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Война и миръ
译者: 娄自良
出版年: 2010-9
页数: 1696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托尔斯泰文集
ISBN: 9787532748211
内容简介 · · · · · ·
《战争与和平(套装共4册)》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小说以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当时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面。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联系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广阔的典型环境。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的创作者
· · · · · ·
-
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 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 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 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我们完全不了解一种行为(不论这是一种罪行还是一种善行,或是一种无所谓善恶的行为)的原因时,我们认为这种行为的自由成分最大。如果我们看到的是罪行,我们就急于想惩罚它。如果我们看到的是善行,我们就赞赏它。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无所谓善恶的行为,我们就认为它最独特、最自由。但如果我们知道无数原因中的一个,我们就会看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我们就不会那么坚持惩罚罪行,不会那么赞赏善行,对貌似独特的行为也并不觉得那么自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28页 -
苹果熟了就落下来,但它为什么落下来?是因为地心吸力,是因为果柄于枯,还是因为苹果被太阳晒熟,果实变重了,因为风吹动它,还是因为站在树下的孩子想吃它? 这都不是原因。这一切只是由于发生重大的有机的自发事件所需条件的偶合。植物学家发现苹果落下是纤维质腐烂等原因造成的。站在树下的孩子说,苹果落下是因为他想吃并为此做了祷告。他们的说法同样都是又对又不对。有人说,拿破仓到莫斯科是因为他想去那里,他的灭亡是因为亚历山大要他灭亡;另外有人说,一座被挖空的大山塌陷是因为最后一个工人挖了最后一镐土。这两种说法同样都是又对又不对。历史事件中的所谓大人物,其实只是给事件命名的标签罢了。他们同事件本身的关系极小,就像标签样。 他们的每一行动,他们自以为是由他们的意志决定的,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而是同历史的全部进程相关联,由永恒的力量注定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部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战争与和平(全四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39 条 )






论坛 · · · · · ·
娄自良先生的译本不比草婴先生的差 | 来自明明如月 | 6 回应 | 2019-12-26 19:12:38 |
哪里有1968年前苏联原声字幕版下载? | 来自明明如月 | 3 回应 | 2013-08-19 07:03:3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8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9.4分 24880人读过
-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2001)9.2分 145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9.4分 9487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8.7分 923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9.1~10.31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帕慕克《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中提及书单 (ally gus)
- 美国圣约翰学院推荐书单(选目) (Scipio)
- 如何阅读一本书 (Federic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7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战争与和平(全四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油炸托克思 2013-08-23 22:27:31
这种写作方式的确非常不“文学”,思想深度上其实是不错的,可惜如此拖沓的篇幅,必然不能尽善尽美,还是略有瑕疵,文体上,还有战争与情感描写的节奏把握上。
0 有用 丘锦塘 2022-03-29 13:38:52
战争中的和平
0 有用 fafner29 2014-01-06 19:17:35
列夫托尔斯泰都用五年时间写下的著作我是何德何能竟然只用半年草草读完这本书呢……纵观全书,对于我来说还是读的太早了!太多深奥的东西我甚至都不能明白!就好比用一个小碗去装他写下的满满一缸的水!他写下的不单单是拿破仑和亚历山大的战争!更是历史的演变进程!借着战争这个跳板展现在我眼中的是一个硕大的宇宙!无论用什么样的言语我都无法评价这本书的博大!如果让我在年暮之时再读什么书,我想就选这本吧!(原谅我读书太... 列夫托尔斯泰都用五年时间写下的著作我是何德何能竟然只用半年草草读完这本书呢……纵观全书,对于我来说还是读的太早了!太多深奥的东西我甚至都不能明白!就好比用一个小碗去装他写下的满满一缸的水!他写下的不单单是拿破仑和亚历山大的战争!更是历史的演变进程!借着战争这个跳板展现在我眼中的是一个硕大的宇宙!无论用什么样的言语我都无法评价这本书的博大!如果让我在年暮之时再读什么书,我想就选这本吧!(原谅我读书太慢,但又不仔细,不能完全明白书的意思。另外对于俄国人的名字实在拗口,时常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 (展开)
0 有用 申弗之 2022-06-05 21:47:21
“我们信奉基督所赐予的善恶的尺度,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衡量的。哪里没有纯朴、善和真理,哪里就没有伟大。”
0 有用 当当今天想槟榔 2021-11-08 23:26:08
在困倦微醺的状态下读完了,读完了又好像没读。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读过托尔斯泰,长大以后读了,觉得难怪小时候没读,原来就是不喜欢这种文学。人名太难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