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君主论》是一本毁誉参半、不可不读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 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本书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本次出版的《君主论》(插图本)为国内首次出版,书中配有约200多幅精美插图名画。
【编辑推荐】
★根据学术界最权威的曼斯菲尔德英译本翻译
★参照最周详的意大利“国家版”校对
★《马基雅维利全集》核心主编亲自翻译...
【内容简介】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君主论》是一本毁誉参半、不可不读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 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本书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本次出版的《君主论》(插图本)为国内首次出版,书中配有约200多幅精美插图名画。
【编辑推荐】
★根据学术界最权威的曼斯菲尔德英译本翻译
★参照最周详的意大利“国家版”校对
★《马基雅维利全集》核心主编亲自翻译
★译文更加精准,注释更加详尽,附录更加完善
★遴选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大师杰作,内容贴切,图文并茂,震撼上市!
【媒体评论】
★马基雅维利等前人致力于观察人类曾做了什么,而不是强求人们应该怎么做,使后人得益匪浅。——培根《学术的进步》
★这部著作就不仅仅被看成是合理的,而且还表明它是一部极为壮观而真实的思想杰作,它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天才所作的最伟大最高贵的精神创造。——黑格尔★“马基雅维利的理论是一柄利剑,插进西方人政治机体的腰窝,使之尖叫暴跳。”——梅尼克
★“马基雅维利自称是在给国王讲课,其实他是在给人民讲大课。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乃是共和党人的教科书。”——卢梭
君主论(插图本)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冶家、外交家;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思想家。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马基雅维利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
目录 · · · · · ·
目 录
导 言
马基雅维利大事年表
献 辞
第1章 君主国有多少种类?获取它们的方式有哪些?
第2章 论世袭君主国
第3章 论混合君主国
第4章 为什么亚历山大所征服的大流士的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没有反叛其后继者
第5章 对于占领前生活在各自法律下的城市或君主国应当如何统治
第6章 论依靠自己的军队和德能获取的新君主国
第7章 论依靠他人的军队和机运获取的新君主国
第8章 论以罪恶获得君主国的人们
第9章 论公民的君主国
第10章 应当以何种方式衡量一切君主国的力量
第11章 论教会的君主国
第12章 论军队有多少种类以及雇佣军
第13章 论援军、混合的军队和自己的军队
第14章 一位君主在军事方面应当做什么
第15章 论那些使世人尤其是君主受到赞扬或责难的事物
第16章 论慷慨与节俭
第17章 论残酷与仁慈,以及受人爱戴是否比被人畏惧来得好些
第18章 君主应当以何种方式守信
第19章 论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
第20章 堡垒以及君主们日常做的其他许多事情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
第21章 一位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做什么
第22章 论君主的大臣
第23章 以何种方式避开阿谀奉承者
第24章 意大利的君主们为何失去其王国
第25章 机运在人类事务中有多大力量,可以以何种方式对抗她
第26章 劝谏夺取意大利,并将她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
附录1:“佩鲁贾的奇思妙想”和“论机运”、“论机会”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致焦万•巴蒂斯塔•索德里尼
论机运
论机会
附录2:马基雅维利致韦托里
附录3:记述瓦伦蒂诺公爵残杀其敌人的方式
附录4:彼特拉克:“我的意大利”
附录5:意大利各政权世系图
重要术语说明*
国家(stato/ sate)
德能(virtù/ virtue)
机运(fortuna/ fortune)
专名索引
参考文献
一、《君主论》的意大利文版
二、《君主论》的英译本
三、《君主论》的中译本
四、关于马基雅维利的中文译著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君主应当把引发非难的事情委诸他人执行,而把施恩布惠的事情留给自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君主论正文 -
《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著〔罗马史〕前十卷》三卷(下称《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八卷、《兵法》(直译:《战争的艺术》)七卷、《曼陀罗华》(喜剧),还有其他剧本、诗、文以及大量的关于出使各国的情况报告和通讯等等。 约在1495年或1496年,他在共和国政府里开始担任助理员(Coadiutore)。1498年5月,萨沃纳罗拉在反对派的策动和教皇亚力山大六世的迫害下,作为异端者被绞杀和焚尸。马基雅维里对教皇干涉各国政治的悲剧不能不有所感受。①后来他在《君主论》中谈到,统治者建立新的秩序而没有自己的武装作为后盾就不免于毁灭,②还提出军队与法律作为立国的两大支柱的国家学说,其思想渊源与此不是没有关系的。 在1500年秋,就皮萨战争问题,他出使求助法王;在拥有强大武力的君主集权的大国面前,由于本国武力与财力俱弱,为外国国王蔑视,逗留数月,怏怏而归,不能不加深马基雅维里谋求富国强兵、民族独立的渴望。 一、雇佣军的历史教训:创建国民军是马基雅维里毕生努力的最大的事业之一。同时也是《君主论》探讨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君主论(插图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犹太政治传统(第1卷) 8.6
-
- 哲学与治术 1572—1651 8.3
-
- 君主论·李维史论 9.1
-
- 柏拉图式政制 8.3
-
- 马基雅维利式民主 7.9
-
- 政治制度与政治箴言 8.2
-
- 剑桥廊下派指南 8.0
-
- 权力与欲望 9.5
-
- 统治的热望 8.9
-
- 政治与构想 7.5
君主论(插图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04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1 )
-
商务印书馆 (2005)8.7分 57298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9.3分 337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9.0分 1898人读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8.6分 145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君主论(插图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miumilk 2017-12-12 15:48:22
第二遍,电子版。这个版本对一些核心词的翻译和统一度比商务的经典版本好,附录中补充的内容也是对马基雅维利蛮好的补充。这一遍看下来再结合老师上课的分析,觉得才真正开始懂了一些他究竟想表达什么、他思想背后的渊源、他的大胆之处到底在哪里。比如用“机运”代替了上帝,颠覆古典的“德性”观念,用一种非常现实的眼光想要处理当时意大利混乱、剧变时代下的国家统一问题。没有老师的分析,自己第一遍看的时候这些东西很难深入... 第二遍,电子版。这个版本对一些核心词的翻译和统一度比商务的经典版本好,附录中补充的内容也是对马基雅维利蛮好的补充。这一遍看下来再结合老师上课的分析,觉得才真正开始懂了一些他究竟想表达什么、他思想背后的渊源、他的大胆之处到底在哪里。比如用“机运”代替了上帝,颠覆古典的“德性”观念,用一种非常现实的眼光想要处理当时意大利混乱、剧变时代下的国家统一问题。没有老师的分析,自己第一遍看的时候这些东西很难深入,还泛泛停留在一般人对他的印象是玩弄权术的、无条件的不择手段的刻板观念里。看了最后他信中的独白,也感受他对参与国家政治、将所思考之事实落实到现实中的抱负,虽然书中坦露治国策略直白得近乎抛弃道德、无所不用其极,但没法和他当时处的国家环境、文艺复兴的大背景脱离开来。书薄,但切中权力的要害。 (展开)
1 有用 八点钟有骨气 2019-02-17 18:30:57
初读时因为举的古代君王的例子都过于陌生而感到读不下去,没想到越读越过瘾,到了书本中后期关于君子个人品行的论述时完完全全感到每一篇章都是新的一种收获。初识马基雅维利源于出现在刺客信条2艾吉奥身边的那个配角,可惜那时候还根本不知道这个善恶不明的人能够对君主治国有如此精辟的见解。
0 有用 加油小毛虫 2018-02-25 17:40:01
都是大实话。甚至实话得近乎赤裸了。
1 有用 killamaranta 2017-11-28 13:01:14
第二十三章就是啪啪啪打脸啊
0 有用 磚家 2015-07-25 16:12:33
意大利的孙子兵法,结合阐述的实例通常不为国人所熟知,对来比较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