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雾满拦江
出版年: 2009-1-1
页数: 288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20世纪四大传记(经典图文版)
ISBN: 9787561345108
内容简介 · · · · · ·
《李鸿章传》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 梁启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即使没有这些失误,李鸿章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就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不仅企业没有效率,更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
《李鸿章传》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 梁启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即使没有这些失误,李鸿章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就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不仅企业没有效率,更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最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想到中国未来的前途,不禁毛骨悚然,不知道最终是什么局面。
李鸿章传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今天的中国,再次面临千年未遇之大变局,重读晚清变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梁启超的文言文汪洋恣肆,雾满拦江的白话文翻译通达流畅,堪称合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已有长足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维艰,且不得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局。在新一轮的历史大螺旋中。没有了亡国灭种的紧迫感,也仍未建成一个理想完善的公民社会,一百多年前梁启超“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的警告,在大同世界出现之前,永远不会过时。
——章立凡
李鸿章其实不知道国家事务,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不知道国家与政府是怎样的关系,不知道政府与人民的权限,不知道当大臣应尽的职责。他对西方富强的原因其实是不知道的,以为我国的政治、教化、文明、物产、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赶不上的不过是枪炮、轮船、铁路、机器罢了。我们就学这些,洋务运动就完成了。...
今天的中国,再次面临千年未遇之大变局,重读晚清变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梁启超的文言文汪洋恣肆,雾满拦江的白话文翻译通达流畅,堪称合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已有长足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维艰,且不得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局。在新一轮的历史大螺旋中。没有了亡国灭种的紧迫感,也仍未建成一个理想完善的公民社会,一百多年前梁启超“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的警告,在大同世界出现之前,永远不会过时。
——章立凡
李鸿章其实不知道国家事务,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不知道国家与政府是怎样的关系,不知道政府与人民的权限,不知道当大臣应尽的职责。他对西方富强的原因其实是不知道的,以为我国的政治、教化、文明、物产、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赶不上的不过是枪炮、轮船、铁路、机器罢了。我们就学这些,洋务运动就完成了。这就是现在举国异口同声的论调,而李鸿章实际上是他们三十年前的前辈他们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只不过让他们的丑陋更加暴露出来,终究不会成功是必然的。
李鸿章这么忠诚,有这么敏锐的洞察力,他又长时间担任重要职务,掌握大权,但成就却仅仅到了今天这个水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只知道有军事,却不知道还有民政;知道有外交。却不知道还有内政;知道有朝廷,却不知道还有国民。每天责备他人看不清时局,而他自己对时局就没有弄明白;每天责备他人搞派系,旧习气难以消除,而他自己的派系、旧习气跟那些人比起来,也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他不知道今天的国际竞争,不靠国家而靠国民;他不知道西方各国能够消除派系、消除旧习气,通过新政而富强的,那种改革的动力都是来自下面而不是上面。
——梁启超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李鸿章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李鸿章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4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中华书局 (2012)9.1分 4752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8.9分 668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5)9.2分 1520人读过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8.2分 58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别人推荐或自己发现的轻松阅读书单~之一 (CRO007)
- 好书收集 (feitian)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坐拥书城2 (严杰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李鸿章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糖醋排骨 2012-12-10 21:06:02
梁先生高瞻远瞩!
0 有用 蝉 2013-12-24 17:20:28
: K827/4430-27
2 有用 饿霸地煮 2020-12-04 14:41:34
晚清四十年,从变局到危局再到残局,李鸿章以一人而敌一国,以一人的脸面承天下的骂名,唾面自干,为艰难时刻的中国维持着一息尚存。梁启超本是局中人,局中人看局中人,少了偏见,多了体谅。他说“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又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李鸿章有他的局限性,但换成任何人都未必做得比他更加出色,他也自嘲自己是大清朝的裱糊匠,说自己一生洋务,练兵海军,都是纸老虎,东贴西补,以成净室,哪堪大风大浪... 晚清四十年,从变局到危局再到残局,李鸿章以一人而敌一国,以一人的脸面承天下的骂名,唾面自干,为艰难时刻的中国维持着一息尚存。梁启超本是局中人,局中人看局中人,少了偏见,多了体谅。他说“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又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李鸿章有他的局限性,但换成任何人都未必做得比他更加出色,他也自嘲自己是大清朝的裱糊匠,说自己一生洋务,练兵海军,都是纸老虎,东贴西补,以成净室,哪堪大风大浪?所以甲午一役,百般避战,指望英俄调解,贻误军机,日本反客为主,撕掉了大清最后的遮羞布。此后,他签字《马关条约》,签字《辛丑条约》,与俄国定下密约,又是一人当国耻,他绞尽脑汁,在列国中施展纵横术,拉一国打一国,弱国外交,绝处寻生机。梁启超说他有小智小计,是时势造就的英雄,却造就不了时势,诚哉此言。 (展开)
2 有用 寒鲲 2012-05-08 22:24:51
鞭辟入里,句句精辟,客观中允,翻译妥帖
16 有用 像面条般地活着 2010-10-08 18:52:19
那个白话文翻译是在反衬梁启超的文采和认识深度么。。。翻译全无英雄相惜的意味,别的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