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当代中国调查报告:当代中国民生》内容简介:中国6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民生是经济社会建设的重点,发展要以民生为先:温饱是民生之始,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要。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社会安全是民生之盾。
《当代中国调查报告:当代中国民生》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第二期所取得的数据为基础,在导论“社会巨变”这一主题的引导下,从大众消费、就业形势、社会保障,社会支持、收入差距,社会分层,人力资源、农民工问题,性别歧视、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和“80后”群体等众多社会层面,揭示了中国民生问题的总体面貌。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博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回国留学人员成就奖”获得者。主要著作有:《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报告》、《村落的终结》、《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就业和制度变迁》、《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
截屏精选,共情中国。
有说服力,也有态度。以社会学所08年做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为解读基础,样本大概7000份,分消费,就业等领域,也分职业(农民工),还分年龄(青年一代)。虽相隔15年,但由于社会的压缩发展,说相隔三四十年也不为过。现在看来,大部分预测还是很符合的,更多依赖国内消费,即双循环,产业升级,环境保护,促进消费,收入公平,保持稳定,持续改革,连灵活就业都有考虑。但没有预测到的还是观念上的压缩转变,09年李... 有说服力,也有态度。以社会学所08年做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为解读基础,样本大概7000份,分消费,就业等领域,也分职业(农民工),还分年龄(青年一代)。虽相隔15年,但由于社会的压缩发展,说相隔三四十年也不为过。现在看来,大部分预测还是很符合的,更多依赖国内消费,即双循环,产业升级,环境保护,促进消费,收入公平,保持稳定,持续改革,连灵活就业都有考虑。但没有预测到的还是观念上的压缩转变,09年李老师还是觉得应该继续维持低生育不变,也反映了上面的看法,但现在看来,已经是调整的合适时机。 我觉得很好的是每章的作者都是肉眼可见的认真和有所斟酌,数据翔实,可能也因为这群学者正值少壮。相比之下,18年的那本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更显得儿戏,除水以外,是其中作者水平低还不上心的问题,居然还有脸用精装本。 (展开)
> 更多书评 5篇
> 13人读过
> 30人想读
订阅关于当代中国民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uca 2021-10-19 16:03:10
截屏精选,共情中国。
1 有用 恍惚的月 2023-11-06 22:59:55 山西
有说服力,也有态度。以社会学所08年做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为解读基础,样本大概7000份,分消费,就业等领域,也分职业(农民工),还分年龄(青年一代)。虽相隔15年,但由于社会的压缩发展,说相隔三四十年也不为过。现在看来,大部分预测还是很符合的,更多依赖国内消费,即双循环,产业升级,环境保护,促进消费,收入公平,保持稳定,持续改革,连灵活就业都有考虑。但没有预测到的还是观念上的压缩转变,09年李... 有说服力,也有态度。以社会学所08年做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为解读基础,样本大概7000份,分消费,就业等领域,也分职业(农民工),还分年龄(青年一代)。虽相隔15年,但由于社会的压缩发展,说相隔三四十年也不为过。现在看来,大部分预测还是很符合的,更多依赖国内消费,即双循环,产业升级,环境保护,促进消费,收入公平,保持稳定,持续改革,连灵活就业都有考虑。但没有预测到的还是观念上的压缩转变,09年李老师还是觉得应该继续维持低生育不变,也反映了上面的看法,但现在看来,已经是调整的合适时机。 我觉得很好的是每章的作者都是肉眼可见的认真和有所斟酌,数据翔实,可能也因为这群学者正值少壮。相比之下,18年的那本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更显得儿戏,除水以外,是其中作者水平低还不上心的问题,居然还有脸用精装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