《从文自传》中对过去...
本卷所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从文自传》及一组有关沈从文生平经历的自叙;二、沈从文为自己的创作集所写的序、跋、题记、艺文题识以及《废邮存底》等谈论文学艺术的文字。
1932年暑假,沈从文在青岛完成了《从文自传》。这部作品出版后曾被周作人和老舍认为是“一九三四年我爱读的书”。《从文自传》讲述的是1902-1922年沈从文进入都市前的人生经历,即沈从文的湘西经历,他曾这样谈及《从文自传》的创作:
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是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
通过写自传来“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追忆,更重要的是在对自我生命的反思中,展开自身与自身的对话,为当下自我寻根,并以此敞开通向未来的路。《从文自传》中对过去的追忆始终联系着目前生命情状。在追溯过去的人生经历时,其时间指向始终是现时的“我”。他曾这样回忆这段时期:“民廿过了青岛,海边的天与水,云物和草木,重新教育我,洗炼我,启发我。又因为空暇较多,不在图书馆即到野外,我的笔有了更多方面的试探。且起始认识了自己。”《从文自传》的写作,正是沈从文“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事件。而完成这一自我认同,对于沈从文的创作无疑是极具意义的。在《从文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沈从文的湘西经历是如何影响到他的创作,他的创作与这段经历有着怎样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从文自传》后不久,沈从文也就迎来了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略传》、《从现实学习》、《我的学习》、《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均属于生平的自叙。这些文字,虽然议论多于叙事,却更为显在地展示出沈从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路历程及不同现实处境中对自我的不同认知。《往来书信·1949》是沈从文1949年书信的集成。对了解沈从文精神历程而言,1949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沈从文染上了类似“迫害狂”的精神疾病。这组书信,真实而集中地记录了沈从文从发病到痊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惧,勾画出他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心理及精神轨迹。就个人经历而言,这虽然只是沈从文的“个案”,却典型地再现了历史转折关头,中国知识分子宿命式的悲剧存在。
“序跋”中所收文章,均为沈从文为自己创作集所写序、跋、题记。这些小文不仅体现了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观和艺术观,同时也呈现出沈从文极具个人特色的序跋风格。本卷还收录了沈从文曾结集出版过的《废邮存底》以及后来在《云南看云集》中收入的《新废邮存底》中的部分文章,以及沈从文论文学艺术创作的文字,包括《论技巧》、《谈进步》、《短篇小说》、《论特写》等。从这些文论中,不难窥见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艺术观。
从文自传的创作者
· · · · · ·
-
沈从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沈从文(1902-1988),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各县生活,后正式参加军队。 1922年受五四运动影响离开军队到北京,学习写作。1924年起开始在北京《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发表作品。1934年至1935 年,在北京、天津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抗战爆发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工作。著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
目录 · · · · · ·
从文自传
我所生长的地方
我的家庭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辛亥革命的一课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预备兵的技术班
一个老战兵
辰州
清乡所见
怀化镇
姓文的秘书
女难
常德
船上
保靖
一个大王
学历史的地方
一个转机
略传——从文自序
从现实学习
我的学习
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
往来书信·1949
19490127(1) 梁思成致沈从文 清华园
19490127(2) 程应铨致沈从文 清华园
19490128 张兆和致沈从文 北平
19490129 复张兆和 清华园
19490130(1) 张兆和致沈从文 北平 暨 沈从文批语·复张兆和 清华园
19490130(2) 梁思成、林徽因复张兆和 清华园
19490201 张兆和复沈从文 北平
19490202(1) 复张兆和 清华园
19490202(2) 张兆和复林徽因、梁思成 北平
19490313 致张以瑛 北平
19490402 张兆和致田真逸、沈岳琨等 北平
19490406 月六日
19490408 杨刚致沈从文 北平
19490503 袁翰青致沈从文 北平
194905 写在袁翰青来信后的备忘录
19490511(1) 张兆和致沈从文等 暨 沈从文批语 华北大学
19490511(2) 张兆和致沈从文等 暨 沈从文批语 华北大学
19490530 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19490621 张兆和致沈从文等 华北大学
194907左右 致刘子衡 北平
19490908 致丁玲 北平
19490920 致张兆和
19491113-22 日记四则
19491205 致秦晋
艺文题识录选
题《雨后及其他》
《边城》题识五种
题《长河》校注本后
题《都市一妇人》
题《虎雏》自存本
题《入伍后》扉页
题《绿魇》文旁
题《沈从文子集》书内
题《阿黑小史》单行本
题《八骏图》自存本
题《月下小景》
题《从文小说习作选》扉页
题《黑魇》校样
序跋选
《一个母亲》序
《生命的沫》题记
《月下小景》题记
《阿黑小史》序
《边城》题记
《八骏图》题记
习作选集代序
《断虹》引言
《看虹摘星录》后记
《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
《湘西散记》序
《从文自传》附记
《一个传奇的本事》附记
文论选
废邮存底
一 一周间给五个人的信摘录
二 给一个写诗的
三 给一个写小说的
四 给一个大学生
五 给某教授
六 谈创作
七 致《文艺》读者
八 元旦日致《文艺》读者
九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十 风雅与俗气
十一 情绪的体操
十二 给某作家
十三 给一个读者
论技巧
谈进步
短篇小说
论特写
小说与社会
一首诗的讨论
一个边疆故事的讨论
抽象的抒情
编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 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 想象恰如生了一对翅膀,凭经验飞到各样动人事物上去,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剌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 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都是蟋蟀声音,真使人心花怒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
革命算已失败了,杀戮还只是刚在开始。城防军把防务布置周密妥当后,就分头派兵下乡去捉人,捉来的人只问问一句两句话,就牵出城外去砍掉。平常杀人照例应当在西门外,现在“造反”的人既从北门来,因此应杀的人也就放在北门河滩上杀戮。当初每天必杀一百左右,每次杀五十个人时,行刑兵士还只是二十人,看热闹的也不过三十左右。有时衣也不剥,绳子也不捆缚,就那么跟着赶去的。常常有被杀的站得稍远一点儿,兵士以为是看热闹的人,就忘掉走去。被杀的差不多全从乡下捉来,糊糊涂涂不知道是些什么事,因此还有一直到了河滩被人吼着跪下时,才明白行将有什么新事,方大声哭喊惊惶乱跑,刽子手随即赶上前去那么一阵乱刀砍翻的。 这愚蠢残酷的杀戮继续了约一个月,才渐渐减少下来。或者因为天气既很严冷,不必担心到它的腐烂,埋不及时就不埋,或者又因为还另外有一种示众意思,河滩的尸首总常常躺下四五百。 到后人太多了,仿佛凡是西北苗乡捉来的人都得杀头。衙门方面把文书禀告到抚台时大致说的就是“苗人造反”,因此照规矩还得剿平这一片地面上的人民。捉来的人一多,被杀的头脑简单异常,无法自脱。但杀人那一方面知道下面消息多些,却似乎有点儿寒了心。几个本地有力的绅士,也就是暗地里同城外人沟通却不为官方知道的人,便一同向道台请求有一个限制。经过一番选择,该杀的杀,该放的放。每天捉来的人既有一百两百,差不多全是四乡的农民,既不能全部开释,也不能全部杀头,因此选择的手续,便委托了本地人民所敬信的天王。把犯人牵到天王庙大殿前院坪里,在神前掷竹签,一仰一覆的顺筊,开释;双仰的阳筊,开释;双覆的阴筊,杀头。生死取决于一掷,应死的自己向左走去,该活的自己向右走去。一个人在一分赌博上既占去便宜四分之三,因此应死的谁也不说话,就低下头走去。 我那时已经可以自由出门,一有机会就常常到城头上去看对河杀头。每当人已杀过赶不及看那一砍时,便与其他小孩比赛眼力,一二三四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31辛亥革命的一课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从文自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从文自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文自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5 条 )


这里有沈从文的N种打开方式


沈从文:"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1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9.2分 1650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9.2分 1063人读过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8.9分 70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9.2分 57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精装党的收藏 (阿伦特的粉丝)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豆瓣高分读书榜 (smil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从文自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秦小瑾 2012-10-19 19:27:50
这个人的另一面不得了啊。这么久了真正知道那个写着湘西民情的慈祥老人,也有如此自信的一面。
99 有用 亚比煞 2017-12-18 14:02:33
沈从文虽总说自己是乡下人,其实他出身算是显赫。祖父26岁就任贵州总督,父亲也是将军。外祖是当地最早的贡生,也是守文庙的书院山长,一家子文武双全。他有一半苗人血统,性子里有苗人的直率天真,也有汉人的儒雅温和。两气互博,人杰地灵,才生出这么一个“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沈从文。
5 有用 你看起来很美味 2012-03-09 15:06:52
我就是个不想说明白道理又不为现实倾心的人
11 有用 疏桐 2015-07-02 17:51:17
原来是二十岁左右写的呢, --- 很早就听说沈从文自称是很有血性的人, 之前看边城完全体会不到, 但是看这本书如果不看标题作者, 我绝对想不到是他写的, 里面好多杀戮, 以及各地的辗转, 以至于看后记部分, 被作者说中 "只有熟悉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苍凉, 陌生人只是猎奇心理得到稍微的满足" 感觉心虚. 还是童年部分最吸引我, 逃课到处疯跑, 河边, 树林, 看工匠打铁. 后来从军, 再进到城... 原来是二十岁左右写的呢, --- 很早就听说沈从文自称是很有血性的人, 之前看边城完全体会不到, 但是看这本书如果不看标题作者, 我绝对想不到是他写的, 里面好多杀戮, 以及各地的辗转, 以至于看后记部分, 被作者说中 "只有熟悉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苍凉, 陌生人只是猎奇心理得到稍微的满足" 感觉心虚. 还是童年部分最吸引我, 逃课到处疯跑, 河边, 树林, 看工匠打铁. 后来从军, 再进到城里面生活, 一直自称为乡下人, 以那种豪爽, 不计较为傲, 也非常喜欢, 有一点点融入不了的悲伤也没关系. (展开)
18 有用 大宝剑 2011-07-18 09:06:38
用汉王看的。看了才明白为什么侯孝贤这么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