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Less Than One
译者: 黄灿然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440
定价: 86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译文经典(精装本)
ISBN: 9787532797004
内容简介 · · · · · ·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经典散文集
美国国家书评奖获奖作品
“一个诗人对一个帝国”
《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长文为主,夹以若干短文,仅十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再加上其文体和“书体”的独特,遂形成一本完美之书。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的精神自传,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布罗茨基以创造性的诠释与解读,完成了他对阿赫玛托娃、奥登等人的致敬,对个人价值的有力捍卫,还有对独裁者罪行的揭露和控诉。这样的控诉使用的不是公共语言和措辞,而是站在“一个诗人对一个帝国”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又源自他的一个信念:语言高于一切,甚至是时间崇拜的对象,诗歌则是语言的至高形式。
作者简介 · · · · · ·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生于1940年的列宁格勒,布罗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国苏联度过,他的大部分诗歌成就也是用俄语完成的;1972年,永别故土、定居美国的布罗茨基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进而一举成为英语世界最为卓越的散文大师之一。诚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给出的自我认知:“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1987年,年仅47岁的布罗茨基因“包罗万象,充满清晰的思想和诗意的强度”,“出神入化”“韵律优美”,“如交响乐一般丰富”的诗篇和“为艺术英勇献身的精神”,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加缪之后又一位年轻获奖者。1991年,布罗茨基成为美国桂冠诗人。
译者黄灿然,诗人、翻译家,著有诗集《十年诗选》《世界的隐喻》和《游泳池畔的冥想》等;译文集《见证与愉悦——当代外国作家文选》...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生于1940年的列宁格勒,布罗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国苏联度过,他的大部分诗歌成就也是用俄语完成的;1972年,永别故土、定居美国的布罗茨基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进而一举成为英语世界最为卓越的散文大师之一。诚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给出的自我认知:“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1987年,年仅47岁的布罗茨基因“包罗万象,充满清晰的思想和诗意的强度”,“出神入化”“韵律优美”,“如交响乐一般丰富”的诗篇和“为艺术英勇献身的精神”,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加缪之后又一位年轻获奖者。1991年,布罗茨基成为美国桂冠诗人。
译者黄灿然,诗人、翻译家,著有诗集《十年诗选》《世界的隐喻》和《游泳池畔的冥想》等;译文集《见证与愉悦——当代外国作家文选》;合译《时代的喧嚣——曼德尔施塔姆散文选》。另译有萨尔曼·拉什迪(鲁西迪)长篇小说《羞癴》和《卡瓦菲斯诗集》《里尔克诗选》《聂鲁达诗选》等。2011年,黄灿然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2023年获花地文学榜年度金奖(年度诗歌金奖)。
目录 · · · · · ·
哀泣的缪斯 028
钟摆之歌 045
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 060
在但丁的阴影下 082
论独裁 099
文明的孩子 107
娜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1899—1980):
讣文 127
自然力 137
涛声 143
诗人与散文 155
一首诗的脚注 172
空中灾难 241
论W. H. 奥登的《1939年9月1日》 273
取悦一个影子 323
毕业典礼致词333
逃离拜占庭340
一个半房间38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大致有两种人,相应地,也大致有两种作家。第一种无疑是大多数,他们把人生视为唯一可获得的现实。这种人一旦变成作家,便会巨细靡遗地复制现实;他会给你一段卧室里的谈话,一个战争场面,家具衬垫物的质地,味道和气息,其精确程度足以匹比你的五官和你相机的镜头;也许还足以匹比现实本身。……第二种是少数,他把自己或任何人的生活视为一种测试某些人类特质的试管,这类特质在试管里极端禁锢状态下的保持力,对于证明无论是教会版还是人类学版的人类起源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人一旦成为作家,就不会给你很多细节,而是会描述他的人物的状态和心灵的种种转折,其描述就是如此彻底全面,以至于你为没有亲身见过此人而高兴。合上他的书就像醒来时换了一个面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1页 -
陀思妥耶夫斯基继续对虚无主义展开批判,我们可以想见,他在把屠格涅夫作品中的主人公的生平延展到19世纪60年代。弗兰克考察了巴扎罗夫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手中的变形过程。从《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尼科夫到《群魔》中的比拉斯科尼科夫还要年轻的韦尔克霍文斯基。……这种批判不仅仅是在政治层面上展开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末世论想象中,虚无主义连同它那非道德的功利主义和前尼采式的自我神化,都是一种仍在发展的思乡病:俄罗斯要是沦入虚无主义的手里,它终将变成伪基督统治下的俄罗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小于一"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小于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5 条 )



> 更多书评 6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4)8.9分 4172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11)9.3分 8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9.0分 599人读过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87)9.5分 4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译文经典·文学类(持续更新中) (上海译文文学室)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我的书目-上海译文窗帘布 (zk)
- 书单|诗人论诗 (欧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小于一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良欢 2025-01-15 16:58:48 云南
粗略阅读,暂且标记
2 有用 claire_lynn 2025-02-13 22:42:14 江苏
白天晚上的读,看了5天。终于看完了最后一个字。只能说一个作家就是一个风格,金句的确不少,但是这些随笔大多数是评论另外诗人的、诗的特殊、哲学视域、集权政治……内容并不那么容易消化。中国人读来可以立即理解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可以看一下《非理性的人》,再另外三分之一只能靠天份了。很遗憾,我没有。
1 有用 杨顾植 2025-03-30 09:12:32 江苏
布罗茨基对个人的见解,对多数的俄国诗人作品的理解,因为几乎没有读过书中几位诗人的作品,在去阅读布罗茨基对他人作品的理解有些艰难,但还是不影响这是一本好作品,布罗茨基犀利又不失独特视角的分析很有深度。 书里有几个观点很有意思,例如一段对人能不能清楚告知确信自己是自己,是拥有不同思想的个体,用小鸟来比喻,在它落网后,能不能明白它是它自己,而不是众多复制品之一。 还有他对诗人茨维塔耶娃的阐述理解,形容她... 布罗茨基对个人的见解,对多数的俄国诗人作品的理解,因为几乎没有读过书中几位诗人的作品,在去阅读布罗茨基对他人作品的理解有些艰难,但还是不影响这是一本好作品,布罗茨基犀利又不失独特视角的分析很有深度。 书里有几个观点很有意思,例如一段对人能不能清楚告知确信自己是自己,是拥有不同思想的个体,用小鸟来比喻,在它落网后,能不能明白它是它自己,而不是众多复制品之一。 还有他对诗人茨维塔耶娃的阐述理解,形容她是个非常入世的诗人,即使在年迈时依然有能力放慢自己,能用远处的目光看一看自己。这些解读深思会觉得有很多寓意。 最后就是最近一直读到的一个结论,概念,概括。布罗茨基认为一个概念固然美,但它意味着意义的简化,把松散的两端切掉,集中心概念,而松散的两端常常是身处现象世界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们相互交织。 (展开)
1 有用 KA 2025-02-24 17:22:48 上海
这本有大量诗论。因为对诗歌一直没什么感觉,读得很艰难
0 有用 设置昵称 2025-03-18 01:40:40 瑞典
很有意思的文学评论和时代评论,尤其《小于一》这一篇很值得一读。有些改变了但有些仍在循着过往的车辙行走。在过去里照见和现在仍相连接的无数影子。我们在不可靠的记忆里捕捉真实和思考存在,在动荡的现在里期待并怀疑未来。And I like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from ... 很有意思的文学评论和时代评论,尤其《小于一》这一篇很值得一读。有些改变了但有些仍在循着过往的车辙行走。在过去里照见和现在仍相连接的无数影子。我们在不可靠的记忆里捕捉真实和思考存在,在动荡的现在里期待并怀疑未来。And I like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from very detailed and visualized perspectives.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