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Middlesex
译者: 主万 / 叶尊
出版年: 2008-1
页数: 645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当代外国文学系列
ISBN: 9787532744008
内容简介 · · · · · ·
《中性》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第二部小说。作品获得了2003年普利策文学奖。
主人公斯蒂芬尼德斯出生过两次:第一次是1960年1月出生在底特律的一个没有烟雾的日子,那时他是个女婴儿;第二次是1974年8月出生在密执安州皮托斯基附近的一个急诊室里,那时他是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他原名卡利俄珀,出生时是个漂亮姑娘。童年至少年她无忧无虑地生活。直到1974年她14岁,就读于家乡的女子中学时,越来越觉得自己与其他女孩不同:身高5英尺10英寸,体重130磅,更可怕的是身体上竟出现了一些男孩应有的特征。在父母陪同下她来到医院,医生告诉他们:她是个两性人。14岁的卡利俄 珀决心不再做女孩,于是“她”变成了“他”——卡尔。他剪短头,搭车来到旧金山寻找新出路。
中性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美国近年来相当活跃的知名作家。1960年,他出生于美国底特律,祖父母是从小亚细亚来的希腊移民。曾就读于布朗大学,198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英语及创作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尤金尼德斯发表了首部长篇小说《处女自杀》,书一上市就好评如潮,成为畅销书,获得了1993年怀汀奖,以及同年美国艺术协会年度风云书,并由大导演科波拉之女索菲娅·科波拉搬上银幕。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中性"试读 · · · · · ·
本书荣获2003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中性》一书获得2003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并曾获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 纽约时报书评》、《旧金山纪事报》、博得书店、邦诺书店,以及亚马逊网络书店评选的2002年的十佳好书;并曾荣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旧金山纪事报》畅销书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就像一个面对冬天过后重新出现阳光的人那样,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感受着那个瘦小的,特别难以接近的人,那个头发乌黑,可爱的身体并不显眼的人陪伴下心绪顺畅而可能产生的激动兴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9页 -
…,而我爷爷正渐渐习惯于一种可怕得多的现实。当大树和灌木在左撇子的周边视觉中作出奇特、滑行的运动时,他握住我的手保持身体平衡,他正面临知觉出现生物故障的可能。虽然他从来不相信宗教,但这时他却认识到自己一直相信灵魂,相信一种在死亡以后继续存在的个人力量。但是由于他的智力继续消退,继续发生短路,最终他得出这样一个无情的结论,与他年轻时期的欢乐情绪大相径庭,那就是头脑只是一种像所有其他器官一样的器官,而且等头脑衰退不行了,他也就不存在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性"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1 条 )

[转贴]“黯然神伤”会是“我”永远的将来进行时……
> 更多书评 61篇
论坛 · · · · · ·
希望《中性》能拍成电影 | 来自宋宋 | 33 回应 | 2022-07-30 00:24:24 |
吼一声:《中性》要拍电视剧啦~ | 来自宋宋 | 4 回应 | 2022-03-08 22:59:16 |
求英文版 | 来自加护 | 10 回应 | 2021-11-16 00:56:31 |
主万的这本译的怎么样?不像洛丽塔一样吧 | 来自孤独美食家 | 21 回应 | 2019-04-01 13:32:25 |
主万是叶尊的爸爸啊! | 来自小M | 6 回应 | 2014-09-09 09:49:5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Picador (2007)8.9分 27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8.6分 25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8.0分 239人读过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200610)暂无评分 14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一边生活,一边读书;一边物质,一边灵魂 (大鸟在旅行)
- 我们都是标题党。已满。 (DUVET才没)
- 景行外国文学豆列Ⅰ (mcpanther)
- 国内出版的外国同志文学作品 (kafk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性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phie 2013-08-22 20:15:32
双性中性还是其它性并不重要,猎奇成分被大跨度的家族历史冲淡,而迷人之处潜藏在遣词造句,它笼罩着幻想迷雾的现实主义细节,以及作者接近情节、铺陈情节的方式(多处神关联,在最不相关的两者之间搭建奇异又恰当的桥梁,整部小说因此被一条条透明的触手轻盈地拢成一团)。作者必然流着一个浪漫民族的血液,既然他的想象力和审美如此别具一格。
2 有用 cokekaola 2008-07-04 15:03:09
润物细无声
2 有用 小小莫大木耳 2011-08-25 16:48:13
不断想起那些努力的穿起裙子,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日子,那些忐忑的适应着身体的那些时刻
2 有用 小米=qdmimi 2009-09-17 00:41:27
感谢豆友们不遗余力的推荐
2 有用 阿梦 2021-04-25 23:17:36
故事以双螺旋的结构,一端通过希腊人黛斯德蒙娜移民至美国后祖孙三代的故事来展现美国20世纪的动荡与发展;一端通过两性人斯蒂芬尼德斯个人成长的故事来展现个体对自身性别的探索与认同。20年代的禁酒运动,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40年代的二战,50年代的越战,60年代的底特律黑人暴力事件,70年代的同性恋权利运动...是紧缺的物资,是纷乱的环境,是难忘的回忆,是每个人必须立足与正视的现实基础;而性是生物性的... 故事以双螺旋的结构,一端通过希腊人黛斯德蒙娜移民至美国后祖孙三代的故事来展现美国20世纪的动荡与发展;一端通过两性人斯蒂芬尼德斯个人成长的故事来展现个体对自身性别的探索与认同。20年代的禁酒运动,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40年代的二战,50年代的越战,60年代的底特律黑人暴力事件,70年代的同性恋权利运动...是紧缺的物资,是纷乱的环境,是难忘的回忆,是每个人必须立足与正视的现实基础;而性是生物性的,性别是文化性的。我们并非生来知晓一切。在那些大人并不会告诉我们的事,与那些我们无法分辨正确与否的话之间,我们犹如摸着石头过河,前方是荆棘还是花海总有点儿听天由命的被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