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金庸、傅聪、梁羽生盛赞的《金瓶梅》研究者
李欧梵、商伟、田晓菲、杨早共同推荐
广受赞誉的《金瓶梅》研究经典之作
寥寥数万字,妙解《金瓶梅》的欲望与罪恶、悲悯与救赎
☆编辑推荐
◎文字简练、内容详略得当
文字优美,篇篇珠玑,阅读门槛低,尤其适合对《金瓶梅》感兴趣、有误解的读者。
◎真正抓住《金瓶梅》内核的赏析
作者与《金瓶梅》心肠相通,他以悲悯宽和的态度,引领读者从《金瓶梅》关于欲望、罪恶表象中,发现故事背后“人生的本来面目”。
◎旧版高分,影响深远
本书的很多洞见在当代《金瓶梅》研究上具有首倡意义,比如发现《金瓶梅》对死亡的关注、用释家思想理解《金瓶梅》等,自1978年初版以来已逾40年,还在不断影响一代代的研究者。
◎双重维度了解《金瓶梅》的价值
从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两个维度,对比分析《金瓶梅》的写作艺术,充分认知《金瓶梅》真正的文学高度和文学...
金庸、傅聪、梁羽生盛赞的《金瓶梅》研究者
李欧梵、商伟、田晓菲、杨早共同推荐
广受赞誉的《金瓶梅》研究经典之作
寥寥数万字,妙解《金瓶梅》的欲望与罪恶、悲悯与救赎
☆编辑推荐
◎文字简练、内容详略得当
文字优美,篇篇珠玑,阅读门槛低,尤其适合对《金瓶梅》感兴趣、有误解的读者。
◎真正抓住《金瓶梅》内核的赏析
作者与《金瓶梅》心肠相通,他以悲悯宽和的态度,引领读者从《金瓶梅》关于欲望、罪恶表象中,发现故事背后“人生的本来面目”。
◎旧版高分,影响深远
本书的很多洞见在当代《金瓶梅》研究上具有首倡意义,比如发现《金瓶梅》对死亡的关注、用释家思想理解《金瓶梅》等,自1978年初版以来已逾40年,还在不断影响一代代的研究者。
◎双重维度了解《金瓶梅》的价值
从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两个维度,对比分析《金瓶梅》的写作艺术,充分认知《金瓶梅》真正的文学高度和文学价值
☆学者推荐
古今中外对《金瓶梅》的评论众多,可谓仁智互见。孙述宇先生《金瓶梅的艺术》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分析,以其犀利的眼光、爱惜的情怀,更因为深深了解西洋小说历史而能够对中国文学传统中这部横空出世的杰作产生格外深刻和独到的反观,特别于我心有戚戚焉。虽然最初写于四十多年前,今天重读,还是令人耳目一新。我希望哪怕没有读过小说原作的人,也来读一读这部论著,也许可以对小说形式的艺术,对《金瓶梅》,对我们的人间世,都能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
孙述宇关于《金瓶梅》的讨论,点出了这部衍生自《水浒传》的“同人文”最有趣的双重性:一方面,《金瓶梅》表现出惊人的写实能力,对市井社会的再现远超母本《水浒传》;另一方面,意图劝人向善的冲动又制约着作者的妙笔。《金瓶梅》就在纠结中走完了全程,也成就了它相对寂寞的声名。读读孙述宇教授这本书,能让你从头开始认知《金瓶梅》这本无法入选“古典名著”的奇书。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对于《金瓶梅》的赏析文集,作者使用比较文学的手法,将《金瓶梅》置于中国传统文学和世界名著两个广阔的文学维度中,从金(潘金莲)、瓶(李瓶儿)、梅(庞春梅)、西门庆等代表性人物入手,重点分析了《金瓶梅》的写实艺术、讽刺手法、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对死亡的独特关心等,既说明《金瓶梅》为《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传统文学经典所开启的诸多先河,又旁征博引众多世界一流作家如契诃夫、托尔斯泰、狄更斯等人的著作,深入浅出地阐述《金瓶梅》杰出的文学高度。同时,作者以与《金梅瓶》作者相通的心肠,体察人性的深不可测,尤其是对宋惠莲、应伯爵、李桂姐等非主要人物进行解说,透彻地洞悉《金瓶梅》所包含的同情、慈悲和救赎。
金瓶梅的艺术的创作者
· · · · · ·
-
孙述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孙述宇,学者、翻译家、文学评论家。1934 年生于广州,原籍中山,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毕业于新亚书院外文系,继在美国耶鲁大学获英国文学博士学位。于香港中文大学执教多年,主持创设翻译系,授课跨英文、翻译及中文各系。 学术专长为英语文学、英语史,以及中国旧小说,亦从事翻译与文学创作。专著有《古英语》《金瓶梅的艺术》《水浒传的诞生》,译作有康拉德《台风》,创作有小说集《鲑》。
目录 · · · · · ·
前言 国人忽略了的小说
各种真假缺点
写实艺术
活力的表现:几个小妓女
应伯爵
讽刺艺术:《儒林外史》的先河
宋惠莲
表里之别
德行:吴月娘与武松
痴爱:李瓶儿
嗔恶:潘金莲
庞春梅:《金瓶梅》的命名
西门庆:贪欲与淫心
平凡人的宗教剧
余论 布局与成就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金瓶梅的艺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金瓶梅的艺术"的人也喜欢 · · · · · ·
金瓶梅的艺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作者的慈悲心与文字的生命力

人性与本能,纵使市侩,却也真实。
> 更多书评 49篇
论坛 · · · · · ·
作者对红楼梦的刻薄态度我实在无法忍受 | 来自离离 | 3 回应 | 2025-04-08 22:27:40 |
以作者之家世,会不会是国父一脉? | 来自T for Titan | 2023-03-15 11:57:41 | |
封面是骷髅吗 | 来自沉默是金 | 2 回应 | 2021-11-23 09:35:06 |
书影丨凡夫俗子的宝卷 | 来自后浪 | 2 回应 | 2021-08-18 09:35:4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9.0分 930人读过
-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78)8.6分 2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豆瓣五星图书【文学理论】 (爱玛·包法利)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 书衣之美 (岛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金瓶梅的艺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热巧克力台风 2021-10-06 15:58:36
一场春梦平凡
2 有用 呆又呆的六六子 2021-11-29 01:51:47
比较文学就比较文学,老说曹雪芹模仿这个曹雪芹模仿那个,真的没有必要; 我赞同《金》是讽刺小说,现实小说,但是老扯着《红楼梦》说,反而倒显得自卑了。
4 有用 盐汽水 2021-11-24 13:12:18
与此书相比,田晓菲那本秋水堂论金瓶梅,实在是把它给红楼梦化了。而这恰好是孙述宇所反对的。他在许多地方认为金胜红一筹,在于其完全避免了浪漫化的戏剧冲突,避免了读者自我投射于贵族后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指出金站在认真描摹世情人生方面,有契诃夫与陀式的悲剧高度。作为一本写于七十年代的评论,可堪细读。
9 有用 Morkrum 2021-09-01 14:43:35
比较失望,而且讽刺的是,一直拉踩《红楼》的作者本身并无任何高见,其分析能力连一些水平中等红学爱好者都不如。阅读门槛低不应该等同于水准低,建议出版商真的能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这类书日后是否真的有出纸质版的必要。
20 有用 叶云楼 2021-08-18 22:34:23
偷偷说一句,这本书的上一版《平凡人的宗教剧》在孔网上一书难求啊,至少也在200+,品相还不大好。 这本可以对比《秋水堂论金瓶梅》和格非的《雪隠鹭鸶》看。秋水堂的更为细致柔软,格非的更为发散延伸,这本则很简约明了。 书中的大部分观点都还是很有同感,但认为自从八十回前后西门庆死后,或由于作者泄气而再不复中间章节的精彩,则不能苟同。其实,西门庆的死还并不能充分体现世事皆苦,毕竟他一步步地走向死亡都是必不... 偷偷说一句,这本书的上一版《平凡人的宗教剧》在孔网上一书难求啊,至少也在200+,品相还不大好。 这本可以对比《秋水堂论金瓶梅》和格非的《雪隠鹭鸶》看。秋水堂的更为细致柔软,格非的更为发散延伸,这本则很简约明了。 书中的大部分观点都还是很有同感,但认为自从八十回前后西门庆死后,或由于作者泄气而再不复中间章节的精彩,则不能苟同。其实,西门庆的死还并不能充分体现世事皆苦,毕竟他一步步地走向死亡都是必不可免的。而后二十回陈敬济的几落几起,字里行间的破败苍茫,真正是让人意懒心灰。可曾能想到这小伙有朝一日在秋风萧瑟中衣不蔽体,流落街头,又在道观里苟苟且且。可以说潘金莲和这小伙真正是全书中最为沉沦欲海而不自知的,可悲可叹!只是后面对春梅的收束却有点仓促,似乎不忍。 对《围城》《红楼梦》的对比评价深为赞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