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作者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概念,构建了一个新鲜的分析框架。通过这个新视角,作者对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阶进行了细密考察,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进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进而对整个帝国时代的官僚等级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划分为五个阶段的分期模式。
品位与职位的创作者
· · · · · ·
-
阎步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阎步克,1954年生,辽宁沈阳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8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任职,1993年任教授至今。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1997年第2版)、《士大夫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阎步克自选集》(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译著有《官僚制》(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帝国的政治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品位与职位
一、品位与职位
二、禄秩与散阶
三、先秦至隋的阶、职关系变迁
四、动因与意义的进一步分析
五、一个尝试:传统官阶制的五段分期
第二章 爵禄与吏禄
一、贵族时代的爵禄等级
二、二十等爵制
三、吏禄的扩张和爵禄的退缩
四、爵制的品位意义
第三章 从稍食到月俸
一、问题的提出
二、《周礼》所见稍食考
三、领取稍食者之身份
四、月食与月钱
五、年俸与田禄
第四章 汉代禄秩之附丽于职位
一、离职再仕问题的意义
二、病免、服丧后再仕的考察
三、“故公”与“故二千石”的任用
四、增秩和贬秩
五、散官问题
六、禄秩等级与吏治精神
第五章 官品的创制
一、《魏官品》的问世时间
二、官品与朝位
三、官品与爵命
四、官品对官僚等级的调整
五、官品与禄秩
六、南齐官品拾遗
第六章 中正品与勋位
一、魏官品与中正品之异同先后
二、宋齐勋位的性质和等级
三、由勋位论官僚的身份结构
四、中正品与官品的对应和不对应
五、“门品秩序”
第七章 北魏对萧梁的官阶制反馈
一、梁官品的正从上下
二、梁十八班制与北魏太和官品析分
三、流外七班和流外七品
四、北魏官阶改革之溯源
第八章 军阶的演生
一、秦汉的将军制度
二、魏晋南朝将军号的散阶化
三、北朝军阶制的发展
四、置佐与食俸
五、军阶与官阶
第九章 西魏北周军号散官双授考
一、西魏北周的军号、散官序列
二、“双授”考实
三、尚左尚右问题
四、北魏的滥授与“双授”
五、军号对散官的“拉动”
第十章 东西官阶互动与南北清浊异同
一、北齐对“双授”的整饬
二、南朝散官阶官化的停滞不前
三、南北“清浊”观念之异同
四、北齐对西魏军号序列的借鉴
五、官阶制与南北朝隋唐制度源流问题
第十一章 隋唐间文武散阶制的定型
一、隋初的散实官和文散官
二、隋初的军号序列
三、八郎八尉的创设
四、隋炀帝的散职
五、谒者台九郎序列
六、唐初散阶制的定型
七、唐初郎尉体制的几点考辨
后记
· · · · · · (收起)
一、品位与职位
二、禄秩与散阶
三、先秦至隋的阶、职关系变迁
四、动因与意义的进一步分析
五、一个尝试:传统官阶制的五段分期
第二章 爵禄与吏禄
一、贵族时代的爵禄等级
二、二十等爵制
三、吏禄的扩张和爵禄的退缩
四、爵制的品位意义
第三章 从稍食到月俸
一、问题的提出
二、《周礼》所见稍食考
三、领取稍食者之身份
四、月食与月钱
五、年俸与田禄
第四章 汉代禄秩之附丽于职位
一、离职再仕问题的意义
二、病免、服丧后再仕的考察
三、“故公”与“故二千石”的任用
四、增秩和贬秩
五、散官问题
六、禄秩等级与吏治精神
第五章 官品的创制
一、《魏官品》的问世时间
二、官品与朝位
三、官品与爵命
四、官品对官僚等级的调整
五、官品与禄秩
六、南齐官品拾遗
第六章 中正品与勋位
一、魏官品与中正品之异同先后
二、宋齐勋位的性质和等级
三、由勋位论官僚的身份结构
四、中正品与官品的对应和不对应
五、“门品秩序”
第七章 北魏对萧梁的官阶制反馈
一、梁官品的正从上下
二、梁十八班制与北魏太和官品析分
三、流外七班和流外七品
四、北魏官阶改革之溯源
第八章 军阶的演生
一、秦汉的将军制度
二、魏晋南朝将军号的散阶化
三、北朝军阶制的发展
四、置佐与食俸
五、军阶与官阶
第九章 西魏北周军号散官双授考
一、西魏北周的军号、散官序列
二、“双授”考实
三、尚左尚右问题
四、北魏的滥授与“双授”
五、军号对散官的“拉动”
第十章 东西官阶互动与南北清浊异同
一、北齐对“双授”的整饬
二、南朝散官阶官化的停滞不前
三、南北“清浊”观念之异同
四、北齐对西魏军号序列的借鉴
五、官阶制与南北朝隋唐制度源流问题
第十一章 隋唐间文武散阶制的定型
一、隋初的散实官和文散官
二、隋初的军号序列
三、八郎八尉的创设
四、隋炀帝的散职
五、谒者台九郎序列
六、唐初散阶制的定型
七、唐初郎尉体制的几点考辨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隋文帝在创设八郎八尉时,已经罢撤了员外散骑常侍、奉朝请等东省散官;而隋炀帝在设置八尉时,又进而罢撤其散骑常待、侍郎、谏议大夫等散官。至于西省,隋文帝创设八郎八尉时,已经罢撤了殿内将军、司马督、武骑常侍等散官;而隋炀帝进而罢撤的奉车都尉、驸马都尉,原来属于广义的西省散官。隋炀帝这个举措使东西省继续萎缩,事实上就等于销声匿迹了。隋文帝创八郎八尉,同时裁减东西省;隋炀帝创九大夫加八尉,也动手裁罢东西省。这就为东西省散官与隋唐散阶制的环环相扣、此起彼伏关系,再度提供了证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四、隋炀帝的散职 -
……其时阶级制度大致如下:从官职等级看,官品的正从上下构成一种阶级,军号构成了又一种阶级;从个人官资看,通过秩满、考课或“增位”获得的是一种阶级,由军勋而来的“勋阶”则构成另一种阶级。以上四项,既有区别又交相为用:首先,由秩满、考课而迁之“阶”构成了一般性选任资格,对“勋阶”则通常酬以更高军号;但也不尽如此,日常晋升也常以军号升迁阶级,获得“军级”、“勋阶”者也可能酬以军号以外的其他官职。 那么,北魏军号作为独立的位阶序列,在维系和调整官僚资望上就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用于迁升官僚品级,在官职较低时维系着官员个人的较高品位;授官时军阶高下构成官资之准,否则便应按“阶县不用”处理;低级军号拥有者如无实官,可以通过纳资获得铨选资格;军阶还可以听任个人转让“回授”,例如长孙子裕以十七级转让其子,崔光表请降位一阶转授给张彝,这也反映了它是从属于个人的“品位”,而非从属于职事的“职位”。其时军号并非简单的荣誉称号,它具有实实在在的“品位”意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五、军阶与官阶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品位与职位"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9.5
-
-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8.8
-
- 从未央宫到洛阳宫 8.5
-
-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8.5
-
- 唐代藩镇研究 8.7
-
-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9.3
-
- 危机与重构 9.2
-
- 权力与正统 8.2
-
-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9.7
-
- “山中”的六朝史 8.8
品位与职位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华书局 (2002)8.6分 293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3)9.2分 10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海无涯 (佾云)
- 党人碑推荐的书 (汤圆圆)
-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学 (夏言)
- 37°暖书单(一) (37°暖)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品位与职位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某某佳哇 2021-09-24 00:11:07
由于做“职散勋爵”的报告而通读完本书。对官僚政治的分析细致入微,人生来就与身份、权力、等级、地位绑定在一起,官僚是最典型的体现。秦汉时代官僚宛若螺丝钉,无法实现自身意志。随着官僚政治的发展,职官的权力、待遇、资望、前景等等割裂和独立开来,于是有了职、散、勋、“清浊”、流内流外等不厌其烦的琐碎规定,都算是专制君主对官僚集团的一种妥协退让,对其事功和名位的依靠。而名号授予过程中的边际递减,不停地推动官... 由于做“职散勋爵”的报告而通读完本书。对官僚政治的分析细致入微,人生来就与身份、权力、等级、地位绑定在一起,官僚是最典型的体现。秦汉时代官僚宛若螺丝钉,无法实现自身意志。随着官僚政治的发展,职官的权力、待遇、资望、前景等等割裂和独立开来,于是有了职、散、勋、“清浊”、流内流外等不厌其烦的琐碎规定,都算是专制君主对官僚集团的一种妥协退让,对其事功和名位的依靠。而名号授予过程中的边际递减,不停地推动官僚等级制变革。随后职官阶官化、使职阶官化…阎步克先生对“北朝出口”饱含的热情,对南朝积重难返的恨恨,实是对墨守陈规、迂腐僵化的陈弊及专制与奴性的痛心疾首,充满了现实关怀,有士君子之风也。 (展开)
3 有用 楚商 2019-12-22 14:13:45
高山仰止
4 有用 黄金的马场 2022-02-28 21:32:24
「在专制强化起来的时候,官僚的特权、自利取向和贵族化倾向就会受到抑制,成为较有效能的行政工具。而这时候,我就想起了某次会上某教授的一番议论:每当中国出现了一个铁腕君主时,政治就变得清明了,官僚就变得守法了,社会就变得安定了……但由那津津乐道的口吻、悠然神往的神态,联想到近年文艺对专制帝王连篇累牍的讴歌赞美,我却感到了深深悲哀。」 历史学的伟大不仅来自于对过去的重建,而更应该来自于对现实的关怀,对现... 「在专制强化起来的时候,官僚的特权、自利取向和贵族化倾向就会受到抑制,成为较有效能的行政工具。而这时候,我就想起了某次会上某教授的一番议论:每当中国出现了一个铁腕君主时,政治就变得清明了,官僚就变得守法了,社会就变得安定了……但由那津津乐道的口吻、悠然神往的神态,联想到近年文艺对专制帝王连篇累牍的讴歌赞美,我却感到了深深悲哀。」 历史学的伟大不仅来自于对过去的重建,而更应该来自于对现实的关怀,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 (展开)
1 有用 山有眠 2024-08-09 11:07:33 四川
和作家一样,所处的时代是历史学家的阿基米德点。(不知道还要几遍才能复现book老师的论证……🥲
2 有用 魂兮归来 2024-03-25 02:20:02 北京
大一读过,虽然看得很认真,但其实没看懂,如果有功夫入一本新版二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