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两千年的书评 (89)

十四姨 2012-02-15 23:40:17

关于《浩荡两千年》

从两厚本的《激荡三十年》,到两薄本的《跌荡一百年》,再到只有一本的《浩荡两千年》,吴晓波“中国企业史三部曲”叙述的时间跨度越来越长,篇幅却越来越短,这也恰恰反映了商业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不仅从来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商业传统,还在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中被压成...  (展开)
uanice 2012-11-04 19:29:07

是历史著作,也是时事评论

读完了吴晓波《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这三部曲,感觉作者的思想脉络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这个思想脉络或许可以用作者引用美国学者费正清的话很形象的表述出来: 在《中国与美国》一书中,费正清写道:“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  (展开)
小楼一夜听春雨 2012-11-29 01:08:13

退步的最大特征是保守

从商鞅开始,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一直留存了下来,最终变成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  (展开)
constance 2012-01-18 00:12:37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读完《浩荡两千年》,其实最想写一写的是商人阶层在中国两千年历史当的沉浮。然,叹息之余,却发现无法落笔成文。遂弃该主题,转而讨论社会制度,关于这个问题,从吴晓波老师的书中,颇感到获益匪浅。 匆匆读完整本书两遍,只得出写粗浅看法。思想的升华,需要时间的沉淀。 ...  (展开)
yscwolf 2012-06-19 14:59:28

应该还没写完

从大败局到激荡三十年,看到的是一个外围框架给予了吴晓波新闻案例集的内在逻辑——给予这个词也许不合适,更为合理的说法兴许是,吴晓波聪明地为他一系列企业案例作品找到了一个提升点。其中《激荡三十年》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个外围而有了旋律,《大败局》因为是中国企...  (展开)
唐山 2012-02-17 22:33:21

两千年来谁著史

在中国的商业史上,有一个谜:战国时,商品经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准,城市人口比率已达15%左右,而到宋代,更达20%,可清代竟不足7%,直到上世纪50年代,城市人口才又恢复到14%左右。 历史总在进步,可过去的2000年,我们竟不进反退。面对后母戊鼎,有多少人能参透,它需要30...  (展开)
芙蓉凤 2012-02-25 17:17:49

论史商文

收到何老师转吴先生新著或近两月,通略细摘竖读横览亦有数次。或许是退入中年,心绪混沌,不复少年时纵千年情。早记此后书之债,无奈迟迟未竟,实有些左右为难的心猿。话语是最大的欺骗之一,文字也往往成表意错误的途径。但愿“论史商文”之感,为意马偏而不远。 顺便说下编辑...  (展开)
theone 2012-02-17 20:52:14

小白短评(尽力写书评)

记得一句话“发明一件事物的人可能不是出名的人,而将这件事物发扬光大的人才是真的名人”。 浩荡两千年这本书就是这样性质的。这本书将古代的经世之才都梳理了一遍,看完这本书,可以按书索骥,知道我国古代典籍的珍贵之处 如何对待历史,钱老爷子说,中国人从历史中得到的经...  (展开)
ddddultra 2012-07-12 11:16:52

【一些摘录】

【商鞅】 商鞅得到信任的经过很有戏剧性,《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商鞅花重金买通宠臣景监,得到面见秦孝公的机会,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通"尧舜的帝道",孝公听得昏睡了过去。会后,孝公怒斥举荐的景监。五天后第二次见面,商鞅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通,这次说的是"周公的...  (展开)
thinkind 2012-06-04 16:55:45

魏武挥的书评

源链接地址 http://weiwuhui.com/4766.html 著名的商业史作家吴晓波,在继三十年、一百年之后,又出了这本两千年。看书名,两千年,一个极长的时间跨度,似乎应该比前两套书来得更为厚重。但事实上,这本两千年是三种书中最薄的一本:只有一册,而非上下两册。 作者的解释是...  (展开)
风驰电掣大海怪 2013-12-09 17:40:23

历史经济学

让人荡气回肠的又从新审视了一遍历史,其中关于管仲的描写是在是到位,这位喜欢雕蛋的奢华宰相,果然带领着齐小白走向了富国强国之路,但是商人永远是利益驱动,最后还是败给了野蛮的武力,虽然秦朝的一统天下,让纷争的战国时代从此只能在史书中慢慢去回味了,但是其中我们经...  (展开)
pubb 2013-09-03 22:38:09

吴同学想干什么?

这本书让我想起来《河殇》,以及《中国可以说不》,一右一左,但叙述手法基本相同:一方面称羡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一方面艳羡老祖宗多项先见之明。殊不知历史是连续的,这么写,能批评谁,能指导谁? 政府与工商界既然是博弈,书中却看不出任何“博弈”的味道,反复如怨妇般唠...  (展开)
bluishocean 2012-12-04 21:38:57

教科书或者科普读物

很难去定义这本书是否有用,这视乎于怎么去阅读这本书。从一本教科书的角度去读未免把生动的书读得晦涩,且书中并没有严密的逻辑推论;书中炫目的金钱故事似乎更像是财富大展,所以本书也很难定性为科普读物。 书中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不深 开篇作者提及中国古代历史是逐步走...  (展开)
庭槐 2021-07-19 00:16:51

两千年的工商之殇

自读过大败局后,就一发不可收关注上了吴晓波的书,先后又读了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激荡人生.那个评语没错,是的,一部中国式的MBA案例教程. 上上周,蓝狮子读书会的马童鞋布告中大有蓝狮子的讲座,因有课不能成行,伊就推荐了一本晓波去年刚出的浩荡两千年,并主动OFFER把保存在她们书...  (展开)
庭槐 2019-02-14 19:40:26

千年政商史

自读过大败局后,就一发不可收关注上了吴晓波的书,先后又读了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激荡人生.那个评语没错,是的,一部中国式的MBA案例教程. 上上周,蓝狮子读书会的马童鞋布告中大有蓝狮子的讲座,因有课不能成行,伊就推荐了一本晓波去年刚出的浩荡两千年,并主动OFFER把保存在她们书...  (展开)
星行天际 2013-11-08 15:20:41

理性顽固下的历史叙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标题借用了作者在后记中提到的“理性顽固”。 本来只想给两星,看完后记觉得三星也可以。下面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整本书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每个时代介绍几个比较突出的人物事迹,中间夹杂着作者的评论或者作者认同的学术评论。 总体感觉就是作者认为历史上的中国在商业经济发展...  (展开)
马维 2013-08-29 21:11:54

跛足而行的中国

商业提起“财经评论”这一近些年在中国内地兴起的报刊写作类型,吴晓波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不仅是因为他常年来亮相于各类一线财经杂志,为自由市场经济鼓与呼,在财经界和普通民众中拥有一大批支持者,是如今举足轻重的公共知识分子、“青年领袖”,而且还因为他耗费了...  (展开)
记忆的长线 2013-02-25 20:48:01

感受历史的力量与质量

我酷爱历史,但读书时却觉得历史中的经济部分很是无趣,这也许是传统文化重义轻利训导的影响。儒家强调精神上的担当,骨子里有一种轻视物质财富的清高,但是一个人的官声,不在于他读了多少圣贤书,而在于他能不能让治下的百姓踏上幸福路。从实际着眼,要想做个好官,...  (展开)
水寻安 2013-01-12 13:37:10

从历史中解读中国经济

吴晓波,他的专栏文字幽默诙谐而且入木三分,他的研究严肃认真,观点新颖独到,却不乏灵动之气, 他的著作,《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读来无不让人汹涌澎湃,荡气回肠,感慨万千。他从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解读中国经济,探寻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审视中国企...  (展开)
魏风骨 2012-04-01 21:58:23

“掠夺之手”与“诺思悖论”

【http://blog.sina.com.cn/leiwon】这本书的主题虽然是企业史,事实上牵扯的问题很大,两千年来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在作者的笔下均有提及。书中具有总结性质的一句话是:“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的这一部企业史,...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9条)

订阅浩荡两千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