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约翰•罗尔斯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珍藏版)
译者: 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
出版年: 2017-5-1
定价: 68.6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0479543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珍藏版)
译者: 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
出版年: 2017-5-1
定价: 68.6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0479543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1921年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在该校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1952)、康奈尔大学(1953-1962)、哈佛大学(1962-)任教,现任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自五十年代起便潜心于社会正义问题的研究。先后发表了《作为公平的正义》(1958)、《宪法自由和正义观念》(1963)、《正义感》(1963)、《非暴力反抗》(1966)、《分配的正义》(1967-1968)等论文。《正义论》是他集这些论文之精粹并经过重新思考而形成的一部完整而一贯的理论著作。
目录 · · · · · ·
译者前言
修订版序言
初版序言
第一编 理论
第一章 公平的正义
1.正义的作用
2.正义的主题
3.正义论的主要观念
4.原初状态和证明
5.古典的功利主义
6.一些有关的对照
7.直觉主义
8.优先问题
9.对道德理论的评论
第二章 正义的原则
10.制度与形式的正义
11.正义的两个原则
12.对第二原则的解释
13.民主的平等和差别原则
14.机会的公平平等和纯粹程序的正义
15.作为期望基础的基本社会善
16.相关的社会地位
17.平等的倾向
18.对个人的原则:公平原则
19.对个人的原则:自然的义务
第三章 原初状态
20.正义观论证的性质
21.选择对象的提出
22.正义的环境
23.正当概念的形式限制
24.无知之幕
25.各方的理性
26.引向两个正义原则的推理
27.引向平均功利原则的推理
28.平均原则的某些困难
29.两个正义原则的主要根据
30.古典的功利主义、不偏不倚和慈善
第二编 制度
第四章 平等的自由
31.四个阶段的序列
32.自由的概念
33.良心的平等自由
34.宽容和共同利益
35.对不宽容者的宽容
36.政治正义和宪法
37.对参与原则的限制
38.法治
39.自由优先性的规定
40.对公平的正义的康德式解释
第五章 分配的份额
41.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正义概念
42.关于经济体系的一些评论
43.分配正义的背景制度
44.代际的正义问题
45.时间的偏爱
46.优先性的进一步论据
47.正义的准则
48.合法期望和道德应得
49.与混合观念的比较
50.完善原则
第六章 义务和职责
51.自然义务原则的论证
52.公平原则的论证
53.服从一种不正义法律的义务
54.多数裁决规则的地位
55.公民不服从的定义
56.良心拒绝的定义
57.公民不服从的证明
58.良心拒绝的证明
59.公民不服从的作用
第三编 目的
第七章 理性的善
60.对一种善理论的需要
61.简单情况下的善的定义
62.关于意义的评注
63.生活计划的善的定义
64.慎思的理性
65.亚里士多德主义原则
66.适用于个人的善的定义
67.自尊、美德和羞耻
68.正当与善的几个比较
第八章 正义感
69.一个良序社会的概念
70.权威的道德
71.社团的道德
72.原则的道德
73.道德情操的特征
74.道德态度与自然态度之间的联系
75.道德心理学的原则
76.相对稳定性的问题
77.平等的基础
第九章 正义的善
78.自律与客观性
79.社会联合的观念
80.妒忌问题
81.妒忌与平等
82.自由的优先性的根据
83.幸福与支配性目的
84.作为一种选择方法的快乐主义
85.自我的统一
86.正义感的善
87.对证明的总结
附录一 罗尔斯著作目录
附录二 罗尔斯研究重要文献选录
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修订版序言
初版序言
第一编 理论
第一章 公平的正义
1.正义的作用
2.正义的主题
3.正义论的主要观念
4.原初状态和证明
5.古典的功利主义
6.一些有关的对照
7.直觉主义
8.优先问题
9.对道德理论的评论
第二章 正义的原则
10.制度与形式的正义
11.正义的两个原则
12.对第二原则的解释
13.民主的平等和差别原则
14.机会的公平平等和纯粹程序的正义
15.作为期望基础的基本社会善
16.相关的社会地位
17.平等的倾向
18.对个人的原则:公平原则
19.对个人的原则:自然的义务
第三章 原初状态
20.正义观论证的性质
21.选择对象的提出
22.正义的环境
23.正当概念的形式限制
24.无知之幕
25.各方的理性
26.引向两个正义原则的推理
27.引向平均功利原则的推理
28.平均原则的某些困难
29.两个正义原则的主要根据
30.古典的功利主义、不偏不倚和慈善
第二编 制度
第四章 平等的自由
31.四个阶段的序列
32.自由的概念
33.良心的平等自由
34.宽容和共同利益
35.对不宽容者的宽容
36.政治正义和宪法
37.对参与原则的限制
38.法治
39.自由优先性的规定
40.对公平的正义的康德式解释
第五章 分配的份额
41.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正义概念
42.关于经济体系的一些评论
43.分配正义的背景制度
44.代际的正义问题
45.时间的偏爱
46.优先性的进一步论据
47.正义的准则
48.合法期望和道德应得
49.与混合观念的比较
50.完善原则
第六章 义务和职责
51.自然义务原则的论证
52.公平原则的论证
53.服从一种不正义法律的义务
54.多数裁决规则的地位
55.公民不服从的定义
56.良心拒绝的定义
57.公民不服从的证明
58.良心拒绝的证明
59.公民不服从的作用
第三编 目的
第七章 理性的善
60.对一种善理论的需要
61.简单情况下的善的定义
62.关于意义的评注
63.生活计划的善的定义
64.慎思的理性
65.亚里士多德主义原则
66.适用于个人的善的定义
67.自尊、美德和羞耻
68.正当与善的几个比较
第八章 正义感
69.一个良序社会的概念
70.权威的道德
71.社团的道德
72.原则的道德
73.道德情操的特征
74.道德态度与自然态度之间的联系
75.道德心理学的原则
76.相对稳定性的问题
77.平等的基础
第九章 正义的善
78.自律与客观性
79.社会联合的观念
80.妒忌问题
81.妒忌与平等
82.自由的优先性的根据
83.幸福与支配性目的
84.作为一种选择方法的快乐主义
85.自我的统一
86.正义感的善
87.对证明的总结
附录一 罗尔斯著作目录
附录二 罗尔斯研究重要文献选录
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切会引起人们陷入争纭不已的特殊信息都被排除,无知之幕的假设就是为了达到一种全体一致的契约。这时,每个人都不能不为所有人选择。罗尔斯认为,“无知之幕+相互冷淡”的假设胜过“仁爱+知识”的假设,它简洁、清楚、合理,而且是一种弱条件,后者却太强,要求得太高。 两个正义原则公开申明保障一切人的平等自由和机会平等,且任何不平等的利益分配都要符合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就保证了最大的最小值,或者说最好的最坏结果。 社会流行的、被人们所考虑和推重的正义判断的对照,一方面是看其是否符合一种假设的原初状态的理性人的选择,尤其是后者,罗尔斯主要是借助契约论来证明和推演自己的两个正义原则。在他的理论中,“原初状态”占有一个关键和中心的地位,正是通过对原初状态各种条件的设定和解释,他引出了原初状态中的人将选择两个正义原则而非功利原则的结论。 较之契约论的早期代表来,在罗尔斯这里契约论表现得更为纯粹和抽象,这不仅体现在他非常清楚地并有意识地把原初状态只是作为一种论证的方式,而且体现在他不是要从原初状态中证明某种政体或社会制度是恰当的,而是要引出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抽象的道德原则。 罗尔斯注意的是社会制度的正义问题,在他的正义论中,对制度的道德评价和选择优先于对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选择,原初状态中的人首先选择用于制度的根本道德原则,然后才选择用于个人的道德准则——义务与职责,这种次序是有道理的。举例来说,如果说个人负有支持正义制度的义务,那么制度必须首先是正义或接近正义的。 自由和平等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矛盾。因为,要彻底保障个人自由,保障每个人的言论、思想和参政自由,拥有财产和积聚财富的自由,就可能由于人们天赋和出身方面的差别而导致有时是很悬殊的不平等;而如果要大力推行具有平等主义倾向的政策,通过税收等各种手段来缩小财富和权力等方面的差距,就有可能导致政府对个人自由和经济活动的严重干预。正是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译者前言 -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 允许我们默认一种有错误的理论的惟一前提是尚无一种较好的理论,同样,使我们忍受一种不正义只能是在需要用它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不正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正义观比另一种正义观更可取是因为它的更广泛的结果更可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公平的正义
> 全部原文摘录
正义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2 条 )







正义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到罗尔斯《正义论》的写作和出版时间时,我简直大吃一惊,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短短半个世纪都不到,这本属于偏门学科的伦理学著作已经跃升为世界经典读物了。而罗尔斯一生重要的著作也只有这一本,他在这本书上花了整整50年时间,前二十年用于准备,后三十年用于修...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8.9分 3957人读过
-
Belknap Press (1999)9.2分 249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9.0分 99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8.0分 7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正义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