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语文新课标深阅读丛书•美的历程》内容简介:中国有一段漫长的美的历程…·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还有“浪漫主义”、“人的觉醒”……《语文新课标深阅读丛书•美的历程》以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而这段美的历程,仍在进行中……
中学生阅读《语文新课标深阅读丛书•美的历程》,若先从“盛唐之音”开始,并认真浏览插图,更便于理解和领会。
美的历程的创作者
· · · · · ·
-
李泽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泽厚,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四年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西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一九八八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一九九八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历史本体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香港,2006)等书,一九九一年后旅居美国。
目录 · · · · · ·
一 龙飞凤舞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 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 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 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 · · · · · (收起)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 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 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 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黑格尔论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时曾说,这是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3页 -
对使用工具的合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化和凝冻在物质生产工具上,是真正的物化活动;后者是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和凝冻在这些所谓“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它们只是物态化的活动。 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中。 “女娲”“伏羲”……在真正远古人们的观念中,它们却是巨大的龙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 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伏羲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语文新课标深阅读丛书(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傅雷家书》《学生三书》《论语今读》
。
喜欢读"美的历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华夏美学 9.1
-
- 美学四讲 7.9
-
- 宗白华全集(第二卷) 9.3
-
- 艺术哲学 9.5
-
- 艺术与观念(上册) 9.2
-
- 文艺心理学 9.4
-
- 时代漫画(全39册) 9.5
-
- 新艺术的故事 9.0
-
- 美学 9.0
-
- 美感 8.8
美的历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58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9.2分 47431人读过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8.8分 10636人读过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9.1分 121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亚马逊中国“人生必读100本书”2015版 (Envo)
- 2020阅读书单 (墙外的世界)
- 艺术素养(06) (Brilin 耕~)
- 审美的历程 (Kuh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美的历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echo有棵面包树 2019-01-14 11:01:40
傅雷先生说:“为学最重要的是通”
0 有用 heng 2015-02-17 10:21:59
读着酣畅淋漓。与条条框框的教科书不同的是,本书有着清晰的逻辑主线。以历史和人的情感体验为背景,来解释不同时期的美学特征。虽然作者的分析框架还是来自于某人,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本书的价值。
0 有用 嵌段买买提 2017-07-23 14:52:39
原生态的都是最美的
0 有用 高杉萌蘖 2012-07-31 20:54:05
叙述清晰通俗=。=
0 有用 llllllllll 2022-10-16 19:46:08 湖北
除了打满分 我还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