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愿为敦煌燃此生:常书鸿自传》讲述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结缘敦煌、保护敦煌的传奇经历。他以亲切质朴的笔触,极具深情地回忆了一生的坎坷经历,包括巴黎留学十年邂逅敦煌的心路历程、回国七年才得以奔赴敦煌的波折无奈、五十年里舍身保护敦煌的急切呼吁与艰苦奋斗。 各章中间嵌入常书鸿各时期的创作与感想,使人能细致了解他当时的思想与心境。文前彩页全部系常书鸿不同时期创作的与敦煌有关的画作,使人可以直观感受敦煌四时之美。文中彩页全部系常书鸿女儿常沙娜临摹的不同时期的敦煌壁画,使人直观感受不同时期敦煌壁画之特点,领略其丰姿。 “敦煌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舍命也得保护它。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必须克服。”对于敦煌艺术的使命感,使常书鸿度过了所有的艰难困苦,终其一生,坚守初心。这本自传不仅是常书鸿一生奋斗的记录,更是一本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见证,还是敦煌文化的普及读本,面对困难人生...
《愿为敦煌燃此生:常书鸿自传》讲述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结缘敦煌、保护敦煌的传奇经历。他以亲切质朴的笔触,极具深情地回忆了一生的坎坷经历,包括巴黎留学十年邂逅敦煌的心路历程、回国七年才得以奔赴敦煌的波折无奈、五十年里舍身保护敦煌的急切呼吁与艰苦奋斗。 各章中间嵌入常书鸿各时期的创作与感想,使人能细致了解他当时的思想与心境。文前彩页全部系常书鸿不同时期创作的与敦煌有关的画作,使人可以直观感受敦煌四时之美。文中彩页全部系常书鸿女儿常沙娜临摹的不同时期的敦煌壁画,使人直观感受不同时期敦煌壁画之特点,领略其丰姿。 “敦煌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舍命也得保护它。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必须克服。”对于敦煌艺术的使命感,使常书鸿度过了所有的艰难困苦,终其一生,坚守初心。这本自传不仅是常书鸿一生奋斗的记录,更是一本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见证,还是敦煌文化的普及读本,面对困难人生不妥协的励志模本。
愿为敦煌燃此生的创作者
· · · · · ·
-
常书鸿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常书鸿
著名油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被赵朴初誉为“敦煌守护神”。他1927年赴法国留学,学习油画,作品屡获大奖,并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因在书摊偶遇《敦煌石窟图录》,1936年决心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回国投身敦煌石窟保护工作。1942年参与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随后担任首任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等。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喜欢读"愿为敦煌燃此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愿为敦煌燃此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愿为敦煌燃此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敦煌就是他,他就是敦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或许没听说过常书鸿,但你一定听说过“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60年代,报告文学《祁连山下》风靡一时,而主人公尚达的原型就是常书鸿。 这篇报告文学在当时还在念大三的樊锦诗心中掀起了涟漪,她被常先生的事迹所震撼。机缘巧合之下,毕业后,她来到敦煌,像她崇敬的前辈们一... (展开)
《敦煌,敦煌》——那些常书鸿先生教给我们的

如果有来世,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完成那些未竟的工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池田大作曾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职业呢?” 他回答道:“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但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来到这世界,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工作。我觉得这半个世纪过得太快了,敦煌研究和保护是几代人的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回首已... (展开)
敦煌守护神|没有常书鸿,就没有今天的敦煌!
> 更多书评 2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7.7分 260人读过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8.9分 110人读过
-
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9)8.7分 16人读过
-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年)暂无评分 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考古 (本来老六)
- 图书馆 (派大星)
- 文学书籍 (雪山上的彩虹)
- 买书库 (要到黄昏时起飞)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愿为敦煌燃此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Lynn职业制冷师 2022-12-03 22:29:39 天津
序言是精华,也是全书内容的高度概括,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正文展开写的时候反而是有点琐碎了。感慨啊,这老一辈知识分子这个家国情怀和救亡道义真是太让人动容和敬佩了。
0 有用 sinoomega 2023-07-26 23:57:26 江苏
是不是每一位敦煌人都是以一辈子作为时间单位去守护这个文化瑰宝的?常老这本自传真的看得人唏嘘不已。都说由奢入俭难,他是怎样从平静舒适的巴黎生活进入艰苦枯燥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荒凉之地开启一生的守护的。这是需要多大的信念和力量啊。九层楼上的铁马风铃陪了他一辈子,也就是他这一辈子,开启了现如今敦煌的辉煌现状。都是老一辈人的守护陪伴和宣传,才让如今的铁马风铃的响声传到了世界的各地。那么多人慕名就为了看一眼... 是不是每一位敦煌人都是以一辈子作为时间单位去守护这个文化瑰宝的?常老这本自传真的看得人唏嘘不已。都说由奢入俭难,他是怎样从平静舒适的巴黎生活进入艰苦枯燥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荒凉之地开启一生的守护的。这是需要多大的信念和力量啊。九层楼上的铁马风铃陪了他一辈子,也就是他这一辈子,开启了现如今敦煌的辉煌现状。都是老一辈人的守护陪伴和宣传,才让如今的铁马风铃的响声传到了世界的各地。那么多人慕名就为了看一眼千年的文化,去朝拜一下心中的那座圣地。终有一天,要去敦煌。 (展开)
3 有用 叶梓开 2024-04-01 17:37:52 北京
印象最深刻是张大千给他留小纸条,画了一个寻蘑菇路线……
0 有用 silence。 2023-06-23 19:35:18 北京
先读的叶文玲写的《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再读的常先生写的自传《愿为敦煌燃此生》,才发现原来诸多内容都来源于常先生本人的写作,自传把绝大多数笔墨放在了敦煌的历史、艺术、保护与修复上,就像是一个守护者述说着心爱的宝物,而对于自己所经受的曲折坎坷,重重磨难都克制地一笔带过。这样的着墨也正如标题,这是他无怨无悔的一生,与敦煌精神相融的一生。
3 有用 一个二 2022-10-02 21:58:33 安徽
大苦大慈大悲大喜的一生。编排沿年,有附录论文。原来是鞑子,辛亥后逃到西湖居,穷,孝,看雷峰塔倒塌,学染织,一等读书人,留校教书,明师,后笨办法学法语自费留学,与徐悲鸿交。意外对于张大千并无怨言,反而记挂他给自己蘑菇图和批注图册。妻离女未散,承父业。后又有李承仙女士。筑土墙被奚落「教授先生」终做成,真是知识分子的天真+实干风骨。春夏花草果如锦,无愧塞上江南之称。临摹颜色线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年老依旧... 大苦大慈大悲大喜的一生。编排沿年,有附录论文。原来是鞑子,辛亥后逃到西湖居,穷,孝,看雷峰塔倒塌,学染织,一等读书人,留校教书,明师,后笨办法学法语自费留学,与徐悲鸿交。意外对于张大千并无怨言,反而记挂他给自己蘑菇图和批注图册。妻离女未散,承父业。后又有李承仙女士。筑土墙被奚落「教授先生」终做成,真是知识分子的天真+实干风骨。春夏花草果如锦,无愧塞上江南之称。临摹颜色线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年老依旧热切情浓。于政基本上无涉,但被坑害多次。看宿白/向达/陈梦家三人颇为意外居然是同代。竺可桢/郑振铎都好人竺把散失在国外的敦煌遗书和文物复制成显微胶卷送他。郑振铎愿意私掏腰包赞助 ,还赠书。国/民/党于此只有恶行,延安座谈会讲话在这里出现真是吓一跳。日本之行该是诗书画史风流一笔。去过仙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