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República luminosa
译者: 蔡学娣
出版年: 2020-4
页数: 188
定价: 46.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安德烈斯·巴尔瓦作品
ISBN: 9787559826398
内容简介 · · · · · ·
“世界失败的那天清晨,人们正忙着搜捕几个流浪的孩子。”
《黑暗之心》+《蝇王》,一部虚构的美洲编年史,一部寓言式的现代启示录。
大森林吞没了圣克里斯托瓦尔的孩子,正如浩浩荡荡的埃莱河水带走了成吨的淤泥。大自然试图在孩子们身上孕育出一种全新的、陌生的文明,孩子们也试图在大森林腹地密不透光的树叶穹顶下创造世界。孩子是新世界的美梦,旧世界的遗民,如此野性,如此纯真。最终,他们以弃世的方式背叛了我们,而我们为了活下去,也背叛了他们。只有埃莱河依然不动声色地流淌着,像是一则寓意姗姗来迟的寓言。
如《百年孤独》般厚重,又如《佩德罗·巴拉莫》般神秘;既有浓郁的自然风情,又颇具知识分子色彩。出版当年即广受瞩目,一举夺得赫拉尔德小说奖。
◎ 内容简介
虚构的中美洲城市圣克里斯托瓦尔,曾经与周边任何一座大城市一般无二,地区的经济中心,种植茶叶和柑橘。随着小企业的繁荣发展...
“世界失败的那天清晨,人们正忙着搜捕几个流浪的孩子。”
《黑暗之心》+《蝇王》,一部虚构的美洲编年史,一部寓言式的现代启示录。
大森林吞没了圣克里斯托瓦尔的孩子,正如浩浩荡荡的埃莱河水带走了成吨的淤泥。大自然试图在孩子们身上孕育出一种全新的、陌生的文明,孩子们也试图在大森林腹地密不透光的树叶穹顶下创造世界。孩子是新世界的美梦,旧世界的遗民,如此野性,如此纯真。最终,他们以弃世的方式背叛了我们,而我们为了活下去,也背叛了他们。只有埃莱河依然不动声色地流淌着,像是一则寓意姗姗来迟的寓言。
如《百年孤独》般厚重,又如《佩德罗·巴拉莫》般神秘;既有浓郁的自然风情,又颇具知识分子色彩。出版当年即广受瞩目,一举夺得赫拉尔德小说奖。
◎ 内容简介
虚构的中美洲城市圣克里斯托瓦尔,曾经与周边任何一座大城市一般无二,地区的经济中心,种植茶叶和柑橘。随着小企业的繁荣发展、水电站的建造与河道的修葺,整座城市开始加入到现代文明的行列。人们如此沉浸在繁荣中,却不知他们身处的世界早已全然失效,变成了一个粗陋的、没有意义的构造,官僚机构像沾了胶水的网一般笼罩着所有人,生活像节拍器一样呆板而乏味,有的房子把它的住户变成了爬行动物,有的把他们变成了人,也有的,把他们变成了昆虫。
有一天,圣克里斯托瓦尔的街头突然出现了一群来路不明的孩子,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说着无人能懂的语言。起先他们靠沿街乞讨过活,随即开展了一系列破坏活动。更令人心惊的是,本地的孩子似乎也被这种暴乱的气息感染了,有人声称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有人在暗夜里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政府的搜捕之下,孩子们先是躲进大森林,后来又藏进下水道,在那里,建立起了一个名为“光明共和国”的法外之地……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孩子们是新世界的美梦,旧世界的遗民,他们的出现,恰如一声轻轻的叹息,宣告了古老美洲文明的终结;如下水道中精心搭建的光之殿堂,破开了目之所及的一切迷雾。
◎ 评论推荐
巴尔瓦不需要任何写作上的建议,他早已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世界,早已拥有了一门与其年纪毫不相称的精湛技艺。——诺奖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倾力推荐
在《光明共和国》中,巴尔瓦不仅运用了一如既往的大胆叙事,发挥了处理模糊情境的天赋,更增添了形而上学与暗黑寓言的维度,令人紧张而又不安,颇具康拉德《黑暗之心》式的犀利,呈现出了伟大文学作品的气象。——2017赫拉尔德小说奖颁奖词
合上书页时,你会被一种巨大的无力感笼罩,仿佛我们活在世上,却将永远迷失。而巴尔瓦写作的模糊性(一种严谨、精确而非空洞的模糊),帮助我们承受住了这种沉重的无力感。《光明共和国》是一部宏伟的著作,被一条深深的、不确定的古老河流贯穿。——《西班牙文化报》
事实上,巴尔瓦的重建过程展现了社会中几个重要概念的演化过程:暴力,童年,秩序,恐惧。这是《光明共和国》最深刻也最光明的核心。——《西班牙民族报》
光明共和国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安德烈斯·巴尔瓦(AndrésBarba,1975— ),西语界当红小说家,已出版13部作品,除小说外包括了散文、诗歌及摄影集,作品被翻译成十种语言。同时,他也是托马斯·德·昆西、赫尔曼·梅尔维尔、约瑟夫·康拉德、亨利·詹姆斯和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等著名作家的西语译者。
2010年,巴尔瓦被《格兰塔》杂志评选为二十二个最杰出的西语青年作家之一。曾于1997年和2006年两获托伦特·巴列斯特尔叙事文学奖,2007年获阿纳格拉玛散文奖,2011年获胡安·马奇叙事文学奖,2017年获赫拉尔德小说奖。
译者简介
蔡学娣,毕业于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译有《迷情》《高山上的小邮局》等作品。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这一生中对公开展示痛苦都从来没有好感。每次不得不面对时,我都会不安地感到我的大脑封锁了我的感知,甚至封锁了我自己。我记得我母亲在医院去世时,我父亲扑到她已经没有生命的身体上大喊。我知道他一直挚爱着她,而我自己正因为痛苦而茫然,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是即便如此,我仍不免感到整个场面非常虚假,这简直比死亡本身更令我心烦意乱。突然我失去了感觉,房间似乎更大更空旷了,在那个空间中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人都像雕像一样僵硬。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重复:“演得好,爸爸,演得真好啊,爸爸……”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页 -
婚姻真正的主旨就是交谈,这正是婚姻与其他人际关系的区别所在,也正是它最让人怀念的地方:所有那些琐碎的评论,从女邻居的坏脾气到一位朋友的女儿有多丑,那些没有价值也不怎么聪明的看法构成了我们亲密关系的本质,也是妻子、父亲或者朋友去世时最让我们难过的地方。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光明共和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光明共和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光明共和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4 条 )

孤儿院里,一群小女孩杀死了新来的那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曾经,提到“儿童”,我们脑中浮现的都是可爱的小天使,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一画面逐渐变成了亲戚家的熊孩子和日渐低龄的霸凌者。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接受起来似乎很容易,细想却令人疑窦丛生: 城市中的孩子为何会在暗夜中加入流浪儿的行列?他们又是如何在下水道中组...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Mariner Books (2020)8.2分 33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24)8.7分 57人读过
-
ANAGRAMA (2017)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Granta Books (202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书海无涯 (佾云)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光明共和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19 有用 高明的愚人 2020-05-30 21:51:33
时代最自卑时,大家人海无名里。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时代的悲哀。成人的恐惧来源于文明与现代性的崩塌。当秩序、理性和所信仰的一切都土崩瓦解时,剩下的也只能是本能的恐惧。而摆脱了旧秩序的孩子们所试图建立的新秩序,本质上只是无秩序。乌托邦总是如飞蛾扑火,当其幻灭时,曾经那个被称作光明的新世界也必然加速走向暴力与堕落。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最后走向的是虚无吗?我更愿称其为麻木与庸碌,因为人总是要活下去的。
42 有用 苏夫佳 2020-05-20 23:06:19
看到一些国外媒体把这本书跟《蝇王》类比,读完感觉其实不是一个走向。《光明共和国》的内核是更新世界文明与运行逻辑的可能,小说中那群不明来路的孩童像是某种新秩序的象征,他们建造的栖息地是个明亮、动人的光之殿堂,“充满了奇迹、启示和友情”。这样一个不算复杂的故事,巴尔瓦以充满哲思和悬念的口吻娓娓道来,意犹未尽。
493 有用 萧轶1989 2020-05-18 17:45:18
乍读之初充满了魔幻主义色彩,结尾之际才显现出现实主义悲剧,从神秘到现实的对接之间,就像是小说中的那场下水道大洪水,冲刷了一切表象,坦白了人类的罪恶。马尔克斯说“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一旦人类事务被命名,一旦人类开始学会了指指点点,人间的荒诞也就随之弥漫。现实走向了规则,人类走向驯化,叛乱必须被平息,舒适不可被冒犯,恐惧让人类走向了暴力,善意必须为安全让路,... 乍读之初充满了魔幻主义色彩,结尾之际才显现出现实主义悲剧,从神秘到现实的对接之间,就像是小说中的那场下水道大洪水,冲刷了一切表象,坦白了人类的罪恶。马尔克斯说“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一旦人类事务被命名,一旦人类开始学会了指指点点,人间的荒诞也就随之弥漫。现实走向了规则,人类走向驯化,叛乱必须被平息,舒适不可被冒犯,恐惧让人类走向了暴力,善意必须为安全让路,哪怕细微的叛乱也要被收编成制度的规则,以合法的暴力完成舒适的建构和规则的收编。指指点点,有时候本身就是合法的犯罪。 (展开)
513 有用 恶鸟 2020-06-06 17:57:27
那三十二个孩子去世多年后,我读到一个生物实验,将六只苍蝇和六只蜜蜂放入一个长颈玻璃瓶里,将瓶子水平放置,瓶底朝向窗户,看看谁先逃出:苍蝇从与窗户相反的方向逃了出去,但是蜜蜂一次又一次地撞向瓶底,最终撞死了,它们无法相信出口不在光线明亮的地方。
12 有用 珍妮的肖像🦤 2020-05-28 16:50:31
“多年后,我读到一个生物实验,将六只苍蝇和六只蜜蜂放入一个长颈玻璃瓶里,将瓶子水平放置,瓶底朝向窗户,看看谁先逃出:苍蝇从与窗户相反的方向逃了出去,但是蜜蜂一次又一次地撞向瓶底,最终撞死了,它们无法相信出口不在光线明亮的地方。”读到篇尾,才知道为什么名字被叫做《光明共和国》。第一次读安德烈斯•巴尔瓦,敏锐精到,佳句频频。魔幻的雾气和悬念的盖子,氤氲穿透着这个需要诚实思考的虚构故事。不论苍蝇还是蜜蜂... “多年后,我读到一个生物实验,将六只苍蝇和六只蜜蜂放入一个长颈玻璃瓶里,将瓶子水平放置,瓶底朝向窗户,看看谁先逃出:苍蝇从与窗户相反的方向逃了出去,但是蜜蜂一次又一次地撞向瓶底,最终撞死了,它们无法相信出口不在光线明亮的地方。”读到篇尾,才知道为什么名字被叫做《光明共和国》。第一次读安德烈斯•巴尔瓦,敏锐精到,佳句频频。魔幻的雾气和悬念的盖子,氤氲穿透着这个需要诚实思考的虚构故事。不论苍蝇还是蜜蜂都有一样的权利向往意想中的光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