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吃”是中国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主题之一,作者以考古学家的身份介入到饮食的发展流变之中,将“吃”纳入社会专题史的范畴,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举凡饮食器具、烹饪方式、饮食掌故,详述其流变,一一考订源流,从“饮食”一事再现中国文化的广博与厚重。本书行文流畅,语言通俗幽默,寓学术研讨于吃这一“俗事”上,将食物之美、饮食之雅写得有滋有味,令人垂涎。
作者简介 · · · · · ·
王仁湘,考古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先后被聘为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研究员。主编、主撰各类著作一百多种,主要有《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庙底沟文化彩陶研究》《中国史前考古论集》《半窗意象》《往古的滋味:中国饮食的历史与文化》《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大仰韶:黄土高原的文化根脉》《南藩海昏侯》等。
目录 · · · · · ·
重版前言
第一章 饮食与中国远古文化
一、黄土与大河的养育
二、悠久的火食传统
第二章 五味调和
一、从大羹玄酒到五味调和
二、八珍百羞说御膳
三、乡味与菜系
四、素食清供
五、羌煮貊炙话“胡食”
第三章 岁时饮馔
一、迎春
二、消夏
三、爽秋
四、暖冬
五、岁时的寄托
第四章 太官·庖人·食经
一、天官·太官·光禄寺
二、庖人与厨娘
三、市厨与中馈
四、食经种种
第五章 茶道
一、茶食和茶饮
二、茶圣与《茶经》
三、龙团凤饼
四、茶中趣
第六章 酒中三昧
一、禹诫与酒诰
二、酒徒·名士·酒仙
三、“礼饮三爵”
四、酒令
第七章 亦食亦药
一、五味与保健
二、饮食宜忌
三、以食当药的食疗术
四、以药当餐的药膳方
第八章 独具一格的进食方式
一、餐匙源流
二、箸史
三、中国餐叉之谜
四、分餐与会食
第九章 吃的艺术
一、精味
二、悦目
三、夸名
四、美器
五、佳境
六、雅兴
七、绝咏
八、妙喻
第十章 食礼
一、礼始诸饮食
二、宴饮之礼
三、待客之礼
四、进食之礼
五、“会约”与“觞政”
第十一章 古代饮食观
一、“嗟来之食”与食客三千
二、诸子食教
三、梦想长生与追求不朽
四、“食必方丈”的贵族派头
五、宋人食观
六、袁枚如是说
第十二章 食功论
一、祭先礼神
二、期友会亲
三、报上励下
四、安邦睦邻
五、养性健身
初版后记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第一章 饮食与中国远古文化
一、黄土与大河的养育
二、悠久的火食传统
第二章 五味调和
一、从大羹玄酒到五味调和
二、八珍百羞说御膳
三、乡味与菜系
四、素食清供
五、羌煮貊炙话“胡食”
第三章 岁时饮馔
一、迎春
二、消夏
三、爽秋
四、暖冬
五、岁时的寄托
第四章 太官·庖人·食经
一、天官·太官·光禄寺
二、庖人与厨娘
三、市厨与中馈
四、食经种种
第五章 茶道
一、茶食和茶饮
二、茶圣与《茶经》
三、龙团凤饼
四、茶中趣
第六章 酒中三昧
一、禹诫与酒诰
二、酒徒·名士·酒仙
三、“礼饮三爵”
四、酒令
第七章 亦食亦药
一、五味与保健
二、饮食宜忌
三、以食当药的食疗术
四、以药当餐的药膳方
第八章 独具一格的进食方式
一、餐匙源流
二、箸史
三、中国餐叉之谜
四、分餐与会食
第九章 吃的艺术
一、精味
二、悦目
三、夸名
四、美器
五、佳境
六、雅兴
七、绝咏
八、妙喻
第十章 食礼
一、礼始诸饮食
二、宴饮之礼
三、待客之礼
四、进食之礼
五、“会约”与“觞政”
第十一章 古代饮食观
一、“嗟来之食”与食客三千
二、诸子食教
三、梦想长生与追求不朽
四、“食必方丈”的贵族派头
五、宋人食观
六、袁枚如是说
第十二章 食功论
一、祭先礼神
二、期友会亲
三、报上励下
四、安邦睦邻
五、养性健身
初版后记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一李白《少年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五味调和 -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茶道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饮食与中国文化"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饮食与中国文化"的人也喜欢 · · · · · ·
饮食与中国文化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昨日的盛宴 往古的滋味
昨日的盛宴 往古的滋味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饮食的历史几乎与中国的文明史一样长。在充饥果腹之外,人们赋予了饮食更多的文化意味,即今天每每被提及的所谓“食文化”。长久以来就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感兴趣,前几日购得王仁湘著《往古的...
(展开)

《饮食与中国文化》:古代饮食文化小百科
以前读《东京梦华录》,里面讲到宋朝丰富的玩乐和餐饮文化颇为引人入胜,各种新奇而有想象力的古代吃食让人垂涎向往,比如仅在《州桥夜市》一篇中,作者就列数了沙糖冰雪冷元子、麻腐鸡皮、荔枝膏、生淹水木瓜、冰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滴酥等等食物,真让人有一种穿越回去体验...
(展开)

饮食与中国文化:考古学家带你考古美食,一起感受舌尖上的历史,学一门有滋有味的学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王仁湘是一位考古学家,这样的身份来研究饮食,绝对值得期待。 这是一本考古饮食的书,把饮食和历史相结合,历史不会枯燥。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书中没有呆板的数据和枯燥的考古报告,而是用古诗、故事和趣闻描绘出雅俗共赏的人间烟火。 本书作者参考了240部文献,用四年时间... (展开)
饮食为什么不能不讲“礼”?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礼记》有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这意思是说,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饮食活动中的食礼,就是饮食规范。 唐代崔融的《为韦将军请上礼食表》中说,“饮食之礼,圣贤所贵,以奉君人,以亲宗族”。这道出了文明时代食礼的根蒂。历朝历代的人们都延续对《礼记》等...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7.4分 164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1993)7.7分 52人读过
-
青岛出版社 (2012)暂无评分 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文化史 (🦉的瓦涅密)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新民说书目 (新民说)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新民说2022年书目 (新民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3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饮食与中国文化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yuyu 2022-12-27 03:38:33 北京
古代饮食文化小百科,也适合当写小说的工具书。
2 有用 小肖 2023-07-18 16:49:59 重庆
用一下午时间浏览一遍,内容庞杂却所得无多。由于作者的专业是考古,本书的内容属于与饮食相关的“饮食考古学”范畴,涉及与饮食相关的考古资料的方方面面,可作为有相关兴趣的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工具书查阅。不适合普通读者。
0 有用 TOMOKO 2024-01-01 18:11:02 浙江
有意思,但也没有特别有意思
1 有用 Henry 2023-06-23 17:41:11 重庆
杂而不精
1 有用 Sam_Sara 2023-07-14 18:03:33 广西
比较浅显,但材料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