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本书即1959-1960年度的研讨班中,拉康以其对欲望的独到理解与创新阐述为基础,较为系统地构建起了一套以欲望为核心的“精神分析的伦理学”,并且通过从各个角度不断与西方伟大的哲学-伦理学传统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彰显了欲望极其宝贵的伦理学价值。通过对康德伦理学进行独具创见的批判性解读,拉康深入揭示了后者与萨德思想的隐蔽关联所引发的西方现代伦理学的重大危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精神分析式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在实践中对欲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冲动的对象进行某种“升华”。通过对弗洛伊德冲动学说的重读和解构,拉康在深入揭示冲动和语言紧密关系的同时,也为冲动的可塑性进而还有升华的可能性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如何将欲望的心理活动付诸行动的问题上,拉康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的三段论式的实践模式,并且对此给出了一套别开生面的阐释。以欲望与行动之间的...
在本书即1959-1960年度的研讨班中,拉康以其对欲望的独到理解与创新阐述为基础,较为系统地构建起了一套以欲望为核心的“精神分析的伦理学”,并且通过从各个角度不断与西方伟大的哲学-伦理学传统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彰显了欲望极其宝贵的伦理学价值。通过对康德伦理学进行独具创见的批判性解读,拉康深入揭示了后者与萨德思想的隐蔽关联所引发的西方现代伦理学的重大危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精神分析式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在实践中对欲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冲动的对象进行某种“升华”。通过对弗洛伊德冲动学说的重读和解构,拉康在深入揭示冲动和语言紧密关系的同时,也为冲动的可塑性进而还有升华的可能性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如何将欲望的心理活动付诸行动的问题上,拉康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的三段论式的实践模式,并且对此给出了一套别开生面的阐释。以欲望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为主轴,拉康在对文学经典中的悲剧英雄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中,实际上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悲剧理论,并且揭示了他的这套欲望伦理学所具有的悲剧精神。最终,可以说这套以认识欲望、净化欲望并爱护欲望为宗旨的精神分析的伦理学,鼓励人们“不在其欲望上让步”或者说遵照其内心的欲望去行动,真正做到“从心所欲”。
雅克·拉康研讨班七的创作者
· · · · · ·
-
雅克·拉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雅克·拉康(1901-1981),法国著名思想家,被认为是弗洛伊德以来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家。主要作品为《文集》、《其他文集》以及二十几本已整理出版及待出版的《研讨班》。拉康以“回到弗洛伊德”为口号,借助结构主义等方法,提出了诸如镜像阶段等理论,在哲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政治理论、文化研究、文艺批评等领域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译者简介:卢毅,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笛卡尔与法国研究中心负责人。复旦大学-巴黎第一大学联合培养哲学博士,巴黎第八大学访问学者。译有《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雅克·拉康研讨班七:精神分析的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21年)等。
目录 · · · · · ·
“物”的引论
第二讲 快乐与现实
第三讲 重读《规划》
第四讲 “物”(一)
第五讲 “物”(二)
第六讲 论道德法则
升华的问题
第七讲 冲动与诱饵
第八讲 对象与“物”
第九讲 论“无中生有”
第十讲 边缘小评
第十一讲 变形图像中的骑士之爱
第十二讲 对贝恩菲尔德的批判
享受的悖论
第十三讲 上帝之死
第十四讲 对邻人的爱
第十五讲 违犯的享受
第十六讲 死冲动
第十七讲 “善”的功能
第十八讲 “美”的功能
悲剧的本质
对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的一次评注
第十九讲 安提戈涅的光芒
第二十讲 剧情的环节
第二十一讲 两种死之间的安提戈涅
精神分析经验的悲剧维度
第二十二讲 对幸福的要求与分析的许诺
第二十三讲 精神分析的道德目的
第二十四讲 伦理学的悖论或“你是否按照你的欲望行动了?”
说明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道德经验本身,也就是[道德]裁决的参照项,将人置于与其自身行为的某种关系中,而这种行为不仅是涉及一种成文法的行为,也是涉及一种导向、一种倾向、总而言之是涉及他所呼唤并且孕育了一种举止典范(ideal)的“善”(bien)的行为。这一切严格来说也构成了伦理学的维度,并且超越了命令,也就是超越了可能会以一种责任感呈现出来的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讲 我们的纲要 -
我主张:人们可能为其感到有罪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在其欲望上让了步,至少在[精神]分析的视角下是如此。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十四讲 伦理学的悖论或“你是否按照你的欲望行动了?”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雅克·拉康研讨班七"的人也喜欢 · · · · · ·
雅克·拉康研讨班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会一直出下去吗 | 来自绿格尔 | 3 回应 | 2024-05-08 02:23:12 |
没有基础的人如何读懂这本书? | 来自海上孤鸿 | 2024-03-13 11:00:47 | |
实事求是一下,“你”真读懂了吗? | 来自大魔王的快乐 | 2023-03-18 19:27:26 | |
这是研讨班七,还有前六本吗? | 来自shu | 1 回应 | 2022-11-25 20:05:39 |
拉康的版权所有者不是不卖版权吗 | 来自胶原体 | 2 回应 | 2022-03-26 20:06:4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
W. W. Norton & Company (1997)9.5分 32人读过
-
Routledge (2007)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Seuil (1986)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精神分析】 (爱玛·包法利)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豆瓣书榜 (商务印书馆)
- 西方哲学其一 (消逝风中的墓地)
- 左派的理论武器 (免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80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雅克·拉康研讨班七的评论:
feed: rss 2.0
19 有用 养鸡场客卿 2021-12-07 18:41:36
可以看出拉康对文本的魔法般的扭曲能力。实际上S7读下来,感觉问题意识还是精神分析的结束问题,安提戈涅这个形象,就是这个时期拉康的暂时的答案。
1 有用 伞木希美 2024-07-29 19:57:42 四川
安提戈涅以她的立场代表了一道根本的界线,该界线超越了一切内容,超越了波吕尼刻斯可能行过的任何善与恶,超越了他可能经受的任何惩罚,而维系着他的存在独一无二的价值。这一价值本质上属于语言。在语言之外,它甚至无法被设想,而曾经生活过之人的存在地无法与他所承载的善恶、命运,对他人的后果以及对他自身的情感分离开来。这种纯粹性,这种存在与其所经历的历史剧诸特征的分离,正是围绕着它的安提戈涅借以维系自身的界线,... 安提戈涅以她的立场代表了一道根本的界线,该界线超越了一切内容,超越了波吕尼刻斯可能行过的任何善与恶,超越了他可能经受的任何惩罚,而维系着他的存在独一无二的价值。这一价值本质上属于语言。在语言之外,它甚至无法被设想,而曾经生活过之人的存在地无法与他所承载的善恶、命运,对他人的后果以及对他自身的情感分离开来。这种纯粹性,这种存在与其所经历的历史剧诸特征的分离,正是围绕着它的安提戈涅借以维系自身的界线,即“从无中”。它不外乎语言的在场在人的生命中设置的切口。 (展开)
3 有用 两条尾巴 2024-02-16 21:34:41 上海
突然想去把疙瘩的Le mépris再看一遍(。ì _ í。)/之前学欧洲文学史的时候没太明白悲剧的作用:“通过怜悯和恐惧达到净化的目的” 现在好像明白一点这个Catharsis代表什么了/“向死而在”这个说法在被污染的中文语境下好萌啊 晕
13 有用 LeSpleen 2021-12-28 08:46:14
主体通过与原物保持距离、压抑来构建自身,快乐原则总是想达到不可触及之物,但快乐的极致是无法承受的痛苦,现实原则通过verbaliser来修正、规定快乐的界限。对抵达Das Ding原物的思考可以链接到朗西埃和利奥塔的美学异托邦,语言不可及之处,logos与鬼魂的力量之间。大写的“美”的客体不再处于力比多经济学的交换逻辑当中,而是不可约化之物、死本能迈向的“实在”Réel方向,是萨德意义上二次死亡,... 主体通过与原物保持距离、压抑来构建自身,快乐原则总是想达到不可触及之物,但快乐的极致是无法承受的痛苦,现实原则通过verbaliser来修正、规定快乐的界限。对抵达Das Ding原物的思考可以链接到朗西埃和利奥塔的美学异托邦,语言不可及之处,logos与鬼魂的力量之间。大写的“美”的客体不再处于力比多经济学的交换逻辑当中,而是不可约化之物、死本能迈向的“实在”Réel方向,是萨德意义上二次死亡,却闪烁刺眼光芒(objet a)的安提戈涅,因此痛苦成了触及客体/通俗意义上他者的必经之路,建筑共同体的伦理学其实是仰望、绕圈歌颂其如骑士之爱的贵妇一样刁钻难搞的不可能性…… (展开)
2 有用 大明宫的糊涂蛋 2021-11-03 12:17:28
晦涩,但不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