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对《宗白华中西美学论集》的笔记(5)

萤
(暴风雨使我安睡)

读过 宗白华中西美学论集

宗白华中西美学论集
  • 书名: 宗白华中西美学论集
  • 作者: 宗白华/殷曼楟 编
  • 页数: 400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09-4
  • 第155页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中国画里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中国水墨画并不是光影的实写,而仍是一种抽象的笔墨表现),也不是移写雕像立体及建筑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确切的说:是一种“书法的空间创造”。中国的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有情感和人格的表现。它不是摹绘实物,却又不完全抽象,如西洋字母而保有暗示实物和生命的姿式。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代替了它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三代以来,每一个朝代有它的“书体”表现那时代的生命情调和文化精神。我们几乎可以从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中国艺术史的时期,像西洋艺术史依据建筑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一样。
    引自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2012-12-07 16:14:45 回应
  • 第155页
    中国字若写得好,用笔得法,就成功一个有生命有空间立体味的艺术品。若字和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唐代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因悟草书;吴道子观裴将军舞剑而画法益进。书画都通于舞。它的空间感觉也同于舞蹈与音乐所引起的力线律动的空间感觉。书法中所谓气势,所谓结构,所谓力透纸背,都是表现这书法的空间意境。一件表现生动的艺术品,必然的同时表现空间感。因为一切动作以空间为条件,为间架。若果能状物生动,像中国画绘一枝竹影,几叶兰草,纵不画背景环境,而一片空间,宛然在目,风光日影,如绕前后。又如中国剧台,毫无布景,单凭动作暗示景界。
    引自第155页
    2012-12-07 17:22:16 回应
  • 第159页
    西洋画在一个近立方形的框里幻出一个锥形的透视空间,由近至远,层层推出,以至于目及难穷的远天,令人心往不返,驰情入幻,浮士德的追求无尽,何以异此? 中国画则喜欢在一竖方形的直幅里,令人抬头先见远山,然后由远至近,逐渐返于画家或观者所留恋盘桓的水边林下。《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中国人看山水不是心往不返,目极无穷,而是”反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王安石有两句诗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前一句写盘桓、流连、绸缪之情;下一句写由远至近,回返自心的空间感觉。
    引自第159页
    2012-12-07 20:31:02 回应
  • 第191页
    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中国人爱称太虚太空无穷无涯),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由固定角度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着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近代无线电、飞机都是表现这控制无限空间欲望。而结果是彷徨不安,欲海难填。中国人对于这无限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人生在世,如泛扁舟,俯仰天地,容与中流,灵屿瑶岛,极目悠悠。 ··· 我们的空间意识的象征不是埃及的直线甬道,不是希腊的立体雕像,也不是欧洲近代人的无尽空间,而是潆洄委曲,绸缪往复,遥望着一个目标的行程(道)!我们的宇宙是时间率领着空间,因而成就了节奏化、音乐化了的”时空合一体“。这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诗经》上蒹葭三章很能表出这境界。其第一章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引自第191页
    2012-12-07 20:47:08 回应
  • 第249页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
    引自第249页
    2012-12-07 20:56:01 回应