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家庭?的4星书评 (11)

🌵伊安 2022-01-07 09:17:28

精英全职妈妈

本书的作者深度采访了住在伦敦的35位全职妈妈,除了一位,其他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曾是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律师,记者,时装设计师,工程师,医生……她们原来的人生规划里是没有全职妈妈这一项的,但她们离开职场的时间为3-17年,平均不工作时长为8年。她们说全职妈妈是自己的选...  (展开)
瞳玲 2023-03-15 17:51:02

选择还是被迫?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采访的对象是中产阶级的女性,因为丈夫的收入足以支持一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她们选择不再做有偿工作。 在大众眼中,她们是令人羡慕的群体,不需要工作,甚至连育儿和家务都有钟点工帮忙。 但是就连她们也有隐秘的痛苦和不甘,因为她们都是高学历女性,在结婚生...  (展开)
yuer.L 2021-10-05 18:34:46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实用”女权主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展开谈论《回归家庭?》这本书指向的话题之前,我想请各位妈妈摒弃社会或他人的声音,全然自主地回答如下问题:你有想过做全职妈妈吗? 老实说,在生宝宝8天后,这个想法就清晰地出现在我脑海中,在产假还剩一个多月时,这个想法愈发强烈,而每逢需要我加班特别是需在外过夜...  (展开)
atangtang 2022-02-02 19:27:36

我们的“毕生使命”丨读《回归家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日剧《逃跑可耻却有用》中已经在反思全职妈妈的社会价值,可奇怪的是在欧美乃至中国都在鼓吹全职妈妈们走出家庭,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做一个不依靠男人的“独立女性”。婚后的我也开始反思,明明夫妻是一家人,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应该是有利于家庭的,可为何我们一定要把夫妻拆开来...  (展开)
豆友190381632 2022-03-27 21:21:45

本书精华之选

这本书的标题起得有点不好。作者给出的核心研究问题想要研究媒体、政策、文化等建构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本身个人经历的关系。但私以为本书核心想要研究的问题是:当代媒介、政策、社会文化等因素如何建构或者规训了女性的选择、思想等。媒介的建构是潜移默化的,如同文化一般默默...  (展开)
大雄 2021-11-15 22:26:32

《回归家庭》第二章/思想碎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觉得我有点低估了这本书。也许是理想国的专题书推和译者序转移了过多的注意力。 我只读了两章,在阅读这两章节的时候,我脑子想的一直是上野千鹤子的《厌女》以及《父权制与资本主义》这两本书。我觉得它们完全可以放在一起读一下,会形成多维度的视角。"平衡型的妈妈"读到对...  (展开)
什么都不想做 2023-07-17 00:35:31

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中开始提到一点很普遍的现象;人们经常把一系列的问题矛盾,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归咎于她们不够自信,总是畏手畏脚。好像一切问题只有你足够自信就能解决,而忽略了制作出这些问题背后的社会矛盾。与“不自信”相反的是,在另一本书里政界女性反而会因为她的特立独行、个性张扬...  (展开)
fxboiaxdpia 2023-03-21 15:01:20

回归家庭的中产女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此书最大的感受是,大部分进入婚姻的中产女性其实是有觉悟到自己在婚姻与事业之间存在矛盾和失衡,但只有少部分察觉到不公平。 她们中更多人认为,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承担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因此及早放弃事业未尝不可,只是心里也暗暗疑惑,为何再次进入过去的职场...  (展开)
Gloria 2023-03-19 21:47:38

又一次回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我22年就读完的一本书,回之前的读书笔记,想想这两年周围的人和事,又是新的变化,不变的是我旁观者的视角。 无论地点吧,关于工作母亲的歧视应该是没有消失过。就像文中说的一样,“妇女在生育前拥有的优势(学历、早起职业经历等)在成为母亲后消失殆尽。”我身边生孩子...  (展开)
佛洛姆的粉丝 2022-02-13 16:10:28

回归家庭,是我自愿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回归家庭,是我自愿的作为标题,是书中每一位被采访者给到的反馈。但其实实际中当故事娓娓道来,回归家庭,不得不自愿的选择。 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真实困境,1)工资水平,“世界经济论坛:两性工资差距170年内不会消除”(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 ]) ,“170年内女人收入...  (展开)
寒冰🌿 2021-10-31 10:07:25

希望每个妈妈拥有自己评价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同期在读的理想国纪实系列的《回归家庭》的深度差一些,有点儿英国人的繁琐重复。 作者访谈的是中产阶级的放弃不错的工作回归家庭的女性,大部分都受过不错的高等教育。全书充满她们的愤懑和吐槽,看上去回归家庭是一种“有权选择”,但事实上“享受特权的同时也可能遭受压迫,...  (展开)

订阅回归家庭?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