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看点介绍】
★国内授权引进的首部昆德拉传记
米兰•昆德拉在世界文坛有着崇高的地位,世界各地读者众多,且在中文世界内拥有众多的忠实读者。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学界,还是普通读者,对昆德拉的过去了解甚少。而布里埃的这部传记,为我们了解昆德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开启了多种认识和理解的可能性。
★一手资料 引证详实
作者引述了诸多与昆德拉有着直接交往的人提供的一些公开的和迄今尚未发表的资料与谈话内容,更以大量早年珍贵报刊文本为引证,描述昆德拉所处的历史时代,分析昆德拉的存在境遇及遭遇,追踪昆德拉的心路历程。
★著名学者、翻译家刘云虹、许钧译本
本书译者刘云虹、许钧均为法国文学的翻译大家,译文质量极佳,其中许钧译有数本昆德拉作品,为广大读者熟知且认可。
【内容简介】
米兰•昆德拉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多次荣膺国际文学大奖。他生于捷克,一生跌宕起伏,极富传...
【看点介绍】
★国内授权引进的首部昆德拉传记
米兰•昆德拉在世界文坛有着崇高的地位,世界各地读者众多,且在中文世界内拥有众多的忠实读者。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学界,还是普通读者,对昆德拉的过去了解甚少。而布里埃的这部传记,为我们了解昆德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开启了多种认识和理解的可能性。
★一手资料 引证详实
作者引述了诸多与昆德拉有着直接交往的人提供的一些公开的和迄今尚未发表的资料与谈话内容,更以大量早年珍贵报刊文本为引证,描述昆德拉所处的历史时代,分析昆德拉的存在境遇及遭遇,追踪昆德拉的心路历程。
★著名学者、翻译家刘云虹、许钧译本
本书译者刘云虹、许钧均为法国文学的翻译大家,译文质量极佳,其中许钧译有数本昆德拉作品,为广大读者熟知且认可。
【内容简介】
米兰•昆德拉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多次荣膺国际文学大奖。他生于捷克,一生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对于潜心文学创作、刻意回避公众、“遮掩”个人历史的昆德拉,有着各种矛盾的理解与评说;对他的小说,也有着各种悖论性的解读。
传记作家布里埃倾力写就的这部里程碑式的昆德拉传记,将昆德拉个人的艺术、文学、政治与精神历程置于大写的历史中加以考察,同时借助与昆德拉有着直接交往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提供的一些公开的和迄今尚未发表的资料与谈话内容,深入探寻昆德拉的写作人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与完整的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主要成就 】
1973年美第奇外国小说奖
1985年耶路撒冷文学奖
1987年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
2007年捷克国家文学奖
2020年卡夫卡文学奖
米兰·昆德拉的创作者
· · · · · ·
-
让-多米尼克·布里埃 作者
-
许钧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让-多米尼克•布里埃
Jean-Dominique Brierre
记者,作家,著有《鲁奇尼之谜》《莱昂纳德•科恩传》《鲍勃•迪伦:诗人之歌》等多部艺术家传记。记者出身的布里埃对新闻与材料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和捕捉能力,而其作家身份则令他对文学有自己的认识,有进入文本的独特方式。
刘云虹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家,译有《我最美好的回忆》《娜侬》《小王子》《知识分子与法兰西激情》《批评与临床》(合译)等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
许钧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家,译有《诉讼笔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现代性的五个悖论》《追忆似水年华》(合译)等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
目录 · · · · · ·
第二章 布拉格政变
第三章 抒情年代
第四章 解冻
第五章 反抒情年代
第六章 悲剧与喜剧
第七章 报春的燕子
第八章 平静的革命
第九章 漫长的寒冬
第十章 一位法国的捷克语写作者
第十一章 远居他乡
第十二章 对存在的思考
第十三章 性交选集
第十四章 复调
第十五章 反对“卡夫卡学家”
第十六章 不可能的回归
第十七章 事件
第十八章 一个反现代的现代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米兰•昆德拉被捷克当局宣布为“右派作家”,自然未能逃脱这场对有识之士的围猎。1972 年,他被布拉格电影电视学院解雇,在那里他已经从教二十年。于是,如同数千名知识分子一样,生存对他来说成了问题。后来,他叙述道:“我被学院辞退了,几乎无法生存。当然,我必须养活自己。我甚至不能当出租车司机。就连这个工作,我也被拒绝了。我得设法摆脱困境。” 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几年中一直匿名为某周刊主持星相学专栏。“既然伟大的雅罗斯拉夫•哈谢克能做卖狗的商人,那我为什么不能当占星家……收入微薄,事情本身也没什么有趣和出奇的地方。这一切中唯一令人愉快的,就是我的存在,一个被历史和文学教科书抹去的人,一个已经死去却又通过令人震惊的再生而复活的人,在向一个国家的数十万年轻人宣传星相学的伟大真理。” 实际上,占星家昆德拉的专栏被各种各样的人广泛阅读,并深受他们喜爱,甚至是那些地位最显赫的人。昆德拉的朋友、作家克洛德•鲁瓦曾叙述了这种不适宜的情形:“捷克政府的一位重要领导人狂热地追随周刊占星家的预言。在他看来,预言无比正确,以至他想进行一次特别咨询。昆德拉的那位朋友同意促成此事。米兰开出了非常高的价格。戴着面罩的米兰为忧虑而轻信的官僚政客所做的占卜,成为他人生中最滑稽的重要时刻之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 漫长的寒冬 -
与通常一样,昆德拉首先将这一主题置于小说史更为普遍的背景下:“现在,性欲不再是禁忌,纯粹的描写与性坦白使人无比厌烦。劳伦斯多么过时,甚至亨利・米勒的猥亵抒情诗也同样如此!相反,在巴塔耶那里,某些色情片段给我留下了持久的印象,或许因为它们是哲学的,而并非抒情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性交选集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米兰·昆德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米兰·昆德拉"的人也喜欢 · · · · · ·
米兰·昆德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我是小说家!米兰昆德拉

《昆德拉传:一种作家人生》中提到或提出的精彩观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昆德拉不想让他的作品成为政治的注脚,也不想让他的作品成为他个人经历的附录。(piv) 2. 就内容而言,昆德拉的小说,似乎特别喜欢写性,写爱情,以至有一种说法:除了性与政治,昆德拉的小说没有别的。在某种意义上,性与政治构成了人类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两极。昆德拉... (展开)
“他孤立在过去的一旁,他孤立在未来的一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我对米兰·昆德拉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深刻又荒诞、孤独又疏离的文字时,他的传记帮我补上了那些关于他人生的空白。他的作品诗意的叙述与哲学的思考兼而有之,这与他的家庭、特殊的历史境遇息息相关。 受父亲的影响,昆德拉热爱音乐,“音乐远远不是社会风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展开)>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清醒而拒不回归的昆德拉 | 来自希庇亚 | 2021-01-29 23:29:4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ECRITURE (201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4)9.3分 6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看完这些传记(二) (海鹰)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法语文学✘ (皮特4)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米兰·昆德拉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Atlas Galt 2021-03-01 18:15:30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也确实保护了昆德拉极为重视的隐私,更像是一本对其思想和作品的导读。2019年末,昆德拉重获了捷克国籍,但他的余生想必会永远生活在别处。
3 有用 一石 2021-02-07 01:38:32
四平八稳,像读百科
1 有用 ninif 2024-11-08 14:37:25 河南
不能算是昆德拉的传记,只能算作是捷克斯洛伐克文化历史大背景下米兰·昆德拉的写作分析…无疑,切切实实的书写一本昆德拉传记是不容易的。84年昆德拉已经在呼吁传媒带给文化:简单、碎片、快节奏的负面影响,还有到至今我们都无法逃脱的抒情年代,昆德拉是超前的,这是我们现在社会正在坠入的网。内心非常期待能看到他的戏剧作品。
12 有用 岂能无怪哉 2021-03-02 20:17:45
笑死了 作者是个狠人 “我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3 有用 珍妮的肖像🦤 2021-03-16 10:31:55
甚少私人生活细节,因为他“厌恶传记作者的鼻子伸到作家珍贵私生活中去。”而是不断引入他多部作品中的段落,对照他的现实生活经验,如同将一块成型的饼干放在自己的模具旁边一般。昆德拉的童年被音乐学院执教的父亲,当做未来钢琴家教导。大学学的是文学与美学,以诗人出道文坛~从自小领略人间华彩,带着少年抒情,建设一个崭新世界的理想,竭力过惋惜过走向拒绝迎合的清醒(因为所有遭遇外部压制后,走向不同的自我分裂,都不可... 甚少私人生活细节,因为他“厌恶传记作者的鼻子伸到作家珍贵私生活中去。”而是不断引入他多部作品中的段落,对照他的现实生活经验,如同将一块成型的饼干放在自己的模具旁边一般。昆德拉的童年被音乐学院执教的父亲,当做未来钢琴家教导。大学学的是文学与美学,以诗人出道文坛~从自小领略人间华彩,带着少年抒情,建设一个崭新世界的理想,竭力过惋惜过走向拒绝迎合的清醒(因为所有遭遇外部压制后,走向不同的自我分裂,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灵魂安宁),到反抒情反讽的文学立场与其技巧审美的构建变迁,这需要经历并超越过多少历史事件极权时代,去怀疑去承受去解构去隔绝可疑靠近的鼻子,翻越人间境遇的悲辛谬妄。后记:“我们早已明白不再可能推翻这个世界,重塑它,阻挡它不幸地向前奔跑。唯有一种可能的抵抗:不要对它太认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