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Ni d'Eve ni d'Adam
译者: 胡小跃
出版年: 2011-5
页数: 187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阿梅丽·诺冬作品系列
ISBN: 9787020084852
内容简介 · · · · · ·
《闻所未闻》是阿梅丽•诺冬写日本的第三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第一部《管子的玄思》写的就是她幼年时期在日本的故事,第二部《诚惶诚恐》写的则是她长大后返回日本在某公司工作的遭遇,《闻所未闻》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作者通过一个日本男子和一个比利时女子的恋爱来反映东西方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而种种有趣的故事和误会就从这种差异中生发出来,让人发笑,引人思考。在诺冬笔下,日本人总是那么滑稽可笑,有时甚至十分可恨。他们不拘言笑,等级分明,活得很认真,但也很累、很虚伪,所以,他们往往成为作者嘲讽的对象,爱情也不例外。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是认真的,她真心喜欢这个完美的日本“未婚夫”,但真的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又害怕了,逃之夭夭。对她来说,爱情是宝贵的,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和行动的自由。
《闻所未闻》是阿梅丽•诺冬的第十六部小说,荣获法国“花...
《闻所未闻》是阿梅丽•诺冬写日本的第三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第一部《管子的玄思》写的就是她幼年时期在日本的故事,第二部《诚惶诚恐》写的则是她长大后返回日本在某公司工作的遭遇,《闻所未闻》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作者通过一个日本男子和一个比利时女子的恋爱来反映东西方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而种种有趣的故事和误会就从这种差异中生发出来,让人发笑,引人思考。在诺冬笔下,日本人总是那么滑稽可笑,有时甚至十分可恨。他们不拘言笑,等级分明,活得很认真,但也很累、很虚伪,所以,他们往往成为作者嘲讽的对象,爱情也不例外。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是认真的,她真心喜欢这个完美的日本“未婚夫”,但真的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又害怕了,逃之夭夭。对她来说,爱情是宝贵的,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和行动的自由。
《闻所未闻》是阿梅丽•诺冬的第十六部小说,荣获法国“花神”文学奖。
该奖项由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于一九九四年创建,每年十一月在著名的“花神”咖啡馆由一批文学记者进行评选,专门奖励具有写作才能和前景的年轻作者。获奖者除赢得六千多欧元奖金外,还会在“花神”咖啡馆拥有一盏刻着自己姓名的酒杯,可在此享用一年卢瓦尔河谷出产的“波梅”白葡萄酒。
闻所未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阿梅丽•诺冬是比利时法语小说家,至今已出版十九部小说,每本都高居文学榜单之上。她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法国书商奖、阿兰•富尼埃奖、“花神”奖等文学奖,二〇〇八年更以所有作品获让•吉奥诺文学奖。她的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戏剧,已有三十七个国家翻译出版诺冬的作品。
诺冬的父亲帕特里克•诺冬曾任比利时驻日本大使,所以她出生于日本,六岁时跟随调任驻中国大使馆的父亲来到北京,后来又到了美国纽约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直到十七岁,她才回到比利时,并进入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学习拉丁语文学。
据诺冬自己说,她正是从十七岁开始创作小说;而出版首部小说则要等到她二十五岁那年。此后她每年出版一部小说,每本都毫无悬念地引起媒体和读者的巨大反响,成为法国出版界的一个“神话”。诺冬现在生活在巴黎和比利时两地。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闻所未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闻所未闻"的人也喜欢 · · · · · ·
闻所未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3 条 )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梦寐完美




> 更多书评 5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Europa Editions (2008)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7.5分 35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个出版编辑的下场 (何家炜)
- 2011年3.1~4.3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九久·新书榜告(第一辑:2010年9月-2011年3月) (上海九久读书人)
- 你读书,我跳舞,猫儿之春日日无辛苦。 (都归尘土)
- 2011阅读开单 (王贤)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闻所未闻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恋秋一族茶颜酱 2013-04-08 13:57:01
我想象武士一样给你一个友谊的拥抱。Kiobito
1 有用 无题 2011-05-11 19:19:24
我反感作者那种傲慢的口吻(可能是主观意识在作祟吧)。透过比利时人的文字去看待日本,这便产生了双重的文化差异。作者看日本的眼光有相当的主观因素,书中多次提到她非常喜欢日本想要成为日本人之类的,因此我认为难免有失实的地方。不知是原文如此或是翻译问题,很多地方我觉得前后矛盾语句不通,呵呵也许可以理解为文化差异。全篇小说很散语句很碎主线也很无趣,可以说是游记+小说+自传的结合体吧,但我认为该好好挖掘讨论一... 我反感作者那种傲慢的口吻(可能是主观意识在作祟吧)。透过比利时人的文字去看待日本,这便产生了双重的文化差异。作者看日本的眼光有相当的主观因素,书中多次提到她非常喜欢日本想要成为日本人之类的,因此我认为难免有失实的地方。不知是原文如此或是翻译问题,很多地方我觉得前后矛盾语句不通,呵呵也许可以理解为文化差异。全篇小说很散语句很碎主线也很无趣,可以说是游记+小说+自传的结合体吧,但我认为该好好挖掘讨论一番的地方作者都在自我陶醉,这大概是作者的风格却让我看得很厌烦,我只觉得这是一个女人在喋喋不休,而且很多地方难逃狭隘。结尾太弱了。 (展开)
0 有用 苇间疯 2011-05-10 16:49:20
文化冲突这种老生常谈根本无法解释阿梅丽·诺冬的视角,一次又一次在日本撞得头破血流,让她眼中的日本幻变成了一个矛盾体,一个让踏在局内与局外边界上的人的迷惑感螺旋上升的怪异国度。因为爱情,《闻所未闻》与《诚惶诚恐》相比,诺东的文笔轻缓了不少。但这场爱情,并没有使其目盲。肉体存在的地方,永远都不会是精神的归宿。
0 有用 bayer04 2015-07-21 04:56:44
喜欢诺冬(有点奇怪)的视角,她看他在旅行箱里拿出奶酪火锅,他看她在温泉旅馆吃冻番茄,诺冬看日本,我看诺冬,应该都是同一种“好奇怪”却被吸引的妙不可言的感觉吧。感觉这本其实和文化冲突真没什么关系。最后的重逢好棒。
1 有用 我台灣來的 2016-01-19 21:22:06
電影東京未婚妻原著小說,先看過電影才看原著,電影有些地方一頭霧水的,在原著就交代蠻清楚的,一面閱讀,電影的畫面一一浮現,艾蜜莉諾彤的書真的能讓人一頭栽進去兩三個小時看完,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