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的书评 (201)

邓安庆 2023-02-01 16:10:32

碎碎念的百年私人史

2023年1月27日晚,杨苡先生去世,享年103岁。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正读到她的这本口述自传的“中西十年”章节,也是全书最无忧无虑的部分。杨苡回忆学校有老师去世,她和同学们一起唱《渡过死海》(Cross the Bar)以表怀念,“让那无量深处所涌现的,重返家乡黄昏与晚钟声过后,...  (展开)
磬夏 2023-01-04 12:53:11

百岁回忆录

杨苡出生于1919年,以前其实一直是叫做杨静如的,之后才改名为杨苡,有意思的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叫做赵苡,可能两者有一部分的关系。这本口述史所涉及到的时间基本上是从清末一直到抗战结束,之前的一些关于家族的情况都是杨先生从家人那里听过来的。 最吸引我的部分就是杨苡在西...  (展开)
挖土 2023-01-02 10:02:31

略长了一些,短评写不下了。

余斌老师作为张爱玲的研究者和杨苡先生的忘年交,本身就有一种有趣的张力:张与杨的出身,有相似之处,都是很容易被坊间说成“最后的贵族”云云的人。而张是少女时代就毫无少女感的人,杨先生是百岁高龄仍然有小女生情态的人,两个人说到相似的事,真是完全不同眼光,而余老师...  (展开)
不知微 2023-10-07 19:11:32

叙述者的谎言与评论中的刻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书挺有意思的,有意思在两点。 第一点可以称为“叙述者的谎言”,可能因为是口述史,作者流露了太多破绽。 比如,刚刚还充满感情地说中西平等友爱,谁炫耀家境会被看不起,过会儿就说哪些老师家境窘迫,英文发音也不好。后来作者去了联大,不喜欢吴宓和赵瑞蕻的原因之一也是...  (展开)
长安月 2022-12-09 20:50:44

少女时的杨苡奶奶真美

之前读过《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从杨苡奶奶的文字中认识了她,这本是杨苡口述的自传,看到奶奶年轻时的样子,真是大家闺秀的气质。 这是那个年代的旧式家族的事。十七岁的杨苡在天津的“美丽照相馆”照了“美术照”,老板拍得很用心,放大了搁在橱窗里,还上了色。有次母亲路...  (展开)
格野 2022-12-09 12:31:30

杨苡先生口述自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段时间看过一本书《我的舅舅杨宪益》,介绍了这位翻译巨匠的一生经历。而本书的主人公杨苡,与杨宪益是兄妹关系,两者都是从事翻译工作,是翻译名家。 人到老年之后,总会回想之前人生的经历,并想把它写下来,流传下去,尤其对于一些大家、名人而言。本书就是百岁老人杨苡的...  (展开)
吉白 2023-02-03 19:04:14

爱不能伪装,也无法遮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休假。在来回博物馆的地铁和被窝里读了一半。直感叹爱真是一种无法伪装的东西。杨女士对她丈夫的不欣赏,在无需字斟句酌的口述中,已不能体现得更清楚。不爱一个人的时候,看不到他的好处:他不幽默,做人没有趣味,走路捏着本书是想让别人觉得他有学问,描述婚前关系不使用恋...  (展开)
脉望 2022-12-29 22:10:56

從文在滇

楊苡先生的口述自傳終於出版。這恐怕是和聯大有直接關聯諸子的最末一種著述了罷。未讀之前。頗為期待。大約等了一兩個月。書終於拿到手上。書名叫做《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平裝鎖線。用紙亦佳。就物質形態而言。可以稱得上製作精細。 然而想說的是另一面。這書名真有些清...  (展开)
豆瓣不是酱 2023-01-23 19:38:37

故人随波逐浪 各自风雨几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正如本书作者余斌所言:“杨先生的口述当然首先是她的自传,然同时她的讲述中还留下了形形色色的人的身影,家人、朋友、师长……”《一百年 许多人 许多事》作为一部口述自传,可以见证许多人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读之足以延长人生的长度、思维的广度、心胸的宽度...  (展开)
单读 2023-01-29 10:12:13

逃离家,直至一个广阔的人生|纪念杨苡

《呼啸山庄》的译者(也是书名的中文首译者)杨苡于 1 月 27 日逝世。她与“五四”运动同岁,1919 年生于天津的一个封建大家庭。在《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一书中,她如此回看这一时间上的巧合,认为自己“生逢其时”:“对政治、理论什么的,我不感兴趣,也从来没弄懂过,...  (展开)
四部居士 2023-01-29 12:39:34

又是短評寫不下了

百歲老人的回憶,洋溢著爽快和豁達,時間的淘洗歷練似乎使得作者看透世事、看破人情,年齡過長讓作者能看到很多同時代的人如好友、手足的結局,使得回憶有時顯得有些悲涼和無奈。早年塑造了作者的部分性格,家族的描繪堪比一部記述民國豪族的小說,而作者念念不忘的是對李堯林...  (展开)
鹤游西 2022-12-29 13:11:49

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

这位生于五四运动那年的老人今年已经103岁,经历过抗日,解放,新中国成立,文 革,改革开放的她在书封面上照片中满眼的慈悲与从容,让我一眼对她的人生就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而读过这本书后,她的智慧与豁达更是让我处于触及灵魂的震动中久久不能自拔,真正做到了“始于颜值,...  (展开)
游啊游的游 2022-12-27 15:31:22

收到偶像巴金回信那几天,我狂喜得恨不得拥抱遇到的每一个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几天利用退烧间隙,读完了杨苡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名字起得真好,现年103岁的杨苡回望自己百余年人生经历过的那些人那些事,有收获、有遗憾、有温暖、有伤痛,每一帧回忆都充满感动,每一段往事都写满深情。 杨苡,著名文学翻译家,一九...  (展开)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05-06 10:40:06

记忆战胜死亡:杨苡的“家·春·秋”

杨苡先生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第二章有一节,题作《给巴金写信》。这一整章都是写她在天津中西女校读书的经历:八岁入校,十八岁离开,正是题目所说的“中西十年”。从小学到中学,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是身体和精神的变动都特别急剧的一段时光。站在十八岁,回...  (展开)
2023-02-04 18:10:19

百年沧桑如梦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人》这是一本非常好读的书,是口述传记。一开始我以为自己是读不下去的,但是这书你一看就栽进去了,读的停不下来,这三天我真的是一有时间就把书拿起来读,特有味儿。 杨苡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家族人太多了,所以开篇是对家族成员做了一个概述:祖父、父...  (展开)
飘飘一鸟鸟 2023-02-20 15:52:40

大开眼界--见识了真正的大户人家的生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有钱人家也会有各种污秽不堪的事。书中姨太太和仆人私通,完全没法拦。因为这是人性。无法用严格的等级观念去束缚真正的人性。 2 等级观念非常严格。姨太太和他所生的孩子就全方位的低人一等。尤其是女儿。这让我想起探春了。这本书中作者的姐姐要强的个性和探春类似了。姨太...  (展开)
霂也 2023-02-13 14:04:24

回忆里的爱情,是真的爱情吗?

这段时间一直在想,如果真的完全不喜欢一个人,真的可以共同孕育两个孩子并且忍受几十年的共同生活吗? 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那个人,真的就是爱情使然吗? 因为叙述的口吻是平静内敛的,表现出来的思念愈发显得深切真挚。 杨苡写她生了第一个孩子后又去读书,常常坐在茶馆里写信...  (展开)
ly的读享生活 2022-12-01 10:10:07

名门闺秀的云烟往事

-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杨苡/口述 余斌/撰写,@译林出版社 - 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中译英了全本《红楼梦》和《儒林外史》,是我崇敬的翻译家。 在回忆录《漏船载酒忆当年》里,杨先生说起自己有两个同母妹妹,小妹静如也是一位作家,笔名杨苡,出版过一些诗和散文。 - ...  (展开)
浪否 2023-01-29 22:55:02

以此书悼念杨苡先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忽闻杨苡先生的讣告,感慨时代的荒诞之余,总会忍不住细想,不知道她到达人生终点那一刻,脑海中是否会出现走马灯,回顾百年见历的人生?她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看法,又会是怎样的?恰好手边有本《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便无情地扔开手中的书,翻阅起它来——...  (展开)
梦貘 2023-01-15 22:16:00

岁月呼啸,美无倦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岁月就是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到的故事。每一次与老人的对话都是一场盛宴,而这本书让我重复回到听故事的夏日午后,蝉鸣蛙语,烈日灼灼,而我吃着从深井里转出来的西瓜,听遥远的时空里曾发生的故事。 杨苡其人,翻译家,1919年出生于天津,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曾借读于中...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 (共201条)

订阅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