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1981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此修订插图本,是作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最新订正。全书插图作了调整,增加了四十余幅重要插图,用以佐证真论述、丰富其内容。
美的历程的创作者
· · · · · ·
-
李泽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泽厚,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四年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一九八八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一九九八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我的哲学提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己卯五说》等书。
目录 · · · · · ·
一、 龙飞凤舞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 · · · · · (收起)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黑格尔论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时曾说,这是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3页 -
对使用工具的合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化和凝冻在物质生产工具上,是真正的物化活动;后者是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和凝冻在这些所谓“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它们只是物态化的活动。 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中。 “女娲”“伏羲”……在真正远古人们的观念中,它们却是巨大的龙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 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伏羲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李泽厚·美学三书(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美学四讲》《华夏美学》
。
喜欢读"美的历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美的历程"的人也喜欢 · · · · · ·
美的历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6 条 )
论坛 · · · · · ·
无知与有知 | 来自熙寧 | 17 回应 | 2021-11-05 00:54:25 |
文字有距离感,读着并不舒服 | 来自七星之城 | 1 回应 | 2018-04-09 09:03:01 |
结合蒋勋所讲的,更好 | 来自SUE∮ | 2012-12-27 13:31:26 | |
甄选精华,有选择的读 | 来自百乐合 | 1 回应 | 2012-04-24 16:26:04 |
在线阅读地址 | 来自ARTWE | 2010-08-25 18:07:14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9.2分 42060人读过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9.1分 1208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9.0分 95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哲学专业本科基本阅读书目 (大理寺卿)
- 三联书社推荐好书100本 (群情)
- 《罗辑思维》第一季推荐书籍 (怪刺)
- 【经典】中文系必读书目(北大清华) (陳初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美的历程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慕 2010-04-15 20:40:54
面面俱到面面具不到的入门大全。
3 有用 元 滚 滚 2013-02-12 18:24:41
远比我想像的有趣。最喜欢“佛陀世容”以及“宋元山水意境”两章
28 有用 优游卒岁 2009-11-28 12:12:18
这是我在大学所接触到的第一本美学书,一下引起了我对美学的兴趣,整整迷了四年。作为美学的入门书籍,这本应该说是最好的。写得很可读也很有激情。
1 有用 书庭 2007-11-23 15:43:21
大概对最初的文化还是存有疏离之感……后面的章节令人非常受教。此书完成于1979年,难得了。
1 有用 七夕 2013-08-21 05:16:34
历史加上中国的音乐 美术 诗词文化 可惜本人是在没闲心。。
0 有用 海邊的卡夫卡 2023-08-31 12:58:26 广东
这本影响了一代人的美学著作,虽有时代痕迹,但依旧值得一读。李泽厚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搭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真是难能可贵。
0 有用 卷卷 2023-07-23 17:39:14 山西
中国美,的历史
0 有用 Tertius 2023-07-13 20:21:59 湖北
@2012-09-08 23:52:25
0 有用 豆友272110304 2023-07-13 00:22:13 湖北
@2012-09-08 23:52:25
0 有用 君良 2023-06-05 18:01:32 广东
了解艺术史还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