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机体。大学变得越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进行反思。何谓反思?知识是否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
大学之理念的创作者
· · · · · ·
-
金耀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金耀基,浙江天台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社会学家、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曾任新亚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曾在欧美多所名校访学,研究兴趣主要为中国现代化及传统在社会、文化转变中的角色。主要著作有《现代人的梦魇》《从传统到现代》《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国民本思想史》《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中国的现代转向》《社会学与中国研究》
目录 · · · · · ·
简体字增订版前言
牛津版序
初版自序
大学之理念、性格及其问题
二个文化的对垒与技术人文主义
——对剑桥教育的一些观察
从“二个文化”谈到通识教育
——由斯诺爵士之死说起
怎样才算是一个“知识人”
——岂止是哈佛的迷惑
大学的世界精神
—— 为“新亚书院龚雪因先生访问学人计划”之成立而写
蔡元培先生象征的学术世界
——蔡元培先生新墓碑落成有感
卓越之追求
——蔡明裕先生为新亚设立基金有感
成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并迎钱先生返新亚讲学
科学、社会与人文
——记与李约瑟先生的一次谈话
剑桥书院制的特色
大学之功能与大学生的责任观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定性与定位
现代性、全球化与华人教育
学术自由、学术独立与学术伦理
在世纪之交谈大学之理念与角色
人文教育在现代大学中的位序
附录
四十年来的中大
访问金耀基教授
· · · · · · (收起)
牛津版序
初版自序
大学之理念、性格及其问题
二个文化的对垒与技术人文主义
——对剑桥教育的一些观察
从“二个文化”谈到通识教育
——由斯诺爵士之死说起
怎样才算是一个“知识人”
——岂止是哈佛的迷惑
大学的世界精神
—— 为“新亚书院龚雪因先生访问学人计划”之成立而写
蔡元培先生象征的学术世界
——蔡元培先生新墓碑落成有感
卓越之追求
——蔡明裕先生为新亚设立基金有感
成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并迎钱先生返新亚讲学
科学、社会与人文
——记与李约瑟先生的一次谈话
剑桥书院制的特色
大学之功能与大学生的责任观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定性与定位
现代性、全球化与华人教育
学术自由、学术独立与学术伦理
在世纪之交谈大学之理念与角色
人文教育在现代大学中的位序
附录
四十年来的中大
访问金耀基教授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大学生应该对人类知识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自己民族的学术文化有一基本的欣赏与把握,同时,他应该养成一种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理、对善、对美等价值之执着的心态。 民初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就是一位大學獨立自主的信仰與守護者。他曾說:「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又說:「我素信學術上派別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所以每一種學科的教員,即使主張不同,若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讓它們並存,令學生有自由選擇之餘地。」他相信「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一位曾在北大受教育的學者洪炎秋先生說:「北大的好,就好在它的師生,大都帶有狂狷的傾向,所謂『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就是所謂的『獨立自由的精神』的意思」。英哲羅素認為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免於有爭論性的意見,也不能避免與當代有關的問題,在學校中即使有政治性的宣傳也不足危害,但真正足害於教育者是「單面的宣傳」,是一種聲音,一種獨斷的聲音。的的確確,學術的獨立與自由應該是大學的「最高的原則」,只有在這個原則的堅持與維護下,大學才能致力於真理的探索,才能在辯難析理的過程中將錯誤、獨斷的假知識減至最低程度,而有可能一磚一石的建立起「知識的金廟」來。 從大學的發展 史來看,大學越來越專業化,培育之人才亦越來越重職業之專才,而在工業化的社會中,高等教育已被看做是一種「人力投資」,大學更成為「知識工廠」,旨在訓練社會各業的「人力」。關於這一點,前芝加哥大學校長赫欽士 ( R. Hut-chins ) 是最不能容忍的。他認為大學教育之目的不在訓練「人力」( manpower) ,而在培育「人之獨立性」( manhood ) 。在這裡,我們要提出大學教育是否應該在知識以外,更應重視德性的問題。德性之重要我想是無人會懷疑的,德性之重視可說是自古以來中西教育所同然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7页 -
不能否认,大学之重研究与出版具有提高学术水准的功能,不过把研究与出版提升到最重要,甚至是惟一衡量教师成就的标准时,则不能不说无其偏弊。其弊端之一则显然把教学的重要性压低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大学之理念"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大学之理念"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学之理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做一本壽命將有百年的書,是什麼體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甘琦在《大學之理念》新書發布會上的致辭,略有編輯 書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出版社的工作就是專業性地加入到一本書的生命形塑過程中。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金耀基教授《大學之理念》一書的生命歷程,或者說,它的前世和今生。先說這本書的孕育...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8.1分 342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7.9分 177人读过
-
牛津大學-中文 (20000101)8.3分 20人读过
-
時報文化 (20030801)7.7分 1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活字文化出版总目 (活字文化)
- 文化,思潮与政见 (皇甫杰)
- 2020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想看的书 (momo)
- 2023想的很多读得太少 (戴眼镜的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大学之理念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1N 2023-08-15 22:29:11 北京
中文学界谈大学理念的发轫之作。成书于改开之初,21世纪方有大陆版,虽四十年过去,中国大学毛入学率从不到2%提升至近60%,通修与核心课制度也已习以为常,但全书所论大学理念与功用的诸多核心议题,如博雅与通识、人文与科学、教学与研究、学术自由与学术自主、保存文化和培养人才、“象牙塔”或“服务站”,及大学的世界性(今所谓“双一流”),甚至谈“人之异于机器者几希”,至今都未过时,亦随时代变化难有标准答案。... 中文学界谈大学理念的发轫之作。成书于改开之初,21世纪方有大陆版,虽四十年过去,中国大学毛入学率从不到2%提升至近60%,通修与核心课制度也已习以为常,但全书所论大学理念与功用的诸多核心议题,如博雅与通识、人文与科学、教学与研究、学术自由与学术自主、保存文化和培养人才、“象牙塔”或“服务站”,及大学的世界性(今所谓“双一流”),甚至谈“人之异于机器者几希”,至今都未过时,亦随时代变化难有标准答案。作者受西方社会学训练,游历欧美名校,著有海德堡、剑桥语丝名篇,后出掌新亚书院和港中大,着眼全球竞争下的大学教育何以有为,评点西方大学教育名家观点,虽无多创见,但立场鲜明,系人文教育的坚定倡导者。全书致敬蔡元培、钱穆两先生,重“人统”之全人教育以补知识工具导向之失,实欲融中西以开大学教育之新理念。 (展开)
1 有用 Catullus 2021-06-19 14:06:46
纽曼的大学是僧侣居住的”村庄”,弗莱克斯纳的大学是知识分子垄断的”城镇”,现在的大学是五光十色的”城市”。壮气蒿莱,金剑沉埋...可能更喜欢纽曼的高门危墙,远离城市,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死于斯的大学...
1 有用 Figo 2022-08-05 12:05:31
主要谈现代大学的定位及其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作者说让德高望重的教授开通识课可以保证通识课的受尊重性和质量,但他没想到你旦德高望重的教授也能心安理得水课。 7分,那种凑几篇文章就出集子的书,各篇层次不齐,内部整合性差,故不得不有很多复读的内容
0 有用 蒋蒋🐒 2021-01-06 17:35:15
很经典的关于大学的理念的书籍,听说很久了,正好在图书馆借到。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21-05-20 20:58:31
“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机体。大学变得越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进行反思。何谓反思?知识是否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