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的书评 (1718)

冒雨先生 2017-01-10 00:17:56 九州出版社2012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组织结构图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说“我将纯从历史事实上,来比较它的好坏;根据当时人的意见,来说明它的得失。”(p5;p175)这是一种历史研究或者说历史分析的方法,不带个人情感以及私人意见。个人认为,即使去掉历史二字,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研究方法(取向)。不带时代以及...  (展开)
克克 2007-02-06 00:20:0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评价以及钱穆与黄仁宇的对比等

2007年,也就是10年前,作为给一个姑娘的豆油,写了下面这个书评,一晃十年。 现在看大学写的东西,就像看小时候花脸口红大檐帽的照片,不忍直视。但当时确实这么想,这么装,这么中二,这么nc,还这么不要脸的在豆瓣写了这篇乌七八糟的内容,真是不知说什么好,也没什么办法,...  (展开)
侯亮 2009-04-21 22:41:5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历史叫人不武断

【博客原文:http://www.naowan.com/archives/2009/04/21/130】 前天读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书不厚,仅160多页,讲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组织、考试、经济、兵役等制度。读罢,仿佛重游了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而且是之前很少触及...  (展开)
N 2009-06-07 18:10:1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传统政治的看法

刚看了一位朋友写的比较黄仁宇与钱穆的文章,觉得不错。 黄仁宇的书我差不多读完了,钱穆的书才读了一本,所以还不能完全比较。就目前的感觉而言,两个人的书都很好读。相对而言,黄仁宇的作品因为很多是英译中,所以当代人读起来更流畅些;反倒是钱穆有传统文学基础,所以当代...  (展开)
吴寄北 2016-01-06 13:33:47 九州出版社2012版

汉唐宋明清之政府组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笔记

原书讲述了政治制度的四个范围,即政府组织、考试和选举、经济制度(田赋)、国防和兵役制度,此处只整理出政府组织之要点。 一 汉代 (一)皇室与政府 两大主题:1、皇室和政府的职权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 这两大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贯主题 皇权和相权 皇帝:...  (展开)
idushu 2013-08-11 18:42:06 九州出版社2012版

简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吴晓波的《浩荡两千年》,其重要参考书目之一就是钱穆的这本。于是找来看,果然是两个层级的东西。撇开没看完的《中国近代史》,钱穆的这本书算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历史书中最为严谨的书籍了。虽然只是薄薄一本,两百页不到,但却可以把中国五个重要朝代...  (展开)
Carmen 2012-10-16 08:28:0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好一种温情与敬意

上大学的时候,在学校的鸿文书局买过钱穆(字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当年钱先生给清华大学学生们上课时的讲义。翻开扉页,即看见钱先生写在引言中的四句话。直至今日,这四句话也有让人有如醍醐灌“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  (展开)
赵九思 2014-07-06 14:14:3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版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体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体会 成书的背景 钱穆先生这本书,总体说来四个字可以概括——“短小精悍”,名为分析历代政治得失,其实更是一部中国传统政治的“翻案史”。书成之时,正是中国政治面貌翻天覆地的五十年代初,从清末以来的“批判传统”的传续影响不断。这种否定传...  (展开)
思考的李 2016-07-12 13:23:4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精简笔记

一、本书结构与核心思想 本书主要以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为时间划分,以它们各自的政府职权分配、选举制度、赋税制度、国防兵制为比较,探讨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优缺得失。 作者认为,有生命力的政治制度需要与本国人事、传统相配合。其次,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有利无弊,...  (展开)
萨尔斯堡的树枝 2022-02-03 11:01:4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请看

作为《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人事制度》的补充阅读看的, 在失眠的夜晚通宵看完了,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来虽然内容繁多,但是钱穆先生完美地营造了一种娓娓道来的氛围,每一个词都解释得浅显易懂,不会让人产生“东西太多记不住”的感觉(我...  (展开)
2020-11-27 11:45:15 九州出版社2012版

由《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引发的关于古今中国政府人才选拔制度的思考

国家的政权应当交由哪些人掌握,始终是中国制度史上一个重要的课题。获得国家政权的人们,将担负起组织政府、分配职权、修订制度、预闻政治等重要职责,每一项都和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以至历史进步休戚相关,因此,选拔合适的人才来参加政府对历朝历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  (展开)
huwd 2011-11-20 22:58:4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有脱离现实之嫌的学人评论

我想,这本书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读者思路,使人认识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其复杂的一面,除此之外恐怕没有太多意义。 稍举一例,以该书对“贤人”政治的描述来说,钱穆显然具有一种中国传统士大夫式的精英意识,以及不谙政治实务的书生意气。我们这个国度的实际情况是,除了去...  (展开)
小波尔卡 2015-10-21 14:04:5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大师之作,获益匪浅

本书是钱穆大师的讲稿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短短的160多页,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地方与政府的关系、考试制度、经济制度、兵制等做了概况和比较,指陈利害得失,实在是好书! 钱先生认为讨论历史制度,应该将当时的历史传统与...  (展开)
brightwang 2014-08-04 09:59:3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读历史书籍请抱独立思考的态度:从李敖对钱穆的评价谈起

几天前在一本荐书的文章下面留过言,对里面推荐的钱穆某几本书里“温情”的历史观表示过“无法接受”。记得看过李敖写的《我最难忘的一位学者:为钱穆定位》里一段话: 钱穆...在“国史大纲”开宗明义,说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  (展开)
南彦 2009-02-16 14:02:0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纸间洋溢的那股温情

从小喜欢就读历史书,记得看的第一本小人书就是《过五关斩六将》。上了大学后读过的名家史书不少,不少都是大部头的著作,但深刻印象的书并不多。有些书确实写得很精彩,见解论述精妙,但不知为什么印象却并不怎么深刻。反而是一些薄册子,论述简约却回味无穷。钱老爷子这本...  (展开)
飞天小婷婷 2012-12-23 19:11:49 九州出版社2012版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这段时间有幸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虽说题目是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实际则以主要讲了汉代、唐代、宋朝、明朝和清朝五个朝代。这主要是因为钱穆先生的讲期只有五次,每次只限两个小时。所以钱穆先生就择这五个朝代,也因为这五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  (展开)
雨飘泥香 2013-12-29 20:59:1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版

改变价值观

可以放入“改变价值观”一类。 正如钱穆所说,从来都被教育过往时代的“黑暗”,却从来没有想要去了解过那些时代。课本上教的不过是一些“史实”,没有分析,没有对比,连起码的前后因果关系都没有,更不用谈横向对比。于是历史在印象中就是一片黑暗一片乱麻。读了这书才第一...  (展开)
剪刀脚爱德华 2011-05-19 14:13:4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存其知识,摒其观点

“制度本来是好制度,只是人事败坏……”,这是书中最常看见的逻辑了。问题是,人事为何会败坏?制度应该考虑对人事的规范,如可实施性与对人性弱点的防范,不应只于制度上的条款的罗列。 “根据制度改变现实”被称为革命,被指不妥;“根据现实改变制度”呢?书中并无一词来...  (展开)
算是读书人 2005-10-24 17:48: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钱老爷子的讲义

读钱老爷子书,感觉总是听名教授上大课。案备的仔细,但也考学生的悟性:谁都听得,学得多少,不知道。在时下这样的文字/格局/语气已经绝迹了。于老教研室某未锁抽屉,取出,扑灰,有人闻到书香,有人闻到朽气,哪种味道,都是难再得了。但我个人,倒实在喜欢他那些薄薄的小册子。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85 86 后页> (共1718条)

订阅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