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关注不同主体的相遇和对话
思索生命中的重大问题
◎ 编辑推荐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任何个体在世间遭遇的最基本关系。两个能动主体之间的相遇和对话,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截然有别。借由这本有四两拨千斤之势的名著,我们得以在这个支离破碎的时代重思我们的人际关系。
◎ 内容简介
《我和你》通过探讨“我和你”与“我和它”两种关系范畴,区分出经验世界与关系世界,对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和你”的关系存在于两个能动的主体之间,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两个主动主体的相遇和对话。本书观点对人文社科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 名人推荐
☆ “在当代中国学人的视野中,有个名字总是若隐若现地在人们的面前闪过。人们似乎知道他,但似乎又不太了解。他就是马丁·布伯,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犹太宗教哲学家。布伯的关系本体论是要在西方哲学中重建永恒之你这个维度,他...
关注不同主体的相遇和对话
思索生命中的重大问题
◎ 编辑推荐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任何个体在世间遭遇的最基本关系。两个能动主体之间的相遇和对话,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截然有别。借由这本有四两拨千斤之势的名著,我们得以在这个支离破碎的时代重思我们的人际关系。
◎ 内容简介
《我和你》通过探讨“我和你”与“我和它”两种关系范畴,区分出经验世界与关系世界,对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和你”的关系存在于两个能动的主体之间,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两个主动主体的相遇和对话。本书观点对人文社科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 名人推荐
☆ “在当代中国学人的视野中,有个名字总是若隐若现地在人们的面前闪过。人们似乎知道他,但似乎又不太了解。他就是马丁·布伯,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犹太宗教哲学家。布伯的关系本体论是要在西方哲学中重建永恒之你这个维度,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存在意义之源泉,才能抑制膨胀的自我,才能正确对待世界。”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院长
☆ “1923年,马丁·布伯发表了他的小书《我和你》。这是本很有趣、很重要的书,他的理论的根据说明了他的实存(存在)主义的倾向。布伯的思想着重指出‘你’的关系的本源性,而把‘你’向‘他’的转化视为疏远化、对象化、客观化的必然趋势。‘你’的关系才是基础的,它是文明的根基,但又是文明所揭示的,是文明所养育、维护的。”
——叶秀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 “布伯所开辟的沉思图景是如此丰富,至今还如此新颖,以至造成了这种可能,使某种意义的视野至少在开始的时候,从开拓者所指示出的小路的角度,并不总被看到。这就是与事件相遇本身,就是在对话中来自自身的思想喷发,而远非理智的认知。”
——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
作者简介 · · · · · ·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生于奥地利,犹太宗教哲学家、翻译家、德语文体大师。著述领域包含犹太神秘主义、社会哲学、圣经研究、宗教现象学等。布伯的哲学关注人与其他事物的“相遇”或“对话”。《我和你》是表达其哲学观点的代表作。
目录 · · · · · ·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后记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头脑很容易追求二元对立,会对人和事进行评判、分等级、过度追求完美和深刻,而忽视了当下生动而真实的生活。在这样的链接中,人其实是活在概念中,并没有活在生活里,既无法通过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全然存在,也无法通过自己感受到对方的全然存在。 在我看来,做事情时,重要的不是头脑有多聪明,而是要让自己生活在生活中,让封冻的能量流动起来。能量流动起来后,它会自动指引你走向归途。心理学家邬斯宾斯基在临终前说:“靠头脑什么也发现不了。"而马丁・布伯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建立“我与你”的关系,必须远离“想法的灌木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她无力维系你之生存,她仅能助你瞥见永恒。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我和你"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救赎之星 8.9
-
- 寻求有尊严的生活 8.9
-
- 印度六派哲学 9.1
-
- 雅克·德里达研讨班论生死 7.8
-
- 存在、异在与他者 9.2
-
- 沉默与死亡 9.0
-
- 蔑视大众 8.4
-
- 窥道路向(论“不异”) 9.6
-
- 总体与无限 9.3
我和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0 条 )



阅读札记|《我与你》

Something Profoundly Touching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8.9分 1528人读过
-
Free Press (1971)9.4分 61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8.7分 59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5)8.7分 48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哲学】 (爱玛·包法利)
- 终余一生,也不能读完的书籍(精华) (Deffrro-ZI)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后浪2019书目」 (后浪)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9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4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和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GrootJiang 2022-04-14 12:19:29
我一直以为关系本体论是沟通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最好的角度,因此第一次读存在主义的关系本体轮的著作,是给予了过高的期望的。这书或许是一本不错的小册子,但我实在是给不了“推荐”,确实是因为他所谈及的问题的主观想象与我的信念的违背。在这本书里,布伯指出了“你”和“它”在相对于“我”的关系中的异质,也就是“你”是一种清晰的、建构性的实指,是对“我”的塑造,但“它”是一种范畴。这种辨析是深入心理学和宗教学... 我一直以为关系本体论是沟通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最好的角度,因此第一次读存在主义的关系本体轮的著作,是给予了过高的期望的。这书或许是一本不错的小册子,但我实在是给不了“推荐”,确实是因为他所谈及的问题的主观想象与我的信念的违背。在这本书里,布伯指出了“你”和“它”在相对于“我”的关系中的异质,也就是“你”是一种清晰的、建构性的实指,是对“我”的塑造,但“它”是一种范畴。这种辨析是深入心理学和宗教学的,不能说没有意义,但确实作者的“关系本体论”里“本体论”是大于“关系”的,是从“我”出发的主观发散,把“我”的主观性形成置于一种交互关系之中,比较有趣的是这种交互关系被作者称为无边界的洪水,这一点是充满构境的浪漫色彩的。 (展开)
0 有用 杫渔 2021-11-02 14:47:49
我和你分有灵,灵将我和你相连。如果每个人都能像玩民体击鼓游戏一样将此直观,世界沉静如海。
1 有用 永夏之人 2020-10-07 13:57:51
语言,是诸神的界限
1 有用 柒与拾贰 2022-06-29 08:22:55
很好,但读到十四页结束。所有的生活,都是相遇。
0 有用 喊走哥 2023-03-11 10:44:20 河南
看完之后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因为说的时候就把“Ich-Du”转化成了“Ich-Es”的关系,而这种“我-你”是将神纳入其中,并与之相融的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