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怀特海(1861—1947)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另外,他也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对教育怀有浓厚的兴趣,他研究人是怎样思维的,思考人是怎样学习的,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怎样改进人的学习等。他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他的一系列著名的演讲中,这些演讲大部分收录在他1929年出版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中。
在中国,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比较通行的中译本为七章,谈论完大学教育就戛然而止。一般的读者恐怕不以为意,热爱怀特海的读者难免会暗自思忖: 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人引上自我发展之路,那么大学之后的人生呢?大学之后还有哪些生命的生长周期,哪些浪漫、精审与综合?还会有哪些自我发展?是不是有一套基本的观念和思维方法?
本书是《教育的目的》全部十章的翻译版,除了经典的第一章“教育的目的”、第二章“教育的节奏”、第三章“自由与训导的节奏性主张”,直至第七...
怀特海(1861—1947)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另外,他也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对教育怀有浓厚的兴趣,他研究人是怎样思维的,思考人是怎样学习的,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怎样改进人的学习等。他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他的一系列著名的演讲中,这些演讲大部分收录在他1929年出版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中。
在中国,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比较通行的中译本为七章,谈论完大学教育就戛然而止。一般的读者恐怕不以为意,热爱怀特海的读者难免会暗自思忖: 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人引上自我发展之路,那么大学之后的人生呢?大学之后还有哪些生命的生长周期,哪些浪漫、精审与综合?还会有哪些自我发展?是不是有一套基本的观念和思维方法?
本书是《教育的目的》全部十章的翻译版,除了经典的第一章“教育的目的”、第二章“教育的节奏”、第三章“自由与训导的节奏性主张”,直至第七章“大学及其功能”,也包含了第八章“思想的组织”、第九章“对一些科学观念的剖析”和第十章“空间、时间和相对性”。
怀特海的教育思想既体现了新教育的精神,也保留了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内容。他既强调儿童的自由、兴趣和主动性,又充分肯定儿童接受训练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性。正因如此,西方学者认为怀特海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思潮中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的结合。怀特海关于教育的节律原理,强调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发展周期的循环往复,这种观点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尚无先例。怀特海的思想否定了从静止、机械、割裂的观点看待知识、生活与心智,从而确立了一种有机统一的新教育观,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他提出的那些精辟的、格言般的教育警句,不仅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也更为人们乐于引用。
作者简介 · · · · · ·
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早年就读并留校于英国剑桥大学,中年任教职于英国伦敦大学,晚年受聘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的目的》(1929)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怀特海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巨大进步,被称为永久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第三章 自由与训导的节奏性主张
第四章 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第五章 古典在教育中的地位
· · · · · · (更多)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第三章 自由与训导的节奏性主张
第四章 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第五章 古典在教育中的地位
第六章 数学课程
第七章 大学及其功能
第八章 思想的组织
第九章 对一些科学观念的剖析
第十章 空间、时间和相对性
附文: 美的教育背景——品怀特海的精神发展史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普通文化旨在培养大脑的智力活动,而专业课程则是利用这种活动。但不应过分强调两者之间这种简单的对立。 对整体与关系的辨别力。只有通过专门学习,人们才能领会一般思想的准确阐述,领会这些思想被阐述时它们相互间的关系,领会这些思想对理解生活的作用。经过这样训练的大脑应具有更抽象和更具体的思维能力。它一直在受这样的训练:理解抽象的思维,分析具体的事实。 应该培养所有精神活动特质中最朴素简约的特质,我指的是对风格的鉴赏。这是一种审美的能力,它建立在欣赏通过简约的方式直接达到预见的目标。艺术中的风格,文学中的风格,科学中的风格,逻辑中的风格,实际做某件事的风格,从根本上说,都具有相同的审美性质,即实现和约束。爱一个科目本身以及为一个科目本身而热爱它,这种爱是体现于学习中的对风格的热爱,它不是在精神世界徜徉所带来的催人欲睡的快乐。 这样,我们便又回到我们开始讨论的地方,即教育的功用。按风格最完美的意义,它是受教育的文化人最后学到的东西;它也是最有用的东西。 我们所说的业余爱好着基本上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有鉴赏力,在掌握某种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时具有多种才艺。但他们缺乏专业知识赋予一个人的预见能力。 宗教性的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他谆谆教导受教育者要有责任感和崇敬感。责任来自于我们对事物发展过程鱼油的潜在控制。当可习得的知识能够改变结局时,愚昧无知便成为罪恶。而崇敬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现在本身就包含着全部的存在,那漫长完整的时间,它属于永恒。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 -
智力的培养 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在随后的实践中,这些人将会忘记你较他们的那些特殊的细节;但他们潜意识中的判断力会使他们想起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当时具体的情况。知道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你时刻需要的那些细节知识将会像明亮的日月一样长久保留在你的记忆中;而你偶然需要的知识则可以在任何一种参考书中查到。大学的作用是使你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当我提到原理时,我甚至没有想到用文字阐述的原理。完全渗透你身心的原理与其说是一种正式规范的陈述,不如说是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这种智力习惯成了大脑对适当刺激的反应方式,刺激表现为具体的情况和事实。没有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掌握的知识会清晰自动地出现在脑海里。智力培养不过是人在行动时大脑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进行运转。学习常常被说成是这样一种事情:就好像我们在注意看着我们读过的所有书籍的翻开的书页,然后,当机会出现时,我们选取正确的那一页,大声地向世人朗读。 我们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来阐述我的论点,即一所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大学的目标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 智力发展的节奏特点 各阶段的侧重不同,主要特质不同-浪漫,精确,综合运用,自始至终存在着。但是占主导地位的阶段交替出现,正是这种交替构成了各个循环周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教育的目的(全译本)(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让人产生活跃的智慧)"的人也喜欢 · · · · · ·
教育的目的(全译本)(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让人产生活跃的智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怀特海,1861-1947,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与罗素合著《数学原理》,哲学代表作《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他主张教育应当充满活力、反对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学习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 (展开)
用教育点亮生命的智慧之光


几何、诗歌和旋转的车床一样重要
> 更多书评 49篇
论坛 · · · · · ·
译文过于生硬,影响阅读理解 | 来自Tolipop | 2021-04-06 22:38:1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文汇出版社 (2012)8.5分 529人读过
-
Free Press (1967)7.5分 19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8.5分 438人读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9)8.1分 26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教育的目的(全译本)(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让人产生活跃的智慧)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常温红茶 2020-06-05 09:32:09
我放弃了最后两章
0 有用 Tolipop 2021-04-06 00:37:10
毛概课的大作业,要写一篇阅读报告,就选了这本书。 对比了下英文原著的一部分片段,不知道是受演讲稿这种体裁的限制还是时间的原因,感觉翻译过来的内容不够通达,有些生硬了。翻译不易,但术业有专攻,还是希望能够读到更优秀的译文。
0 有用 Dr.Sean 2022-10-18 18:26:19 山东
第八章往后就读不明白了。前边几章,阐述的大概是怀特海认为,人的成长要在恰当的时间做合适的训练,但这个顺序又不那么固定,模式化。他应该主张做中学,知识贴近生活。对数学的认识上,也在强调这一点,切勿死记硬背。 总之,很多观点要捻碎了一点点硺磨。但不是很感兴趣,翻翻看便罢。
0 有用 呆宝 2020-02-26 00:57:37
教育行业的第一性原理,没想到这是本二十世纪初写的书。
0 有用 超 2020-03-08 21:28:30
100年前的思考,对今天仍有启示~这个版本至少是国内的第四个翻译版本了
0 有用 空竹大师 2023-03-29 01:46:07 北京
重读一遍,工作以后体会其实更深。大学应该带给一个人的不仅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对世界本质、思考方式的智慧。但这比技能更难。 老怀的世界观一以贯之,十分自洽,也有很强的应用性,还可以再读,但反过来说,道理前人已讲了很多很多遍了。 译者工作扎实,费心了。 最后三章其实是科学哲学和形而上学的部分,没有相关背景的普通读者很难直接进入,只能算是引子吧哈哈哈
0 有用 咖啡来了 2023-03-03 16:34:43 云南
“浪漫期、精审期、贯通期”的解释和其他学科的路径是一样的,再次印证了大道至简,殊途同归的道理,作为一百年前的思考,对于今天的我仍然有很大的启示,包括对于时间空间这个话题的哲学思考和数学建模,太酷了!前面几章的内容非常棒,后面的内容有点凌乱,也有可能是哲学家的通病还有译者能力水平的问题。确实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哲学、逻辑知识,难度还是比较大。
0 有用 Dr.Sean 2022-10-18 18:26:19 山东
第八章往后就读不明白了。前边几章,阐述的大概是怀特海认为,人的成长要在恰当的时间做合适的训练,但这个顺序又不那么固定,模式化。他应该主张做中学,知识贴近生活。对数学的认识上,也在强调这一点,切勿死记硬背。 总之,很多观点要捻碎了一点点硺磨。但不是很感兴趣,翻翻看便罢。
0 有用 Summertrain 2022-02-19 00:56:23
跟着一个训练营打卡读的,还记了笔记。印象深刻的就是 人进入社会就像进入丛林。原始人到训练有素的人,以及把握节奏!
0 有用 nancy_ 2022-01-26 00:17:11
看这本书偷懒了,跟数学有关的都跳过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谈论教育的精彩的演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