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浮生六记》为自传散文体小说,书中记闺房之乐,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的生活,可由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中国的古代文学,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写宫廷艳史。写权势礼法之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到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唯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
浮生六记的创作者
· · · · · ·
-
沈复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擅长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目录 · · · · · ·
卷一 闺房记乐卷二 闲情记趣卷三 坎坷记愁卷四 浪游记快卷五 中山记历卷六 养生记道后记
卷一 闺房记乐卷二 闲情记趣卷三 坎坷记愁卷四 浪游记快卷五 中山记历卷六 养生记道后记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芸每日饭必用茶泡,喜食芥卤乳腐,吴俗呼为臭乳腐,又喜食虾卤瓜。 此二物余生平所最恶者,因戏之曰:"狗无胃而食粪,以其不知臭秽;蜣螂团粪而化蝉,以其欲修高举也。卿其狗耶?蝉耶?" 芸曰:"腐取其价廉而可粥可饭,幼时食惯,今至君家已如蜣螂化蝉,犹喜食之者,不忘本出;至卤瓜之味,到此初尝耳。" 余曰;"然则我家系狗窦耶?"芸窘而强解日:"夫粪,人家皆有之,要在食与不食之别耳。然君喜食蒜,妾亦强映之。腐不敢强,瓜可扼鼻略尝,入咽当知其美,此犹无益貌丑而德美也。" 余笑曰:"卿陷我作狗耶?"芸曰:"妾作狗久矣,屈君试尝之。"以箸强塞余口。余掩鼻咀嚼之,似觉脆美,开鼻再嚼,竟成异味,从此亦喜食。芸以麻油加白糖少许拌卤腐,亦鲜美;以卤瓜捣烂拌卤腐,名之曰双鲜酱,有异昧。余曰:"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曰:"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7页 -
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闺房记乐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浮生六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浮生六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浮生六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95 条 )




《浮生六记》:你们只看到爱情,却不知我悲伤了200多年
“何为思念?”日月星辰,山川大河,都是那人,无可躲。 “可否具体点?”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可否再具体点? ”是夏天的荷花开了,只是再也没有一起赏荷的人。 从“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谁又解其中味呢? 这几年,《浮生六记》一...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8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8.7分 130202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1983)7.7分 49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8.1分 78849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8.9分 624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国学——诗词小说 (春水波澜)
- 已有书籍 (nakama)
- 我看过的书
- 四叔的书架 (静谧、进行时)
-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系列书目 (无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浮生六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霁月 2011-11-06 18:54:38
芸娘确如林语堂所言,是中国最美好的女人,但是越往后看越觉得沈复没为芸娘做什么,不是不遗憾。
2 有用 林鲸鲸 2017-03-18 19:50:03
清代大屌丝随笔,沈复真是一个大怂包,受不了这种价值观!
0 有用 诺啊 2015-07-13 19:41:06
翻 第一章读完
0 有用 漫漫求索 2015-12-27 18:41:46
不得不说做女子应该做陈芸这样的~
0 有用 可食用玫瑰 2022-01-16 09:34:56
未死先学死 有生即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