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通过二十讲,着重介绍了西方自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的数百年中近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并结合这些艺术家各自的生平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对他们的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述。
整部作品文字简洁生动,充满真知灼见,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读来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而这种穿越时空的美,直抵人的心灵深处,让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 · · · · ·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著名翻译家、作家、文艺批评家。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1931年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史及法文,并开始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
傅雷一生翻译了大量文艺作品,主要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亚尔培·萨伐龙》《夏倍上校》《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甫》《幻灭》等。此外,他还著有《傅雷家书》等作品。
目录 · · · · · ·
序/001
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001
第二讲 多那泰罗之雕塑/010
第三讲 波提切利之妩媚/026
第四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036
· · · · · · (更多)
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001
第二讲 多那泰罗之雕塑/010
第三讲 波提切利之妩媚/026
第四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036
· · · · · · (更多)
序/001
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001
第二讲 多那泰罗之雕塑/010
第三讲 波提切利之妩媚/026
第四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036
第五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人品与学问/048
第六讲 米开朗琪罗(上)
西斯廷教堂/058
第七讲 米开朗琪罗(中)
圣洛伦佐教堂与美第奇墓/074
第八讲 米开朗琪罗(下)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084
第九讲 拉斐尔(上)
《美丽的女园丁》与《西斯廷圣母》/094
第十讲 拉斐尔(中)
梵蒂冈宫壁画——《圣体争辩》/108
第十一讲 拉斐尔(下)
毡幕图稿/119
第十二讲 贝尔尼尼
巴洛克艺术与圣彼得大教堂/131
第十三讲 伦勃朗在卢浮宫
《木匠家庭》与《以马忤斯的晚餐》/144
第十四讲 罗勃朗之刻版画/162
第十五讲 鲁本斯/178
第十六讲 委拉斯开兹
西班牙王室画像/200
第十七讲 普桑/217
第十八讲 格莱士与狄德罗/237
第十九讲 雷诺兹与庚斯勃罗/248
第二十讲 浪漫派风景画家/266
· · · · · · (收起)
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001
第二讲 多那泰罗之雕塑/010
第三讲 波提切利之妩媚/026
第四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036
第五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人品与学问/048
第六讲 米开朗琪罗(上)
西斯廷教堂/058
第七讲 米开朗琪罗(中)
圣洛伦佐教堂与美第奇墓/074
第八讲 米开朗琪罗(下)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084
第九讲 拉斐尔(上)
《美丽的女园丁》与《西斯廷圣母》/094
第十讲 拉斐尔(中)
梵蒂冈宫壁画——《圣体争辩》/108
第十一讲 拉斐尔(下)
毡幕图稿/119
第十二讲 贝尔尼尼
巴洛克艺术与圣彼得大教堂/131
第十三讲 伦勃朗在卢浮宫
《木匠家庭》与《以马忤斯的晚餐》/144
第十四讲 罗勃朗之刻版画/162
第十五讲 鲁本斯/178
第十六讲 委拉斯开兹
西班牙王室画像/200
第十七讲 普桑/217
第十八讲 格莱士与狄德罗/237
第十九讲 雷诺兹与庚斯勃罗/248
第二十讲 浪漫派风景画家/26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波提切利的《春》,正是描绘这样轻灵幽美的一幕。春的女神抱着鲜花前行,轻盈的衣褶中散漫着花朵。她后面,跟着花神(Flora,佛罗拉)与微风之神(Zephyrus,仄弗洛斯)。更远处,三女神手牵手在跳舞。正中,是一个高贵的女神维纳斯。原来维纳斯所代表的意义就又两种:一是美丽和享乐的象征,是拉丁诗人贺拉斯、卡图卢斯(Catullus)、提布卢斯(Tibullus)等所描写的维纳斯;一是世界上一切生命之源的代表,是卢克莱修诗中的维纳斯。波提切利的这个翡冷翠型的女子,当然是代表后一种女神了。至于三女神后面的那人物,即是雄辩之神(Mercury,墨丘利)在采撷果实。天空还有一个爱身在散放几支爱箭。 草地上、树枝上、春神衣裾上、花神口唇上,到处是美丽的鲜花,整个世界布满着春的气象。 然而这幅《春》的构图,并没像古典作品那般谨严,它并无主要人物为全画之主脑,也没有巧妙的安排了次要人物作为衬托。在图中的许多女神之中,很难指出哪一个是主角;是维纳斯?是春之女神?还是三女神?雄辩之神那种旋转着背的神情,又与其余女神有何关系? 这也许是波氏的弱点;但在拉丁诗人贺拉斯的作品中,也有很著名的一首歌曲,由许多小曲连缀而成的:但这许多小曲中间毫无相互连带的关系,只是好几首歌咏自然的独立的诗。由此观之,波提切利也许运用着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说他只把若干轻灵美妙的故事并列在一起,他并不费心去整理一束花,他只着眼于每朵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2页 -
他(达芬奇)的时代,原来是一般画家致全力于技巧,要求明暗、透视、解剖都有完满的表现的时代;他自己又是对于这些技术有独到的研究的人;然而他把艺术的鹄的放在这一切技巧之外,他要艺术成为人类热情的唯一的表白。各种技术的智识不过是最有力的工具而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人品与学问
> 全部原文摘录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1 条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笔记整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8月14日购于青岛万象城方所书店。在傅雷先生翻译的《艺术哲学》后进行阅读。 是他个人于26岁(1934年)时的艺术画作评论集。其遴选了十二、十三世纪(文艺复兴前夜)到十九世纪中叶西欧二十多位重要美术家的事迹与艺术作品进行讲解,不似冗长的美术通史或断代史。或许是自己的... (展开)
多好一本书 败给了排版和装帧
年来国人治西洋美术者日众,顾了解西洋美术之理论及历史者寥寥。好鹜新奇之徒,惑于“现代”之为美名也,竞竞以“立体”“达达”“表现”诸派相标榜,沾沾以肖似某家某师自喜。 1934年6月,傅雷写下这篇文字作为《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序言,表面上是围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近...
(展开)

寻找新颖是艺术家们最大的冒险
当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比较成熟甚至登峰造极的阶段、并且作品丰盛的时候,艺术家们要寻找新的突破和出路,就不得不绞尽脑汁去寻找新颖。这是傅雷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形容贝尔尼尼所面临的状态。彼时有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巨匠在前,后来者想要突破和超越着实不...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6 )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8.5分 7195人读过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8.8分 2872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8.3分 66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完2.0 (Lycurgu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usie 2020-10-15 20:55:11
选这本书是强迫症使然—得选出两本书带回家。对于美术完全是门外汉,既不会画也不懂欣赏,只是单纯的喜欢,二十讲,只涵盖了美术史上14-16世纪少数几位大家,是灿若繁星的辽阔天空中夺目的那几颗~ 傅雷的专业及文字不必说,但配图太差,也可能涉及作品的年代过于久远,大部分模糊不清,细节部分无处领略,不知道这本书有没有彩图版本,当然,能亲眼看到还存在于世的作品是最幸福的事儿了。
0 有用 剁椒鱼头 2020-06-20 17:02:04
傅雷先生的文字亦如书中所述这些大画家名作一般,穿越时空,直抵心灵!读完让人忍不住击节而呼,美哉,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